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并不是站在公平和正义这一边的

文|四月

电影是虚幻的梦境,也是真实的人间。


在《我不是药神》上映第二天,就偷偷溜进电影院观赏了这部佳作,流畅完整的叙事,恰到好处的煽情,善恶黑白的纠葛,个体小人物命运的成长……都让这部电影在这个暑期档熠熠生辉,更别说其中蕴藏着医疗、社保等社会民生问题,让这部电影更具有广泛探讨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老早就在手机里列好提纲,想要写一篇影评。但是拖来拖去,被连日的大雨冲散了心绪,大概站在城市的屋顶看海比看见真实的人间有趣多了。



“从前我没得选,现在我只想做个好人”


电影里的黑与白是最有趣的设定,每一个人都想做别人眼里的好人,无论他本质上是不是坏人。好人在社会阶层中是属于上的,坏人在下,而在利益盈收层面恰恰相反。

影片里围绕着“假药”产生了一系列的故事,而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在病人眼里,能起到疗效有作用的,就是真药,所以印度的格列宁不应该被当作像“鸿茅酒”一样的存在。

而真正的真药持有者瑞士公司,被妖魔化成赚黑心钱的无良资本家,即使是真药,也要被打折扣。

从这一层面,故事就成了卖真药的假药贩子程勇,卖假药的假药贩子张长林,卖真药的无良资本家三个主体的真假对垒。

这让我想起一部经典的港片《无间道》里面,梁朝伟饰演的警察卧底陈永仁和刘德华饰演的黑帮卧底刘建明最后在顶楼天台对峙的一幕,双方互亮身份。

刘建明乞求能有重头开始的机会“我以前没的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陈永仁说让他去跟法官说,因为自己是个警察。

刘建明淡淡地反问道,“谁知道?”

这世间,黑与白的界限,早已不像我们小时候想得那样泾渭分明。为了正义而不得不做黑暗的事情,和因为黑暗的目的而主动去做看上去正义光明的事情,究竟哪一个更符合黑或者白的界定?从结果去看?还是从初衷去看?

影片里徐峥饰演的底层落魄油腻中年程勇,一开始为了钱迫于现实的危机选择铤而走险走私贩卖假药,到后面危机解除害怕入狱的风险放弃再与白血病人为伍,靠积累的原始资本过上了体面的成功人士生活,他从没得选到有得选。


直到王传君饰演的白血病人遗憾离世,深深触动到程勇身上的良知和责任,他又更换了自己的选择。他选择放弃现在安稳富裕的生活,真正为这些白血病人付出奔波,不为谋利,为每一个人都能活下去的希望。

从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真正的好人。


“规则的制定不是为了维护规则本身”


我们都知道,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社会由很多无形或有形的规则构成。我们都认为,规则的建立是帮助守护每一个公民的正当权益。

影片里周一围饰演的警察曹斌,在了解整个假药事件的情况之后,向他的上司提出对目前做法的质疑“我们现在这样做是要出事的,这等于在断病人的活路”。

而他的上司只是目光严肃地瞪着他,“我们作为执法者,就应该站在法律这一边”。

想想镜头里那一双双眼睛,悲凉无助却又闪烁着对生命的向往。

那个满目悲情白发苍苍的老人对着荧幕无力地诉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永远不得病吗”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这世间,除了生死,哪件又不是闲事。

求生,是人的本能。但你能不能活下来,是规则内的事情。

听上去似乎有些陷入社会达尔文的嫌疑,毕竟“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如果贫穷成了这一切的原罪,人人生而平等就应该补充为“人人生而平等但不等价”。

还记得前段时间,甘肃女孩跳楼自杀事件吗?

一个花季少女因为被班主任老师强制猥亵抑郁、消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她做了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和这个社会规则下所能进行的一切自救。

但是这个败类老师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对一个才刚刚了解社会,了解这个真实世界的女孩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她对这个世界规则的信任瓦解,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完全崩塌,这让她如何相信活着是一个好的选择?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很多人都喜欢把这句话应用于各类社会事件,你几乎在所有的案件新闻下面都能看到这条评论居于热门评论之中。

人们总是用这句话来加深自己对正义的信任感,如同安慰自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但这只不过是局外人不痛不痒的一句感慨,放任正义的迟到甚至是拖延。

对于当事人来说,及时有效地得到公平正义的回应和处理,才是正义最好的表现方式。

而不是等到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消失,用血的印记让事件爆炸沸腾,成为公众记忆3秒的正义。

毕竟这一个正义迟到了,还有下一个等待上场,公众永远不缺无处挥洒的热情。

这个世界不是表演给外人看的

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仅仅是观众


“这个世界不是按照应该逻辑存在的”


在电影院看完之后,和一个朋友交流了下观影感受,对方说“悲剧的根源是你没有相应的力量却背负了不相应的责任,这个事情应该交给有能力的人去做。”

但这个世界不是按应该逻辑存在的,那样的话,这个世界就应该不存在。

为什么维护公平正义的责任是一个落魄无能的市井小人物身上?

这不是悲剧的根源,这只是宿命的开始。真正有力量去改变的人并没有改变的迫切性,也不需要这种改变,他们可以运用自己自身的力量就解决这些问题。

而只有那些无力去改变被现实牢牢打压的底层小人物,才需要拼尽全力去改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问题。

底层人不断地反抗命运,想要分得一些上层的权益,上层不断利用自身的权力封锁去往上层的道路。

占山为王,圈地为主,是人的天性,所以阶层固化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的趋势。


这世界的“应该”,就是非你所愿。

而这个世界也并不是站在公平和正义这一边的,如果没有站出来坚守和支持正义,正义可能真的会缺席。

如果你觉得那些关于自身利益的大事,都是应该交给更有能力的人做的,自己保持缄默就好,那么不好意思,你所能得到的权益将会不断被压缩。


“世界会站在公平和正义的一边”只是人类的美好夙愿,你不站出来,就什么都没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并不是站在公平和正义这一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