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有一条出路,我们该怎么办?

01

最近,张桂梅的言论,在网上引起广泛的讨论。

我不觉想起了前两年大热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

阿米尔汗扮演的原型,就来自于一个靠近新德里的城邦农村,

在20年前的印度,“愿生个女儿”是一句诅咒人的话,可见当时女性地位之低。

男主角马哈维亚是一位迫于经济压力,而放弃热爱的摔跤运动员,他把为国夺冠的梦想寄托在有摔跤天赋的女儿吉塔和芭比塔身上。

起初,女儿不理解父亲为何那么“冷酷无情”,经常对她们的苦苦哀求不为所动。

剪去长发告别长裙,留着男孩式的短发,穿着短裤衬衫,每天5点起床训练、在村民冷嘲热讽中的眼光下跑步锻炼。


渐渐地,女儿开始滋生抵触情绪,消极对待,出逃参加朋友婚礼,跟新娘抱怨自己的父亲太过严厉。

整个婚礼,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只有新娘,自始至终面无表情。

一言未发的新娘,婚礼后开口说的话就是:“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至少他为你们着想,否则你们也会像我一样,从出生起,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务。

到14岁便要嫁出去,好减轻这个家庭的负担,最后被送到一个,从未见过的男人面前,与他相夫教子度过余生,这就是我的人生。

至少你们的父亲把你们当做他的孩子,为了你们与全世界抗争、忍受世人的嘲笑,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够主宰自己的未来。”

自此吉塔和芭比塔醒悟了,姐妹俩再也不抱怨,主动积极的刻苦训练,一次次赢得比赛。

吉塔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在国际赛事赢得金牌的摔跤运动员。

她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本被安排的、在劫难逃的命运是有转机的,她们找到了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可以看到光亮。

她们也可以选择,主动去争取想要的人生、甚至是证明自己,改变命运。

他们不再是嘲讽的对象,而是印度人尊敬和学习的榜样,马哈维亚一家人像灯塔一般,照亮了无数同等际遇的贫困女性的人生。

电影中的母亲问:“女儿们这样训练,以后没有男人愿意娶她们怎么办?”

父亲微笑着回答:“等她们变得强壮了,好男儿随她们挑。”



02

如果只有一条出路


如果,马哈维亚是“摔跤吧,爸爸”,

那么,张桂梅就是“学习吧,妈妈”。

她带领大山的孩子走出命运的牢笼,给她们的双目开了一扇窗。

让她们意识到,如果不想围着炉灶、干农活过一生,不甘在贫困落后、重男轻女极其严重的农村,忍气吞声的被支配,那么,你还有另外一条出路。

而这唯一的出路注定是条独木桥,你必须对自己狠一点,必须要付出一些代价,甚至,这个代价是惨痛的。

没有合成材料制成的专业摔跤垫、就在沙地上练;

没有专业的陪练,直接和男生交手,

吉塔就是这样一步步从从农村闯出来,拿到全国总冠军的。


同样,山里的孩子,她们基础太差、缺乏资源、没有家境资本、信息环境闭塞......可以说,什么条件没有。

浑身上下,没有一件武器,怎么办?只有赤身肉搏。

这必将血流成河,但是,她们没得选择,懂吗?

谁愿意在数九寒天5点就起床?没有人不想刷三遍题就能考出好成绩。

没人不喜欢“快乐教育”。

但如果连基本的教育都成问题,光快乐又有什么用呢?

赤贫山区的孩子,只有通过刻苦学习,才能走出去,看到外面的世界。


短暂的艰难,能换来长久的幸福和尊重。而培养一个女孩,至少能影响三代人。

正如那些第一批去西部淘金的冒险者,第一代开辟道路的创业者,

最早的、第一批的前行者,注定要肩负着使命上阵,用脚踩出一条道路。

她的学生就是走出去的第一代。除了奋斗和吃苦,别无他法。

03

网上都在讨论,张桂梅反对全职太太的问题。我发现,标题党真的能带节奏。

抛开处境和立场去谈论她的那句话,是狭隘扭曲、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为,张桂梅那番话的立场,是对她学生说的。

她并没有反对其他女性做全职太太,出身家境有保障、有条件有资本有底气,当然可以。

而且,是否当全职太太完全是个人的人生选择,无对错优劣之分,更与学历无关。

把一个热爱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逼出去挣钱,那才是最大的浪费。


张桂梅痛惜的是,你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一步步走出大山,好不容易掌控自己的命运,却又将它转手交予另一个人,这无异于一场回到原点的赌博。

没有靠山没有退路,缺乏坐享其成的条件,你输不起。

这分明是一个母亲的焦虑。

张桂梅这样的领路人,不容易。

因为,有清醒的,就必然有糊涂的和干扰着的。

只有她知道这条路有多坎坷崎岖,哪里能走,如何走。

我们作为旁观者,如果无法感同身受,那就请慈悲一点,也好。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只有一条出路,我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