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书笔记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这本书,作者宋怡慧通过描述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故事,以及大量相关书籍的推荐,让我们看到了阅读蕴含的无限魅力和能量。关于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及怎样选书,宋怡慧也给出了颇具操作性的建议。爱上阅读,便是爱上不断向上生长的自己。

作者宋怡慧,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国立政治大学国文教学研究所。2006年以来,一直担任北新市立丹凤高中图书馆主任一职。她热心于阅读推广事业多年,并获奖无数。

——· 本书金句 ·——

1.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给阅读!用一本书,柔软孩子的心。用一本书,燃起孩子的行动力。

2.阅读能帮助你缓解情绪,找回自信。

3.跟着智者前进,你会拥有知识思辨的能力;跟着仁者前行,你会拥有善良待人的特质。

4.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阅读的习惯,孩子又该向谁学习阅读这件事呢?

5.推动阅读的第一步是相信孩子选书的权利。

6.阅读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不同的年龄、心境可以有不同的书目。

——· 核心内容 ·——

一、生活的困惑,阅读助解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困惑、烦恼、纠结总是和生活相生相伴的。我们躲不过、赶不尽,却还常常狭路相逢。身不由己、郁郁不得志、进退两难、何去何从等等都是人生况味,都是生活本来的样貌。

古有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怀才不遇式的惆怅;有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式的千里哀思;还有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的抑郁存于心间。这些五味杂陈的滋味,无不渗透在日常烟火中。

放到现在来讲,我们也常常会在岔道口,面对来自生活方方面面的责难和困境。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哪有这种包治百病的医师常常伴随在我们身边呢?

对此,宋怡慧就推荐阅读。她说:阅读可以相伴我们一生,给我们一个营养池,随时汲取他人的智慧和能量来供给自己,为我们打开视野,拓宽思路。她也用自己的教学案例告诉大家,当孩子遇到成长的困惑时,不妨多读书,让阅读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很多生命中碰到的两难和困惑,过往的书籍都能找到相应的启迪,来为我们提供解惑的思路。读书能让人明智,林语堂先生不也说:“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二、如何打造阅读习惯

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阅读就是给大脑供粮的一日三餐,是约定俗成的规范性动作,和衣食住行一样缺之不可,食之安然。不过对于另一部人来说,让它变成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习惯,可就不那么顺畅了。看书要喂,阅读要逼,这种状况是够操心父母生气的。

孩子不沾书,心理抵触阅读这事儿,没准就和父母自身有很大关系。先别急着抱怨,试着从理解的角度来看待她们对书籍的疏远感,用心去为他们做一些事,营造一个阅读的空间和氛围,爱上阅读没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介绍三个方法:

第一点是为孩子布置一个温馨、自在的阅读环境。在家里开辟一个温馨的小角落,那里有书,有小书架和椅垫,可供大家席地而坐,随手翻阅,打造一个亲子交流阅读的好场所。饭后或闲暇时光,轻松自在地捧本书共读也好,自读也罢,在欢愉或安静中,慢慢让它变成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就好。

第二点是逛书店,常买书,让书架厚起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逛逛挑挑,了解一下最新书籍的出版动态,让买书逛书店这事儿,就跟买衣服逛商场一样,成为日常休闲生活中的重要一环。现在的独立书店在环境布置、空间设计、休闲服务等方面做得相当棒,是一个能给广大书友提供美感的、值得流连的文化空间,也是由内而外自带魅力。

第三是充分利用好图书馆。作为爱读书之人,我常常会有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感觉。书整套整套地进,却也整本整本地被积压。难道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事实证明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确实有利于加快读书的进度。因为有归还期限,还有茫茫书海在等你任意选,无形中给自己上了一层紧箍咒,要尽快读完再流动换新,这是一个超有动力的良性循环模式。

三、读书的姿势,如何选书?

第一,如何为不爱阅读的孩子选择第一本书?

从启发开始,一定是先让孩子们自发地对这件事好奇,有意愿探索下去,那阅读就自带魅力无需逼迫了。漫画书和绘本图文书说不定就是个好的启蒙老师,自带故事性和画面感的他们,通过视觉和情节的交互魅力,可以轻松抓住孩子的眼球。

当孩子愿意持续打开书,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致时,我们就有机会改变他们的阅读趣味,从绘本到图文书,再到纯文字书地切换,去扩展他们的阅读视野。

第二,从兴趣开始,再求营养均衡。

书籍不能用功利的态度来简单地区分好与坏,最好辩证来看这问题。现在认为不好的书,将来没准是经典呢?

推动阅读的第一步,还是要相信孩子选书的眼光。从兴趣开始,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进入她们的阅读世界,彼此常沟通,肯定他们的阅读品味,再慢慢引导打开阅读视野。养成了阅读习惯,改变偏食的问题就容易得多。

第三,阅读经典,常看常新。

经典作品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它们包罗万象,经受住了时间和空间地检阅,能真实地透视人性本身,引发广泛地共鸣,它们愈久弥新。当然,重读经典在不同阶段、不同境地下,收获进益也不同,能给我们的思考带来异样地冲击与启发。

对经典作品的阅读不要太着急。读出此时此地的理解就好,重点在于常看常新。刚开始你可能读不懂,也没趣味,过个几年再瞧瞧,因为你的长进说不定就有新的体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就是经典带给我们的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