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桥》中三大气节,洗出的是先辈英雄的本色,是中国人的底色

民族气节,是一个国家的魂,在危急存亡时,它就像星星之火指引我们前行。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水门桥》是一场只有在电影院才能享受到的视听盛宴!同时,对于观众来说,这也是一场心灵上的洗涤。

随着电影的进行,我身边的小姐姐很快就用完了自己的整包纸巾,因为她根本不是哽咽或轻声啜泣,而是尽量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嚎啕大哭,泣不成声。

平静时,她问我借纸巾,我说:不好意思,我的也用完了......

之所以说这个我观影时的真事,并不是我想告诉大家这部电影有多么好哭,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哭是肯定的。

我想与大家探讨的是纸巾是怎么用完的?以及为何哭得止不住?

是感动?伤心?惋惜?悲痛?

是太委屈?意难平?不甘心?

都有,而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心灵受到洗涤而泪崩。

如果《长津湖》的定义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战争片,那么《水门桥》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部电影所能给观众的视听感受,而是一场心灵的洗涤!

它洗出来的是先辈英雄的本色,是中国人的底色,它将唤醒的是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气节的重新认知!

电影的剧情其实很简单,就是七连增援九连,去执行炸毁水门桥的任务。咱们不剧透,只说说电影中彰显出的“三大气节”,洗出来的中国人的底色。

01 第一个气节:唯大英雄能本色

长津湖一战下来,七连一路打到下碣隅里,美军陆战一师指挥部和机场的所在地。

补给靠缴获美军的罐头,武器靠抢美军的大炮。可刚缴获的家伙还没捂热,就被美军飞机炸毁了。

缺少防空的我们实在憋屈!

但七连则化憋屈为战斗力,用伍千里的话说就是:没事,七连再去抢!

唯大英雄能本色。

一个真正的大英雄,兴也好,败也好,总能保持他的本色。

志愿军就是英雄本色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底色。

在这一仗,我们能看到志愿军的炮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抛物线,在敌军阵地炸开了花。这场戏对白铿锵,人物情绪饱满,镜头场景气势磅礴,酣畅淋漓。

可这一仗打完,七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一排减员23人,二排减员21人,三排减员18人,四排减员16人,共减员78人。

还记得出发时吗?指导员梅生在集合报数的前一刻赶到,伍千里自豪的报数:

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57人!

得到了杨营长的一个大拇指。

此时,七连还剩下79人,战斗减员一半。

余从戎看着打下来的美军直升机,眼神里带着羡慕,他问连长:这是美军最新的科技,能直上直下的飞,咱们什么时候也能开上自己的飞机?

伍千里答:迟早的事。

还是那句话,唯大英雄能本色,英雄本色,也是中华民族的底色!

这一刻我彻底撑不住了,第一次泪崩。

飞机,也为剧情埋下了伏笔,飞机,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理阴影。

在《水门桥》之前,我从没有在仰望天上的飞机时,那么恐惧过!

因为,只要美军飞机一过,地下就是一片火海,犹如炼狱,让人万念俱灰。

这种恐惧是人的本能。

但在这炼狱般的战场上,在七连战士们的心中没有恐惧,只有必胜的豪情,因为只有这样,他们身后的那片国土才能安全。

他们面相祖国的方向,齐声道:

新中国万岁!

79人的七连接到新的任务,炸掉水门桥,阻断美军退路,围歼陆战一师!

02 第二个气节: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到达水门桥的七连只带着一个任务:炸桥!

至于怎么炸,要付出多大代价去炸,对于七连来讲都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伍千里的一句话,已经表明了一切,这是一场死战:

只要桥还在,任务就还在!

这场重头戏,完全不用担心导演徐克的实力,也完全不用担心演员们的演技。

因为在这一刻,他们已经不是艺术工作者了,而是全都成为了战士。你只有在影院内,才感受到,什么叫死战和向死而生的壮烈。

挨子弹,被炸碎,被灼烧,以胸口盖手榴弹,于志愿军战士而言,没什么差别。在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概念:

只要桥还在,任务就还在!

牺牲个人,保全战友,才能继续完成任务。

一个战士在密闭空间内,迅速扑在手榴弹上,保住战友继续前进。那一刻,我的脑子里瞬间闪过一个念头:

原来,这种以命换命的战斗,连一秒的考虑时间都没有。

炸桥后七连和之前九连幸存的战士已经所剩无几,但任务还要继续。

只要桥还在,任务就还在!

还记得前面我说,我从没有在仰望天上的飞机时,那么恐惧过吗?

美军飞机来了,这一轮燃烧弹投下,这十来个人将瞬间荡然无存。

这次面对这一刻没有考虑,本能的作出反应,我死你生,完成任务最重要的是某位主角。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的心里是绝望的,是崩溃的。

以一场前仆后继的舍生忘死,炸一座会被美军一遍遍修好的桥,到底值不值得?

就像这个观众在评论中所说的:

其实我也一样,这一刻再次泪崩了。

是人都会想逃,在生死面前,逃命是一种本能,可志愿军战士们,在踏入战场的那一刻就已经把他们的本能丢掉了。

为什么?

答案,就是伍千里的那句话:

只要桥还在,任务就还在!

因为这一句话就足以说明了,在面对一场战争时,敌人虽狂妄,但是有得失上的衡量。而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对自己的生命是毫无底线的!

当伍万里,将自己的红围巾绑在树上,那条红围巾迎风招展,像一面红旗飘扬在盖着皑皑白雪的大地上时。

我明白了,这是中华民族的另一个底色

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

铁可以折断,玉石可以破碎,海洋可以干枯,不论失意还是得志,不论生还是死,都要以正直不阿的气节贯彻于不同的道路。

这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气节,而拥有这种气节的中国人,不会被任何人打败!

当然,我们从不好战,错就错在挑起战争的一方。

战争片的意义也从来不是歌颂战争,而是让和平年代的观众,试着去理解当年的英雄为什么而牺牲。

03 第三个气节:铭记历史,不忘先烈

战争就是国力的比拼,这句话在电影里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美军用飞机空投下钢梁修桥。包括坦克在内的全部重型机械车辆可通过的全钢结构桥出现在了被炸断的桥基之上。

不得不承认,当时国力世界第一的美国,在志愿军眼皮子底下制造出了一个奇迹,逃出生天。七连付出巨大代价炸掉的水门桥,最终还是在敌我装备过于悬殊下,没能成功阻止美军残部撤退。当时美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和现代化工业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达到的认知极限。

相比以歼灭北极熊团收场的《长津湖》,这次的《水门桥》在注定走向一个意难平的结尾。

我们胜利了,但却没能阻止美军残部通过水门桥。随着美军从兴南港撤退,七连所属的九兵团回国休整。

车站上,像出发时一样,所有连队报数。

到七连伍万里报数时,包括我在内,影院中所有的人已泪崩到不能自已。

这不是刻意地煽情,是你舍不得和七连告别。这里的情感太真挚,这里的角色太熟悉,想起七连,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一群大男孩随着雷爹打打闹闹,亲如一家的情景。

想起的是梅生女儿的照片,想起的是他们出发时,打开火车门看到的祖国万里河山,想起的是冰天雪地中飘扬在树枝上的红围巾......

想起的是水门桥开战前,余从戎问伍万里:“(歼灭)几个了,快二十了吧?”

伍万里回答:“不重要了,我要让你们都活着回家。”

1950年,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虎年。2022年,是72年后的又一个虎年。

这个虎年的头一天,所有中国人都很怀念伍万里的话。

我们是多么想要你们都能活着回家过年呀。

还有余从戎问的:咱们什么时候也能开上自己的飞机?

伍千里说:迟早的事。

我们想告诉你们,当年的愿望今天都实现了!

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并且会继承你们的精神。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最后一个底色:铭记历史,不忘先烈!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门桥》中三大气节,洗出的是先辈英雄的本色,是中国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