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中指出,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而作。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与童年期,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是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人格。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形成的生活风格,会影响未来的人生轨迹。
关于惩罚
阿德勒在书中多次谈论到惩罚:“惩罚对于儿童来说一般弊大于利“、”惩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能加剧学生对学校的厌恶感”……但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喜欢直接运用各类惩罚。这种教育方式用时少、见效快,学生的气焰马上就被打压下去了。但惩罚所带来的反弹也快,学生同样的错误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于是乎,各类问题每天应接不暇,刚压下一个问题,教室其他角落的问题又前仆后继地起来了,往往忙得晕头转向,结果班级还是一团乱麻。
学生们不是成熟的成年人,我们却期望他们像成年人一样去思考。当学生 犯错时,我们常常会说“我得和你说多遍”、“你应该注意到”、“你应当完成”、“你怎么从来都不——”、“你怎么会这样做,太令人失望了。”……这些包含“应该”、“应当”的话,或者用生气语调说出来的话给学生传达的信息是“由于你不明白我所说的,你就是错的。”这种往往带给学生的并不是鼓励和支持,而是一种指责,让学生内疚和羞愧。
不要期望儿童的行为不会出错,不要期望他们会按照成人成熟的理智来行动,而是要意识到,儿童在理解自身的处境时会经常犯错。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需要蹲下身子,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的错误判断,尊重、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重点关注冰山下面的内容:
小鑫又在课堂上挥舞着小手,喊着“老师,叫我!”“老师!”
不再急着提醒、纠正他,或许可爱的他只是想得到老师、同学的持续关注。轻轻地摸摸他的小脑袋,让他知道老师很喜欢他,一直在关注他。
小军放学排队又连挤带推,希望抢占第一。
不要急着让他离开队伍。或许要强的他只是想得到归属,体现自己的价值。让他帮忙设计放学排队方案,让每个人都成为领队,而且,小马还要监督大家执行。
小刚课上又不听话,和老师对着干。
不要急着将他请到办公室进行说服教育或联系家长。或许敏感的他只是感觉受到伤害,认为必须通过伤害那些妨碍他的人来扳平。认可、理解他的感受,然后和他共同制定解决的方案。
……
关于懒惰
“老师,我家这孩子很聪明,他就是懒,什么都不愿意做。如果他不懒惰,他什么都能干!”晚上,一位长时间不完成任何科目作业的孩子家长给我发来这样的信息。一下子,我的思绪飘回到两年前。
那时候,自己新接一年级,我严格按照老教师传授的秘诀“重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乐乐让我犯了难。
每次,课代表催交作业,乐乐总是说没带。打电话联系家长,才发现孩子回家根本没完成任何作业,还和家长撒谎在学校已经完成了。我与乐乐家长多次沟通这一问题,家长并没有引起重视,总是说“老师,我家乐乐很聪明,学什么都很快。他就是懒,如果他不懒惰,他什么都能干!”于是,各科老师经常需提前预约,将他带到办公室补齐作业。一年级的时候,乐乐成绩在班上还算中等,到了三、四年级,已经滑到下游。面对这类学生,我们总是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服教育,联合家长绞尽脑汁、想法设法地帮助学生“动”起来,但往往收效甚微。
阿德勒在书中指出“最严厉的惩罚也无法使一个懒惰的孩子变得勤快起来,懒惰的儿童其实正在享受懒惰的好处”。懒惰的儿童不需要背负别人对他的期望,不需要努力,总表现出一种无所谓或闲散的样子:他即使没有什么成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人们的谅解。不过,他的懒惰却使他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父母、老师为他操心。
懒惰的儿童可以把目前的无能和无所成就归因于懒惰,家长和老师也很少指责他们能力不够,“如果他不懒惰,他什么都能干。”孩子对这种说法其实是暗自窃喜的,因为这对缺乏自信的他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借口。这种富有欺骗性的“如果句式”就使得他的毫无成就变得理所当然。
所以,不要轻易和孩子说“如果他不懒惰,他什么都能干!”
关于“牧羊犬”
阿勒德在书中提到“如果教育者一开始就从孩子某一方面的长处出发,用他们自己取得的成就来鼓励他们继续加油,让他们相信,在其他方面也可以缺的同样的成功,那么教育者的任务会更容易完成。这就好像诱导孩子从一个硕果累累的牧场转战到另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牧场。”是的,像成为牧羊犬般的教师。“维持一个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间;把羊群聚集在那个空间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来;保护空间的边界并把危险的掠夺者阻拦在外;当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转移到另外一个可以得到它们需要的食物的空间。”
教师在教室中的任务就相当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务-——给羊一个空间让它们自己吃草,而学生一定要自己去“喂饱”自己,而当他们已经知道在那个地方能学到什么知识时,教师就一定要把他们转移到下一个“牧场”,这就是主动学习,这就是学会学习。
教育并不是单纯的静待花开,如果我们想看到繁花似锦的灿烂模样,现在就要用心学习浇花的理论,不是提了喷水壶的人都能成为好园丁。教师要在精神上做好准备,时刻反省自己,摈弃专制,消除傲慢和发怒,变得谦逊和慈爱,尊重儿童的人格,并牢记自己的使命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避免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儿童。
尊重孩子,从儿童的人格教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