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
战国存在两百年,一直是征战不止,杀戮不休。期间发生的大小战役不计其数,诞生的将军也如过江之鲫,而此四人最负盛名。可见这四位大将生平是何等了得。
四大名将里面名气最大的当属白起,有杀神之称。一生征战未有败绩,因此也有常胜将军的美誉。
白起最著名的战役是长平之战,灭了赵国主力,从而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俘虏,千百年来也一直为世人诟病。有人因此称其屠夫。
至于王翦我们也比较熟悉。秦始皇把六十万大军交给王翦,而王翦也不负众望,一举灭了强大的楚国,从此秦国再无敌手。王翦也是四大名将里面唯一善始善终的存在。
而廉颇呢,我们就更熟悉了。原因是小学课本课本里有将相这篇课文。廉颇攻城夺地似乎差了一点点,但守城的才能无人能及。
长平之战时,不可一世的秦军都无法攻破廉颇的防线,最后秦国用离间计让赵王调离了廉颇。秦军这才取得胜利,可见廉颇更善于守。
现在该说说李牧了。李牧在战国四大名将里面排名最后,并非李牧军事能力垫底,而是李牧带兵作战的机会并不多。
一个人能力能力再强,没啥抛头露面的机会也是白搭。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可如果把金子埋进土里,还能发光么?
李牧前半生一直在守边疆。赵国在今河北一带,赵国北方的边疆是大草原。没错,李牧就在边境防范匈奴。
提到匈奴大家都不陌生吧。汉初高祖刘邦率三十万大军与匈奴决战,结果被困在白登城,最后靠行贿大单于老婆才得以逃脱。
此后提到匈奴就害怕,一直与匈奴和亲,每年都送大量的财务和美女。直到汉武帝时,汉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这才与匈奴展开长达几十年的征战。
匈奴的勇猛由此可见一斑。
而李牧此时已然开始与匈奴对峙了。
赵国有匈奴这个邻居,实在是倒霉。匈奴的骑兵经常来劫掠,抢了就跑。赵军压根不敢追,因为追上了也打不过。
赵国历代君王都派重兵把守边疆,但每次与匈奴作战总是大败而归。久而久之,边疆士兵看到匈奴骑兵就胆寒。
好在李牧出场了。
别的将领被派去守北方边境就头疼,而李牧则是异常开心。区区匈奴,有何惧之?
到了边境,李牧直接下了一道命令,擅自与匈奴交战者,不论输赢一律斩首!
士兵们一听都很开心。我们就是怕匈奴,这下好了,不用与匈奴打仗了。
匈奴那边一看,这新来的将领都不敢跟我们交战,得意至极,更加肆无忌惮的在边境劫掠。
如此过了几个月,赵国的士兵们看不下去了。虽然大家怕匈奴,但身为军人,骨子里都是有好战血液的。
匈奴天天在眼皮子底下劫掠,还对大家进行辱骂,时间长了谁受得了?于是纷纷请战。
李牧只是不允。
又过了几个月,全体将士实在忍无可忍了,集体向请命出战。
李牧见时机成熟了,开始进行战略部署,而后一声令下,大军出征。
这一战深入草原数百里,杀的匈奴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匈奴几个部落联合起来与李牧进行大决战,结果又被杀的四分五裂一败涂地。从此再不敢靠近赵国边境,提到李牧的名字就害怕。
这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战胜匈奴的记载。几千年来,中原王朝战胜游牧民族的将军屈指可数,而李牧是第一人!哪怕就凭这一场战争,李牧也足够称之为名将!
北方边境太平了,但国家并不太平。
此时的秦国已经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进程,并且灭了韩国。
而赵国在长平与秦国大战一场,四十万主力被灭,国力十分空虚。
其它四国畏秦如虎,纷纷割地求和,争相贿赂。
秦国是铁了心要统一天下,数年后由王翦挂帅,兵锋再次指向赵国。
赵王慌了,大臣慌了,百姓也慌了。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国力空前强盛,又连出六代明君,铁甲雄狮几乎战无不胜。如今大兵压境,谁能抵挡?
文臣们唯唯诺诺不知所云,武将们顾左右而言其他,无一人敢应战。
赵王内心一片惶恐,难道我赵国完了?难道寡人要做亡国之君,要成为阶下囚么?
就在所有人都不知所措时,一个声音响起:大家别慌,赵国还有李牧!
对,我们还有李牧将军!
是啊,李牧还在!
我们有救了,李牧将军一出,秦军必败!
……
朝堂沸腾。一想到李牧,文武百官顿时觉得秦军不再可怕了。李牧把匈奴都打的颤抖了,区区秦军又算得了什么?
赵王也是一脸兴奋:传寡人命令,任命李牧为大将,与秦军决一死战!
李牧就这样走马上任,离开北方边境来到赵军前线,与秦军会面了。
此时赵军形式不容乐观,可以说是极其惨淡。长平之战后,赵国实力大衰,国内兵力严重不足。差不多只剩下老弱残兵了,而且数量还不到秦军一半,士气十分低落。
但李牧丝毫不惧,甚至隐隐有些兴奋。都说秦军所向无敌,打遍六国无敌手。我今天今天就看一下秦国,是不是传说中的那样厉害!
说也奇怪,赵军见到了李牧,如同吃了兴奋剂一样,立马满血复活了。士气空前高涨,似乎对面的秦军也不那么可怕了。
此时秦军统帅是王翦,就是战国四大名将排名第二的王翦。
王翦听说赵军统帅换成李牧了,登时一脸兴奋。对于这位击败匈奴的名将,王翦慕名已久。这可是赵国最后的底牌啊!连李牧都被逼出来了,看来赵国再无将可用!
能与这位传奇人物在战场上一较高低,我王翦不枉此生!
李牧就是有如此人格魅力,连敌人都尊敬。
后世有言,李牧死,赵国亡。此言不虚,事实的确如此。
而我一直觉得战国四大名将排名错了,李牧应该排在第二。白起排第一无可厚非,因为白起的战绩就摆在那。但李牧与白起没有打过,他俩谁才是四大名将第一,实在是不好下结论。
至于王翦和廉颇,平心而论,压根不是李牧的对手。长平之战时,廉颇连败,不得已只能坚守不出。有点司马懿对战诸葛亮的味道,打不过我就躲在大营不出战,急死你。
所以,廉颇军事能力不如白起这点毋庸置疑。
那么王翦呢?则远远不是李牧的对手。
虽然王翦很敬重李牧,虽然王翦此时与李牧交锋很激动,但李牧的军事能力展现出来后,王翦傻了眼。
尽管赵军是由老弱病残组成,看上去一击即溃,但在李牧这位天才军事家的指挥下,变得异常神勇。
王翦久经沙场,作战经验极其丰富,率领的更是秦军精兵强将,但尽管如此还是连战连败。不管自己采用什么兵法都被李牧轻易化解。
几次交锋后,王翦终于明白一件事,自己不是李牧的对手。自从武安君白起死后,自己已经是秦国最能打的将军了,连自己都不是李牧的对手,秦国还有哪位将军能战胜李牧?放眼天下,谁又能败李牧?
秦军更是传言,李牧是战神转世,不可战胜。有李牧在,赵军不可战胜。
王翦看到军心都动摇了,知道不除李牧,自己就无法战胜赵军。于是开始使用阴谋,派出间谍入邯郸重金行贿奸臣郭开,让郭开陷害李牧。
部署完这一切,王翦心里一阵愧疚,对不住了李牧。我虽然敬重你,但你我各为其主,为了秦国的千秋大业,我只能不义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翦宣布休战。不但每天派人给李牧送美酒,而且时常走出军营约见李牧饮酒作乐。
而李牧光明磊落,也久闻王翦大名,不疑有他。对王翦送来的美酒,打开就饮。王翦约自己出去饮酒也欣然赴约。不想却落入了王翦的圈套。
人们一直觉得秦国统一六国凭的是强大的军事实力,其实离间计也是至关重要的手段。也就是说,秦国不仅国力强盛,间谍工作也做的非常好。
长平之战时,用计让赵王别撤廉颇,换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此时又用离间计撤换李牧。进攻其它国家时,也是把离间计发挥的淋漓尽致,不得不说,时无英雄使得嬴政成名。
赵王傻么?我看最后两代赵王父子都有点啥。长平之战时,廉颇坚守不出,秦国派人入赵散布谣言,说秦国不怕廉颇,唯独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傻乎乎的赵孝成王居然就那么相信了,执意任命赵括替代廉颇。我就郁闷了,赵括当时也就二十岁左右,一个小屁孩,只是看了几本兵书而已,秦国会怕他?赵孝成王的脑子里装的是浆糊么?
待到王翦兵临城下时,赵孝成王已经死很久了。此时是他儿子赵幽缪王,这货跟他老子一样是满脑子浆糊。
郭开收了秦国间谍大量珍宝以后,就对赵幽缪王说,李牧心思不正,在与秦军密谋叛国,准备协助秦军进邯郸。
赵幽缪王本身还高兴李牧打了胜仗,听郭开这么一说,赶紧派人去军中查看。不久探子回报,李牧与秦军停战,经常和王翦一起喝酒呢。
赵幽缪王疑心病大起,立马让人替代李牧。
我真是无语了,这父子俩简直是两头猪转世。老爸撤换廉颇,害的四十万赵军被白起坑杀,导致赵国实力一落千丈。儿子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又要撤换赵国最后的支柱。真是花样作死,不服不行。
李牧接到撤换自己的诏书后,心里悲愤交集,知道自己离去赵国必亡,于是拒不从命。谁知赵幽缪王这二货居然派人杀了李牧。
可怜一代名将,纵横沙场所向无敌,连敌人都又敬又惧的军事天才,就这样含恨而死。
李牧死后,王翦率大军长驱直入,不日赵国灭亡。
正应了那句古言:李牧死,赵国亡。
倘若李牧遇明主,统领二十万大军征战天下,我想除了白起,只怕再无敌手。但历史不容假设,李牧死的太可惜了。
尽管王翦也是战国四大名将,其军事能力非同凡响,但阴谋害死李牧却不该是名将所为。就冲这一污点,我不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