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之林】‖《神曲·地狱》简评

地狱

  但丁是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时期过渡的代表性作家,他的《神曲》是中世纪时意大利社会的缩写,更是诗人拯救自我,救赎灵魂的寄托。《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前两部讲述的是但丁在维吉尔的指引下游历地狱,炼狱的历程,《天堂》写了诗人在贝雅特丽齐的陪同下游历天堂,并最终见到上帝的故事。

  在游万三界时,诗人既是一位道德家,对世间的丑、恶、善进行概括评论;又是一位基督教信仰者,一路向“上”探索,只为到达天堂,见到上帝;更是一位教赎者,力图拯救“自我”,救赎人类。但更重要的是,诗人也是一位观看者,在旅行的路途中,一路静静的随时随地的“看”。看见地狱的恶、天堂的善;看到形态各异的鬼,看到各样的残酷场景;看到维吉尔和贝雅特丽齐,也看到一直求索的自己。

  《地狱篇》描绘了诗人在梦幻的地狱空间中想象自己作为游历者,在维吉尔的引导下对地狱进行观察,并把自已所看到的风景,未闻之时用笔记录下来,讲述给读者,因此这是一部以“观看”为主线的视觉作品。本文重点论述了地狱中观看主客体的多围性,观看视角的丰富性以及观看方式的多元化。尤其对诗篇中的凝视、瞥视进行可重点分析,而地狱中的一系列观看实质上并不存在,它是诗人用自己手富的想象力创法的,目的一是为了揭露意大利的社会现实,二是为了寻找通往真理的道路,建构一个道德上至善至美的“我”,到达幸福的天堂。

  但丁生活在一个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挑战中世纪基督教传统的时代。他本人作为一名天主教徒谙熟古希腊罗马哲学和文学,即便古典哲学和文学在中世纪末已经基本消亡,只有很少的知识份子读者还熟悉奥维德和维吉尔的作品。他因同时身为 诗人( 最具希腊精神的职业) 和政治家( 最具希伯来精神的职业) ,一生便由两股奇妙的力量的牵引着。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力量当然也会投射到他的文学作品中去。

  但丁采用了一系列的罪行评判的体系,把地狱分为九圈,根据人所犯的罪行并按照其轻重程度由浅 入深地分布于地狱的各部分受着应有的折磨。其实在地狱的每一层,展示的并不是罪恶本身,而是依据但丁的“因果报应” 原则在接受着痛苦惩罚的罪人。也就是说,每个人物代表了某一种罪行,他们有着共同的命运却没 有丧失他们各自独特的个人经历和个性。

  但丁在地狱篇中充分展现了这两者的并存与冲突。在第十五章,我们见到了布鲁奈托·拉提尼( Brunetto Latini) ,一个“面 部被烧烤成棕色”的同性恋者。他和其他同性恋因为犯了冒犯上帝之罪被打入地狱的 第七层的第三圈,在那里接受永恒的惩罚。一方面,我们看到这些受罚的同性恋们淋着永不停息的火雨,在无边的燃烧着火焰的沙漠上前行———这是很典型的希伯来式的对于同性恋的不容忍。另一面,但丁又对布鲁奈托·拉提尼抱有同情与尊重。他是但丁文学的引路人之一,但丁尊称他为老师。这样的同情 和欣赏与古典时期对于同性恋的容忍如出一辙,清晰地表明了但丁意欲看清事物本真面貌的愿望,而不为狭 隘严苛的道德教条所束缚、所左右。这正是阿诺德所说的希腊精神的实质特征。

  在《神曲,地狱》中,但丁对于地狱中的情形的展现遵循了荷马史诗的传统。当我们跟随着但丁一起进入地狱,他对地狱面貌细致的描述使我们不仅有非常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感,并且让我们在想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模样。 但丁对地狱面貌的细致描绘尤其体现在他频繁且恰如其分使用的历史所发生的事和存在过的人。地狱篇的画面感极强,随着但丁带我们一圈一圈深入,我们能从文字中感受到每一圈所受罪行人的痛苦,甚至为之颤抖。如第九章对三个复仇女神处在地狱中的形象描写:“一边用尖利的指甲撕扯着自己的胸部,将胸部的皮肉一条条撕下。“还有第 二十无章关于人蛇身体互换的细节描写,让人恶心到发冷。总之,但丁的叙事总能达到外化现象,使人的感官能清晰地感受的效果。

  在《神曲,地狱篇》中,但丁通过想象构建了一个场面极大的地狱场景。实际是对当时人类道德的困境的如实描写,揭露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寻找通往真理的道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海之林】‖《神曲·地狱》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