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68


“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六十八(0106)

今天谈谈切实找准主题确定的原则。

窦校长对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即意义建构、深度学习以及资源整合,以帮助学生语文素养价值观及核心素养的形成。要达成这些目标,主题教学主题的确定需要体现相应原则。

(一)主题要依据主题教学的特征

基于主题教学的目标,主题教学依据的原则要从儿童的生命特点及主题教学的特征来把握。下面,我们就从语文主题教学相关特征进行考量。

1.着眼于语文素养形成

主题教学通过深度学习与课程资源拓展与整合,促进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重组知识结构,构成学生新的知识编码、语言密码与思维密码,从而生成富有哲学意义的人生理解和价值观。因此,主题教学坚持“知识将围绕着人展开,而不是人成了知识的奴隶。”

窦校长在主题教学实践中,不仅没有忽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反而对他们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指向语文知识的系统传授,而且指向学生语言的生长。学生学习的是母语,有别于一般的语言技能学习。关注语言形式虽然重要,但是绝不能仅仅关注语言形式。在教学中,不管是从内容入手还是从形式入手,目的都是基于语文,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和精神等发展。主题教学从学生的角度,以主题牵动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情况下,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这样就把原先散落孤立的知识体系和人文内涵合为一个“集成块”,语言和思维获得同步发展,但是学生丝毫不觉得是为了语文学习而学习语文。因此,主题的确定,首先要以能否全方位、立体化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为标准

2.体现深度学习过程

在主题教学的长期实践研究中,在建构的预学一共学一延学学习基本流程中,质疑思考贯穿始终。比如学习伊始,“预学”,

儿童学习起点,学生带着问题与渴望走进课堂,聚焦学生初学的质疑上,体现古语“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共学”,聚焦梳理后的核心问题展开讨论与学习。当然其过程儿童依然会有新的思考产生,即由原来的质疑生发新知识,又生发新问题。学生通过彼此间的合作与交往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共享知识、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自已语言深度与思维深度的积累,还提高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延学”,学生会带着更高层次的问题进入更深度的学习,或走出课堂,进一步探究与探寻。总之,学生在自主探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信息采集、选择和加工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评价的方法等一些构成学生未来生存的基础学力的方法,进而形成“思辨·生成”的课堂样态。因此,主题的确定,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盲目服从的过程,而应在学生的深度学习中,不断由学生完成自我建构。

3.体现资源整合的丰富性

“情感·体验”是主题教学的又一特征,融汇在语文书中的智慧、风骨、人生态度以及表达样式等都成为学生建立人生终极关怀的永恒资源。这就要求主题教学运用资源整合特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在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的课程资源中,积累文化知识,让学生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

主题教学试图呈现、解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本的学习来获得精神的生长。教师运用重点呈现、主题推进的方法,以主题整合教学资源,用主题贯穿始终、层层推进,最终达到对主题的多层次理解。所以,学生在主题教学中所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应该是综合的、相互联系的,形成的关于世界的经验应该是完整的、真实的。学生具有了这样的知识经验,在未来的生活中才可以灵活地加以迁移和运用。例如某优秀生在一次期末考试中“马失前蹄”,一向得意的他沮丧极了。在窦校长开导他的第二天,他给窦校长送来了三首词《西江月》、《生查子》和自己独创的词牌《独笑傲》。他在《独笑傲》这首词中写道:

泪眼已朦胧,成绩难留心中。风光还是旧时同,恰

似,一场春梦。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

可见,学生只有在平时广泛的语文课程资源积累基础上,综合所学诗词才会转化而成具有自我独特风格的作品。学生一旦受益于“主题·整合”的课程理念,就能够直接地、丰富地、有目的地、有意义地进行学习。这样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是学生在其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必不可少的。所以,主题的确定,需要以“整合”思维,促使丰富的资源共同“诱发”主题的诞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