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方言变味了吗

方言是我们每个人的地理符号,是一把无形的锁,将我们和那个最熟悉的地方牢牢地连在一起。方言寄托无数乡愁,但却真的如我们所想那般“不思量,自难忘”吗?你接受当下社会洗礼的同时,你的乡音,也变了味道。

几年前,张艺谋在拍《金陵十三钗》时,费尽周折寻找七八十岁的老南京人,以还原抗战时的地道吴语方言,可南京人自己听着都别扭。可见方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显当年了。在外漂泊多年,“鬓毛已催,乡音亦改”。 我们曾经荡漾耳畔的家乡话已渐行渐远。

1956年,我国为适应经济发展开始推广普通话,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普通话的推广于国于民都是益事,正因为有了普通话,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当下社会发展迅速,交通及通讯技术发达,人们交流更加频繁,更加促进了普通话推广。在许多场合下,说普通话亦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尊重。普通话,让人人都会说普通话无可厚非,但不得不说普通话越是普及,方言的生存空间越是狭小。普通话对方言的改变不仅是发音,更是包括对许多事物的特色叫法。比如普通话的馒头,胶东话大多叫“饽饽”,鲁西南称“馍馍”,而现在,却都被同化了。

普通话的普及和方言的日益衰微,都是不可逆的趋势。以保护方言的名义而限制普通话更是倒行逆施。越是在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量大的城市,方言衰退越严重。但我们却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普通话。毕竟在语言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

汪涵曾在2016年拿出五百万,收集湖南53个地区的方言,并保存下来贡献给博物馆,这种方法值得称赞,但从保护方言的根本来看,收效甚微。我们应该唤醒人们内心对乡音的情感,能使人感觉到家乡话是植于自己的心骨之中。加强对方言文化的传播,增加方言的使用环境。而对下一代,方言既一种文化,我们就应该义不容辞地传承下去。

讲标准普通话,说地道家乡言。真不希望有一天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听到自己的乡音。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方言变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