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社会1
欢迎来到客观与虚拟之外的第三世界
我们之前讲过:编码背后必须有类似于密码本的通信协议,才可能解码,然后生成意义;信号之所以是信号,而不是噪音,是因为它背后也有一套通信协议。
比如城市里的人听见救火车的声音就知道是有火情了,而边远山区的人听到这个声音就会把它理解为噪音;
再比如,货币其实就是一张彩色的纸,而你用货币能买到东西,用打印出来的彩色纸却买不到东西,它们的本质差别不在物理上,而在于它们背后是否有通信协议。
只有共同接受一个通信协议的时候,一个声音或者一个图像、一张纸,才会兑换成意义,才是一个信号,否则就是噪音。
前不久我看到这张委内瑞拉的新闻照片,购买一卷卫生纸要这么多的货币,表明当时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但是,这张照片也证明当地的货币还是存在的,还能用来购买——货币背后的通信协议仍然存在,只不过协议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案例一:《狼来了》
《狼来了》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就都听说过,大人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往往都会加一句“人要守信用,不然就会被大灰狼吃掉”——这节课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个故事进行阐释。
在《狼来了》里:
小孩第一次说“狼来了”的时候,很多大人应声而来解救他。一个小小的信号就能引发那么大的变化,小孩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他不知道并不是他发出的这三个字让大人们来,这不是物理世界的规律;
第二次的时候,只来了两三个人——通信协议已经发生了变化,同样的三个字能够兑现的意义已经少多了;
第三次,可能还会有一个人来——这就有点儿像委内瑞拉的新闻照片:同样面值的货币能够兑付的价值越来越少。第三次还有一个人来的话就证明通信协议还在,这个人还是相信“狼来了”这三个字跟“狼来了”的物理事实是相联系的;
第四次再喊“狼来了”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来——支撑“狼来了”这三个字的通信协议不存在了,意义就没了。这时候狼却真的来了,小孩被狼吃掉了。
从《狼来了》这个故事里我们能进一步了解“意义和契约”:通信协议本质上是一个契约,能够保证物理事实或者客观事实的意义以及意义的含量是什么样子。
案例二:《扑通来了》
有一部中国动画片《扑通来了》,是关于通信协议和主体间性理论非常好的案例。
动画片描述的是:一只小猴子在池塘边的大树上打盹,突然听到了“扑通”一声巨响,小猴子一下子被惊醒了。我们知道,所有灵长类动物都有一个本能:当环境突然出现变化的时候,我们会产生战斗或逃跑的本能反应,于是这只小猴子看也不敢看发生了什么,飞似的开始逃跑。
其他小猴子看见它在跑,问它为什么要跑,但这只小猴子因为害怕和着急,没法儿说更多的话,只发出了“扑通”的声音,然后继续跑,一路跑,一路用“扑通”“扑通”回答其他猴子。其他猴子看它神色这么慌张,嘴里说着“扑通”,就一起跟着跑。
“扑通”本是个象声词,但在猴子们逃跑的过程中,就变化成了一个客观的名词:一种说不清的、极其可怕的、巨无霸的东西叫“扑通”。作为象声词的“扑通”被客观化之后,只要一听到这种声音,猴子们就知道可怕的东西来了,必须马上逃跑。
后来有一天,一群猴子又在这个池塘边玩耍的时候,一只大椰子掉下来发出“扑通”的声音,大家一下惊呆了,“哦,我们听到的声音是这个啊!”——用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话说就是“去魅化”,那个魅惑神秘的东西没有了,传说中的巨无霸、恶神、恶魔从此消失了。
《扑通来了》里也存在着通信协议的问题:“扑通”形成了一种意义共识,大家会给出共同的反应,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个通信协议——当你跑的时候,别人也跟着跑。别人跑这个动作变成了一个新信号:跑是因为有一个可怕的东西出现了。
搞笑的进化论里这么讲过:为什么大街上有人跑你就会跟着跑?因为这是你在非洲草原就已经形成的本能,不跑的都被狮子吃掉了——我们祖先当中那些不信邪、具有实证主义精神的人,看见别人跑就想知道是不是有狮子真的来,他们都被狮子吃掉了,于是跑就变成了一个信号。
第三世界
这些你可能觉得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新世界。
我们做梦,是主观的世界;
主观世界之外是客观世界——但他们不是世界的全部。
你看见大街上有人跑的时候,会不会跟着跑?
你即使不跟着跑,内心会不会有恐慌?
你是一个有科学精神不信邪的人?
好,当你买的一只股票一下子出现了五个跌停板的时候,你有没有定力持有这只股票?
“追涨杀跌”跟猴子因为“扑通来了”而奔跑其实是一回事。
在主观和客观世界的两个向度之外,有一个向度是“其他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一个约束,将物理(客观)现象背后的通信协议解读为一个信号。
你一旦出现这种状态,就已经进入到了第三世界。
古代人可能偶尔进入第三世界,今天的人则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这个介乎虚拟和客观世界之间的世界,尤其是面对金融和泛金融的世界。
如果不理解这点,你会发现很多的事情匪夷所思——你的世界观里就会出现一个对于第三世界的盲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