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是色香味俱全

伟大作家鲁迅在他的作品《秋夜》里有一段著名的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很多人初看到这句话时,心里都会有些许疑惑,明明是一样的树,为什么要重复写?不明白鲁迅大师这样写法的用意何在?

先来看看我们初中学到这篇课文时,中学教案是怎么解释这段话的?教案给的解释为:这是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赞颂对象,使读者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印象。听着似乎有些道理,但是细究下来,总觉得哪里不妥,这个答案还是不够有说服力、、、、、、

直到我看到了《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这本书后,书里面对这段话的解释通透合理,让人信服。这个解释是:鲁迅写枣树是当时看到的情境在脑中的铺陈,是镜头的转移及画面的切换,只是为了铺陈秋夜天空所伏下的引子,这段重复的话是为读者安顿一种缓慢的观察情境,以便进入接下来的句子。

看到这里,我突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一种想要探究更多文学写法的兴趣支使我继续看下去。《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这本书作者是豆瓣人气讲师舒明月,这本书通过分析一些名人作品的写法和技巧,让普通读者领悟到如何读经典文学作品,如何学习写作。

《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这本书结构简单,全书分了三部分探讨著名的文学作品。

一.好的文章内容活色生香

一副好的绘画作品在颜色的选择上至关重要,同样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搭配得当的颜色。在服装搭配上,黑白灰被认为是最经典且不易出错的三种颜色,一部文学作品在对人物服装或者景物颜色描写时,除了做到基本不出错外,还要尝试大胆尝试别的颜色。

作者认为凡是对颜色描写出众的文章都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可以增加写作的魅力。作者主要摘取了鲁迅和张爱玲的作品节选,夸赞这二位作者对颜色描写颇具美感,是同期作家中的上乘之作。

有了色就得有味。

要说能把吃写得畅汗淋漓,让人叹为观止的人一定非汪曾祺先生莫属。汪老写吃是符合大众对美食的期待和念想。舒明月在书中自述自己曾经是个对美食不感冒,对吃没有多大胃口的人,在经历过各种尝试爱上美食失败后,竟靠着汪老写吃的文章对吃重新燃起了热爱,可见,汪老描写吃的文章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

作者特别推崇汪曾祺的《黄油烙饼》,认为这篇文章把吃描写的刻苦铭心,写食物写到了妙处应该让人看到文字就有垂涎欲滴的感觉,立刻就想身边有此物拿来尝一尝。

情色是文学作品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由于国人自古以来“谈性色变”,羞羞答答,以至于本来挺正常的一件事到了文字里就变得晦涩隐秘起来,更有甚者恨不得拿了块遮羞布把这事掩盖起来。明清时期的作者描写情色基本比较隐晦,到了现当代,对情色的描写逐渐大胆直白了。但是,舒明月认为,这些过于直白的情色描写有些滥俗,显得猥琐龌龊。

舒明月认为:写及性爱,不想沾染上猥琐感,唯一能采取的策略就是如同燕子在水面上一掠而过。她还引用汪曾祺的说法:情色文学呼唤内心戏,但是得贴着人物写,不能扯着人物写。

怎么个贴着人物写,书中例举了大段文学作品加以说明,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二.大师们的写作技巧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似乎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套路,但凡对小学生的比喻就是用红领巾。瞧,对面走来了一个红领巾。做了好事不留名,只需要叫我红领巾。形容人的外貌就是脸像红苹果,眼睛水汪汪,嘴巴就是樱桃小口、、、、、、所有的人都长了一个模样。

《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这本书中说善用比喻是一种基因突变。只要是文采斐然的作者,往往具备善用比喻的特征。

那么什么是好的比喻呢?第一忌讳生硬,为赋新词强作比。就是没有真实感觉的牵引,纯粹是为了给文字添点花样。第二点就是不要刻意模仿。想要写出有新意妥帖的比喻,一定要在生活中经常关注感官和训练大脑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文章能触动到读者心底肯定是有足够浓烈真挚的感情,所以真情实感是每个写作者应该具备的。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第一流的小说必须具备一个特征:情感的真实。具备这一特征后,一部小说的情节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诞,读起来都不会有堵塞感。”

可见能打动读者的作品一定具有真情实意。任何一个人只要对人性有共通之处,对人类的共情能力有基本的信任,就可以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录下来,可以打动他人。

其实现在自媒体文章经常说到痛点,这个痛点就是能够打动读者的地方。那么这个痛点怎么找,就是找能让读者感同生受的情感共鸣,就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也是读者的真实感受,能让读者读完此文,有种替读者倒出了心中所想的感觉。

三.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

有些人写文章给的感觉就是自嗨型,自己写着畅快,于读者确是无甚感觉。舒明月总结的能写出来给大家看的文章应该是“四有文章.”

“四有”分别是有趣、有用、有料、有力。

有趣最好理解,就是文章诙谐幽默,让人读到趣味性。

有用就是文章能够给读者实用性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干货文章。

有料就是有真实的见闻经历,有独属于你的新鲜的细节。

有力是最有难度的,即是文章要有审美的力度和情感的力度。文章有画面感,有真情实感。

有了这“四有”,基本就是一篇可供人阅读的好文章了。

《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本书作者舒明月私心太重,个人主观感太强烈,可以看出她对特别喜欢鲁迅,张爱玲,沈从文,汪曾祺的文章,大部分作品的分析都取自于这四位作者的作品。

看到书的开头还介绍了余光中,阿城,莫言,贾平凹,钱钟书等诸多作家的作品分析,本以为会依次剖析这些作品的绝妙之处。很可惜,看到的大多是对这些作家作品的批判。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优秀的作品也会有不同意见的看法,这本是好事。然而作者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分原因是翻译的功劳,对这点实在不敢苟同。而且作者几处提到莫言的作品庸俗之处,给出的解释站不住脚。

作者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并不是很深入,有些看法还是不够客观,可能是按照作者心中喜爱去分析了。对比叶圣陶大师的文学作品赏析,这本书的功力显然不够。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的文章是色香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