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记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1

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去聆听大地与生命的声音”“去看见每一个文明的现场”“去趟过百年的华夏风云”“有一种未来,被深情地播种在静静的校园”,“走向先生的山,去唤醒讲台的意义”。在诗歌的叙说之中,所有参会者开启了“登山上课”之旅,在不确定性中相约寻找中国基础教育有确定性的未来和每一个孩子有确定性的成长。“以黎明之心,且行且止,且默且歌”。

◎重建教育的目标感,重建教育人的意义感

“我们将奔赴的未来教育世界,将不能仅由知识构成,甚至也不能仅由体验、探究、挑战构成;教与学的世界首先应该由意义构成。意义的背后才是挑战,挑战的背后才是知识。”

目标是动力的方向,意义才是动力的源头。“本届年会的首要主张是,让我们看见那座属于自己的‘意义之山’,并致力于培养有人生意义感的孩子;让我们看见教育终极的意义高峰,也看见当下需要冲顶的每一个‘山头’。”

好的学校教育,必须助力老师们有愿景推动丰富多样的实践,有心智展开不同价值间的对话,不断以终为始,连接创造,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能选择以深刻的自我革命,超越时代,看见生命,奔赴责任。

这是一场对学校教育的历史困境进行结构性反思与重建的历史进程,也是从工业文明时代的教育,向信息与智能文明时代的教育转型的进程,更是一场重建人的完整性,以及世界完整性的教育回归行动。

◎蓬勃的组织生命力,永远是在时代的难题中不断再生

“不管时代与社会潮流如何,人可以凭借自己,超脱时代与社会,走上正确的路。”我们凝望歧路阻隔,更清醒、更准确地去理解历史长河中的变与不变,去守护真实可信的文明价值。教育,也可以在超越中预见未来。 

看一个民族的未来,即看它今天的教育——这社会特有的更新与再生系统,它的力量如静笃而好低骛高的植物性力量,向下沉潜扎入暗黑造就深层的灵魂,经历生命力的阻滞,再生出生命力的喷涌,向上飞扬,期待光明,映照了当下尘世与时光里的那段距离。

蓬勃的组织来源于组织中的协同与合作,这样的学校拥有自己独特的“行为学”,表现出的是诚信、利他、共生价值观下的心灵转换,是将自己转变为“我与你”,体验生命的内在互通性,以及与社会、世界相联接的文明自觉性。以教育人的姿态,飞过那座山。

你可能感兴趣的:(摘记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