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孩子说的每一句“你不行”,都是在折射自己的失败

贾宝玉是含着玉出生的,世人皆以为奇。

周岁的时候,他爸爸抱着他抓周。

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

就因为这一举动,贾政便认为这个儿子“不过酒色之徒”。

往后贾政便再也看不到儿子身上的优点了。

宝玉念学“攸攸鹿鸣,荷叶浮萍”,贾政言“还是学好《四书》要紧”;宝玉来给贾政请安,政父言“你别弄脏了我这地方”。大观园里宝玉试题匾额,分明不错,贾政言“无知的畜生!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旧诗,敢在老先生们跟前卖弄!”

宝玉出场的时候已有十二三岁,他也已经承受了父亲十二三年的语言暴力。致使他每次听到贾政传唤,便赖住贾母不愿前去。心里的惧怕可想而知。

小说以外,现实之中。我们多少次打着“爱”的旗号对孩子取得的成就不理不睬,说着“你这只不过是侥幸”的话来打压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人,你对他的评价,时间长了,也可能会成为他对自己的评价。

可事实是,你的孩子,真的那么差劲吗?

差劲到,你都不愿意看到他身上另外的优点,你都不屑于去跟他平等对话,你都无视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应该拥有的权力?

1

我小侄子今年刚上小学

他父母或许秉持着“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望子成龙之心,对孩子一不顺眼的举动便怒目而视。


尤其牵扯到学习的事情上,一个才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资质也并非聪颖,他妈妈便已经每晚拿着小黑板开始讲授二年级的课程。一有做错的,上去就动手。

现在孩子看到他父母在家,零食水果也不敢吃,眼光唯唯诺诺。就连小好几岁的妹妹也不把他放在眼里。

孩子,在自己最应该信赖的父母身上,只看到了恐惧。

等孩子将来大点儿了,父母问“今天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呀”怕是只会得到“没啥”的敷衍回答了。

当然,父母到时也不必疑惑,为什么“养了一个白眼狼”,因为你从来没有给过他一份稳定的安全感。

2

姜文是一个以世俗眼光衡量多么成功的人

可他直言,我并不自信。

而这一切都与姜文的母亲有关。

在采访里,姜文说了两件小事。


一件是他考上中戏,兴冲冲地告诉母亲,母亲把通知书往旁边一扔,说你看你衣服还没洗呢。姜文就去洗衣服了……

后来他出名了,别人家的孩子赚钱,给父母买房,姜文也给母亲买了房,但她妈不愿意去住。

母亲在孩子幼年时所给予的态度,会贯穿影响孩子的一生。纵使他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可在他心里,自己还是那个无处可依的小孩子。

3

我们常常心怀戒备。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及不安全感,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的教养行动中。

我们怕孩子走错路,怕孩子说错话,怕孩子思想跑偏。

所以,我们捞捞地抓住了那不见影的缰绳,时时刻刻把孩子拴在我们的视野之内。按照我们对于成功的定义,去努力为孩子谋划他们的未来。

以前,我妈妈常常跟我说,要学习我姨家姐姐外向、开朗,参加演讲比赛、做小主持人。这样的事情多了,我也常常怀疑自己,怎么就是达不到妈妈心里的要求呢?后来去姨家玩,听见我姨对着我姐唠叨,心想,看来我妈嘴里这么优秀的姐在她妈眼里还有努力空间啊。

小的时候,我愿意自己或很少几个朋友一起玩,一看到人多或是陌生的人就有点不知说什么。一般这个时候,那群叔叔婶子就会说“你看这孩子,扭扭捏捏,一点儿不大气”“你这样可不行啊,将来到了社会上可怎么办啊”。那个时候不用说社会了,就连当时当刻我都恨不得有个斗篷,披上就能隐形。

内向的孩子就这么差劲吗?


“是的。”起码当时,在我耳朵里灌输的声音中,只有这一个答案。

这样的事情多了,我们就越来越不是自己了。我们遵循大人指引的方向前行,可这种强硬性得更改跑道,既跑不远,也跑得不酣畅。

如今,内向的我们只有凭借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认可,逐渐走出“讨好型人格”的桎梏。

我们认识到内向性格就像是我们的性别一样自然。每一种性格都散发着他应有的光芒。


4

孩子的心有多么脆弱,我们需要多么小心翼翼地去呵护它。

而大人们却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可是只要掌握方法,我们就能带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有一个被广泛知道的故事,大意如下

一个妈妈,在给自己的孩子开家长会时,得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上课表现不积极、有时不遵守纪律。

在给儿子转述的过程中,她巧妙地变换了一下说法,“老师说你上课听讲非常认真,如果能够更加积极一点就好了”

你看,只要我们愿意思考,教育孩子的途径绝不是只有棍棒而已。

你想要你的孩子整体在战战兢兢中度过,还是满怀信心、憧憬未来,都取决于你以怎样的眼光看待孩子,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孩子。

孩子的成长过程,对于我们父母而言,更是另一个成长过程。

好好把握孩子出生后的那黄金几年,不要培养出一个你眼中“差劲”的孩子,因为,那样的话,只会证明父母的“差劲”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对孩子说的每一句“你不行”,都是在折射自己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