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家,出的是染爱之家,烦恼之家。出家,有心出家和身出家,以及身心俱出家。所谓净土,不在山上,不在道场,而在当下的生命身心中。
2.在物质和精神中执着一个“我”,追求我想要的。我想要的和你想要的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执取的内容不同而有生命层次的不同。
生而为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有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也不乏有人会不择手段;而有些人则克己复礼、行善积德。
3.真正的我慢(十结中的我慢)是讲在色界无色界的境界里的。
4.五欲:眼耳鼻舌身五根触色声香味触五尘生染著,(意根触法尘是精神世界的内容,精神世界层面也是以色声香味触为基底的。)
比如:眼睛喜欢好看的,看到好看的会心生欢喜,看到不喜欢的会起憎恶。耳朵听到好听的,心情愉悦舒畅,听到不好听的,心情会郁闷烦躁。
5.五盖:贪、嗔、疑、昏眠、掉悔
6.十结:身见、疑、戒禁取、贪、嗔、色爱、无色爱、我慢、无明、掉举
7.世间因果论:宿命论、尊佑论
出世间因果论:缘起论
出世间因果是涵盖世间因果的,宿命论和尊佑论都不离缘起而谈。
8.何为世间?这个身心就是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集世间。因为有有,而有生,而有老病死、忧悲恼苦,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9.解脱,就是知苦,知道自己的烦恼在哪里,然后能去解决它,能了苦。
因为我们有错误的知见,所以人生有错误的方向,生命始终是浮沉的。
世尊告诉我们,物质的色蕴是无常的,精神层面的受想行识也是无常的。讲无常,是讲在和这个五蕴身心解脱相关的无常,外在的山河大地无常不关解脱的事。
10.讲了无常无我法,是世尊的无常无我法。而我们是有“我”的,除了有“我”,还有“我的”,有自体爱而生境界爱,因为生命执取的惯性是很强大的。
面对这个我,要尽量去放下这个我,而不是非要苦苦逼迫来了,才去放下。要自己认清法义、自觉、主动去改变自己轮回的习性,而不是被外界强迫改变,那是痛苦的。
11.隋朝以前,是没有那么多各宗各论的,我们今生很难解脱,是因为可以学的法太多了,而自己却没有清净的择法眼。
四不坏净,是说佛法僧戒这四样是不坏的,这是信成就,信佛、信法、信僧、圣戒成就。
三皈五戒,皈依佛法僧,受持五戒,戒由法导,法由戒护,这就是四不坏净。
12.对法的认知是知道这是苦,苦是真实不虚的,身在苦中却不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是苦在约束你,你身在苦中不知苦,有执就有苦,就会被苦所束缚,被苦约束。
内心无明,外界的一切也是无明的。所以要先得法住,后得涅槃。树立正见是很难的,修行是简单的。入三摩地的修习,一定要先有正法的闻思。
没有正见就实修是很危险的,树立正见后一定要实修,以免落于嘴皮子。
13.对自己的执着是不能硬生生掐断的,要用法来对它进行合理的置换。无常本身是了无可得的,六处无我,如何无我?六根对六尘是有依赖的,淡薄这份黏着的依赖,慢慢趋向于无我。
在这个过程中,要认清什么是基本需求,什么是过分的贪欲。
14.正见的践行,身体力行,才是正精进。践行正见前要先树立正见。
15.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上生灭、流转,思想在空间上穿越(心意识时而积极向上,时而萎靡向下),肉体在时间上流逝(老去)
如何身心脱离?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个身体,打坐盘腿,腿酸不是你的腿酸,如果这个腿酸都不能承担,又如何承担无我呢?出家乃大丈夫所为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
无我,要把自己放得低低的。出家之人,卑下活命,家家乞食,如被禁咒。
16.病如是,不病亦如是;病是无常生灭的,不病也是无常生灭的,所以在面对病与不病的时候,心情应该是一样的。用同一种态度来面对不同的状态,不见法都是难的。
17.我们如何对自己的老病死能坦然?能不恐慌?要于日常中寻找落差,用法来平衡这份落差的心境。
这份用法的平衡是需要担当的,也可以成为培养心智的成熟。培养心智,正是培养自己的担当。
18.没有可抓的,我会害怕,抓习惯了,现在让你不抓,会不习惯,这份抓取是惯性使然。
而我们要做的是看破这份惯性,看破执着,然后放慢惯性、放慢执着;最后放下惯性,放下执着,以熄后有。
生,是了无可得的,死亦是了无可得的。
知即明,于何处相见?是见在明上、知上、缘起法上。法是什么法?应该哪里见?活着的时候要努力殷勤空里步,才有机会能断后有。
几个问题:
①无常故苦,无常为什么会苦?
无常流下不能做主,所以苦。
②无常能不能改变?
无常是真相,无常是普遍性的存在,具备本然性、安定性,是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的。所以,无常是不能改变的。
③苦能不能改变?怎么改?
能改,认清真相,知道一切都是缘起缘散的,缘来不迎,缘去不拒。心自解脱能自在。
④苦为什么是非我?
苦也是无常生灭变化的,是了无可得的,了无可得即非我。
(这是一份粗糙的、碎片化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