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课》教你任何人都能掌握的非虚构写作技能

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得知她家孩子的学校要求父母每个月都要写一封“写给孩子的信”。刚开始写第一封信的时候,她真的觉得无从写起。内心里有很多想要对孩子说的话,下笔却只有干巴巴、拼凑到一起的口水话。后来写得多了,她也渐渐写得文采斐然又温情满满。

大部分人可能都觉得,他们正儿八经的写作可以追溯到学生时代,好像工作以后就再也不需要写作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非虚构写作课》的作者简·耶格尔说,出色的写作是帮助你在各行各业进取和提升自我的利器。

简·耶格尔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教授,社会学家,刑事司法学硕士,艺术学士。她专注于商业写作、时间管理,人际关系等领域。《非虚构写作课》以作者多年的编辑经验、写作教学经验和非虚构类作品出版经验为基础。所以这本书可以作为任何想要学习写作的人的工具书和写作启蒙书。

什么是非虚构类写作

作者说非虚构类写作是以写事实为主的写作,用以引导、说服、娱乐读者,也称作说明性写作或散文。基本上来说,除了小说、短故事、戏剧、诗词和剧本,其他都属于非虚构类的写作。

在我们生活当中,朋友圈的文案、微博里的文字、年终工作总结、方案计划甚至赠送给亲友的明信片、给宝宝记录成长的瞬间,这些都属于非虚构类写作,都需要我们的写作能力。所以写作并没有离我们那么远,写作并不是作家和撰稿人的专利,人人都需要掌握非虚构类写作的能力。

很多人都会说,我根本就没有写作的天赋,所以我不会写。其实,虽然天赋有助于写作,但是写出好作品不一定需要天赋。简·耶格尔在书中讲到一个例子,一位同样教授写作的老师说他曾有两位学生,一个学生有写作天赋,而另一个没有。但如今,有天赋的那个学生在从事房地产业务,而没有天赋的那个学生则一直在从事写作。

有写作天赋当然是锦上添花,没有天赋也没有关系。比起天赋,后天的培养和持续的练习更为重要。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每个月一封“写给孩子的信”渐渐地也锻炼了她的写作能力。

掌握非虚构写作能力的基本步骤

学者雅克·巴尔赞在《写作、编辑和出版》一书中写道:“写作是思想的具象。”但如果写作者缺乏自信,就无法让自己的思想落实到文字中。

写作者怎样培养出自己无法或缺的自信呢?写作的自信源于能力。掌握非虚构类写作必须掌握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1. 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

2. 确定目标读者。

3. 组织自己的想法。

4. 一写再写。

在我们动笔写作之前,首先思考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内容,自己想要以什么样的写作风格来写作,自己的目标读者是哪些。然后,写作、重写、研究、重写、编辑、重写。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之后,就会把写作当成愉悦的过程,写作的自信心也会随之提升。

非虚构写作类的总体思路:

1. 确定主题。找到自己想写的(或必须写)的内容。

2. 收集素材。平时养成收集素材的习惯,确定主题后筛选需要用到的基本素材和相关信息。

3. 整理信息。制作任务清单(大纲或思维导图)。

4. 撰写初稿。

5. 进行修改。好的作品都是反复打磨出来的。

6. 递交作品。

7. 酌情收集他人对作品的批评意见。

作者说这七个步骤是相互独立的,未必是从第一步顺延到最后一步。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把重点放在特定的步骤上。

这里想着重说一下撰写初稿和进行修改。

作者觉得理想的写作状态应该像讲话一样自然。那么我们在撰写初稿的时候就应该做到自由、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念。就像自由写作的状态,快速写作,想到什么写什么。写作的过程中尽量放飞想象,天马行空,千万不要停下来重读自己的文字,停下来评判自己的文字。

在初稿完成之后,我们再以编辑的严谨去反复重读自己写下的文字。好的文章都不是一次就写成的,好的文章都是细心打磨出来的。修改可能是精雕细琢,也可能是大刀阔斧地删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曾说过,任何初稿都是狗屎。他在写《永别了,武器》的时候,结尾就重新写了39遍。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也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见修改于写作的重要。

突破写作障碍的方案

不管是职业作家还是业余作者都会遇到写作障碍。在写作瓶颈期,要么无从下笔,要么写下的文字自己都觉得言之无物。特别对于刚刚开始写作的人,遇到写作瓶颈期,很容易就会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适合写作。有可能暂时性的写作障碍就变成了永久性写作障碍。

《克服写作障碍》的作者卡琳·迈克与艾瑞克·斯克杰解释道:“写作障碍其实就是阻碍人们自由表达思想和文字的障碍,是横亘在从产生想法到记录想法这个过程中的一道干扰。”

作者曾经做过问卷调查,调查显示75%的职业作家和业余作者都遇到过写作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无法找到恰当的文字,感到心烦、焦虑,或者认为写作障碍与作者的心情有关。

在本书里,简·耶格尔总结了8个突破写作障碍的方案。

方案一:坚信写作能力可以培养。一定不要被“写作能力是天生的”这个观念误区所误导,每一本关于写作的书都会告诉我们,非虚构类写作是一项可以习得的技能。并不是人人都会成为写作大家,但人人都可以学会逻辑清晰、语言精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方案二:不必依赖对写作的紧迫感。写作的紧迫感就是这个时候我必须得写。可是有些时候就是越是紧迫,思路反而越是打不开。所以还不如让自己放松下来,听听音乐、看看书,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说不定就灵光乍现了。

方案三:不必追求一次性写好。作者说,写作是一个过程,而重写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要期望自己可以妙笔生花一稿过,而是要把“完美主义”用在编辑、修改、重写作品的阶段。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都会在修改上下大功夫。约翰·欧文说:“修改是编辑的灵魂,作为一名小说家,改写占了我人生四分之三的时间。” 初学写作的我们更是要学会用心打磨自己的文章。

方案四:先随性写,再慢慢补充。与其收集全了所有素材再动笔写,还不如先用现有的素材先着手写,然后再查漏补缺慢慢补充。先完成、再完美是写作的重要法则。

方案五:创造属于自己的写作环境。简单说就是找到属于自己,让自己可以安然写作的适宜空间。对于需要照顾宝宝的妈妈来说,其实很难有整段的时间让自己沉浸于阅读和写作。那么妈妈们就可以争取早起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在清晨拥有一段完全不受打扰的时间。

方案六:虚心接受读者的意见。作者的意见是要把对害怕被外界批评的恐惧转化为健康的自我审视,激发自己去修改作品,直至自己满意为止。不要将批评视为读者在发泄情绪,它只是读者的反馈,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方案七:制定时间清单提醒自己写作。拖延是最典型的写作障碍症状。就像大家常说的:“等我有时间了,我就写作”。但好像事实是一直都没有时间开始写作。即使是职业撰稿人,很多时候“最后交稿日”也是他们克服写作障碍最有力的法宝之一。所以在开始写作的时候就给自己制定一份写作时间清单,每天按照清单来核对写作进度。

方案八:不必每天坚持写作。作者这个建议方案似乎和很多写作老师“每天坚持写作”的建议都不一样。有一段时间自己也参加了写作平台的日更打卡,那些天自己都有一种紧迫感,为了写而写,反而有些失去了头绪,不知道要写什么。作者说虽然写作是孰能生巧的事,但它并非生理需求,没必要每天去写。

我手写我心,写作本就是一件美好的事,用心发现生活里美好的小确幸,再用文字记录下来。不必想到每天必须打卡多少字,也许更能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心流。

《非虚构写作》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怎样去进行非虚构类的写作,以及怎样突破写作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写作障碍。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断地去练习、练习、再练习,在不断的刻意练习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写作和阅读一样,都是需要我们持续一生去坚持的习惯。罗曼·罗兰说,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你只要喜欢写,应该随时动笔去写。与你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虚构写作课》教你任何人都能掌握的非虚构写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