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外界贴标签

1、

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今天和朋友聊天,朋友最近在“支点”APP上注册了账号,评论和写帖子,三天时间就赚取了五千多PTV虚拟货币,等到上市了就可以换取真正的人民币了。我表示他的确是个接受新鲜事物特别特别快的人,并且他还有“迅速行动”的特质。

在我们聊天的时候他说到一句话:“身边的人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人我是很佩服的,可是我更佩服那些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上了年纪的人。”

他的理论是上了年纪的人难以接受新的事物,更别说是一些年轻人都忽略的新事物,所以这样的人真的非常厉害。

不过我的第一印象不是这样的,至少我的眼里,这句话应该换种表达方式:“并不是接受新事物的上年纪的人难得,而是接受新事物的人变老了。”

这句话很耳熟是吗?其实这是一句话的变形:“并不是老人里面有坏人,而是坏人变老了。”

这句话给我最大的启迪就是:“拒绝给别人贴标签”。

2、

我们非常容易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来给一类人贴上标签,进行分类,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就会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比如生活环境里,有的父母喜欢孩子寻找稳定的工作,我们就容易给所有父母贴上“不喜欢动荡”的标签,有的老人不理解年轻人玩的东西,我们就容易给所有老人冠上“不接受新事物”的标签,有的年轻人敢闯,我们就容易给所有90后都贴上“新潮”的模样,这样子形成我们自己潜意识里对他们产生的第一印象。如果有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有差异,我们自己就会觉得他们不一样。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让你评论一下自己对90后的印象,是不是只有几个词呢?用这几个词来归纳下,大概会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都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你会如何评价自己身边的80后?你大概会觉得人的差异性很大,无法用几个词概括,你的朋友们是非常的多样化的。

我们最熟悉的不过是身边的集体,身边的人群,我们身处其中,我们自然而然的感受到非常多的不同。但是对于我们不熟悉的人群,我们倾向于用对他们的印象来归纳他们,来评判他们。

所以,我的朋友就是这样子想的:“更佩服那些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上了年纪的人。”

当然我承认对于那个年代,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带来的巨大鸿沟是一些人无法跨越的,他们的认识只能带他们走到这里了。但是接受新事物,这并不是一个可以用年龄来评判的标准。

20出头的年轻人也是可以什么都不了解,有份工作吃饱饭就行了的。80出头的老奶奶也是可以迎合互联网追寻自己的梦想的。

3、

网络上有个段子:“我们感觉辣条从小学红到了大学,我们以为现在的小学生吃的也都是辣条。其实吃辣条的从来都是我们这群人,只不过是我们从小学吃到了大学,便以为小学大学的人都在吃。”

我们对外界的认知很容易就让自己对别人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像我舍友以为海南人家里都有船捕鱼。这并不是说片面还是肤浅,只是我们被第一印象主导,言语说出来罢了。

撕掉自己给别人身上贴的标签,我们会发现:这世界远比自己想象的丰富。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给外界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