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保义宋江:其情可悯的悲剧人物

上图是张涵予扮演的宋江;下图是李雪健扮演的宋江

       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对宋江这个人物评价极低,说他是“下下等人”,与白日鼠白胜、鼓上蚤时迁并序,这该是有多瞧不上他!金圣叹评价宋江是狭人(心胸狭隘)、甘人(嘴甜口蜜)、驳人(心地不纯)、歹人(心肠歹毒)、厌人(令人厌恶)、假人(虚伪)、呆人(痴傻)、俗人(庸俗)、钝人(迟钝)、小人。总之与梁山其他好汉相比,宋江几乎完全是反面典型,浑身的缺点。

       硬汉张涵予和老戏骨李雪健均在影视剧中扮演过宋江。张涵予扮演的宋江,英明神武,可敬可叹;李雪健老师扮演的宋江,可憎可怜,让人无法喜欢。犹记得当年一个男同学和我讨论《水浒传》,激愤地大骂宋江,其实是因为受到李雪健老师的影响。

           我相信少年人对宋江多数无法崇拜和喜欢,也无法深刻理解。就像我少年时读《水浒传》,重在读故事情节;但中年之后细细再读,内心总是对人物的命运生出别样的滋味。我自己觉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水浒传》和《红楼梦》一样,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其中《西游记》是喜剧,《三国演义》则是悲欣交集),带头大哥宋江的一生是矛盾和挣扎的一生,是悲剧中的悲剧。

宋江的悲剧之一,在于他有江湖梦和英雄情结。

       他是县衙押司、刀笔小吏,负责案卷整理工作或文秘工作,相当于现在最底层的政府工作人员。这种身份和工作环境,使他养成克制压抑、做低伏小、谨小慎微的个性。但是谁还不是个汉子呢?所以他恼怒之下会杀了阎婆惜,醉酒之下会写反诗。

       假如他就安安心心做一个基层公务人员、本本分分当自己的押司,而不是出于义气通风报信,那么他的一生就是平淡、平安的一生吧?

       他的押司身份和他的江湖梦想构成了第一组矛盾。

宋江的悲剧之二,在于他所接受的正统忠君教育。

       好汉们上梁山的过程大体有个规律:受过教育、有文化的,上梁山的过程相对曲折,更多地是被动上梁山,比如林冲、宋江、朱仝、卢俊义、杨志等等;没文化的大老粗,往往是主动上梁山,或者想也不想地跟着别人上梁山,比如鲁智深、武松、阮氏三兄弟、李逵等等。

        宋江有着忠君的儒家思想,他出于义气可以送别人上梁山,但自己最初是坚决不上梁山的,连自己的枷锁都不允许卸掉。只是到了性命攸关、别无他法之时,才把上连山作为权宜之计。

       忠君的思想如此根深蒂固,所以在他打出威风、做了头把交椅、具有了绝对领导权后,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请求朝廷招安。

       他的忠君思想和他的江洋大盗身份形成了第二组矛盾。

宋江的悲剧之三,在于他残存着传统知识分子的抱负和性情。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只有宋江在书中题写诗词,而且还不是一首。根据不完全统计,书中写宋江题写诗词的有七处,以浔阳楼题写的“反诗”最为知名。

       一首是《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另一首是七绝《浔阳楼》:“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也许是酒壮怂人胆,也许是酒后真性情,总之这两首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与宋江平时的做派截然不同。诗中宋江认为自己有文化、有权谋;认为自己是猛虎,只不过现在需要暂时收起爪牙隐忍;还发出了复仇的呐喊,要血染浔阳江口;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竟然拿自己和黄巢作比。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因诗获罪、因言获罪者比比皆是。知识分子的毛病是,一有啥想法、感触、思考,他不写出来、不说出来,他就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宋江的酒后诗,自己酒醒后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却成为获罪的把柄。

        他的实现人生价值、报效朝廷的理想与当下囚徒身份、岁月蹉跎的现实形成了第三组矛盾。

宋江的悲剧之四,在于身处奸臣当道、皇帝昏庸的时代却一厢情愿地效忠朝廷。

       水浒传开头的“高俅发迹”,就已经为皇帝涂上了昏庸的底色,徽宗一上位,就提拔陪自己玩乐踢逑的高俅做了太尉,可见朝堂之上多是奸邪小人。

        宋江渴望得到招安,采用的方法是通过青楼名妓李师师和皇帝搭话。虽然说“仗义每是屠狗辈,侠女自古出风尘”,但靠着燕青的男色疏通李师师的关节,这个还是挺讽刺的。

       宋江征讨方腊时,队伍死伤最为严重,其中的随队神医安道全被皇帝抽调到皇宫服务是重要原因之一。

        两大头领宋江、卢俊义“一将成名万古枯”,好不容易踩着弟兄们的鲜血得胜归朝,总算是加官进爵,却又被高俅毒死。

       他一厢情愿地赤诚地尽忠皇上、报效朝廷与奸臣当道的时代、朝廷的冷眼冷遇形成了第四组矛盾。

宋江的悲剧,是个体自身无法避免。就好比一个人出生了,就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第一家庭。一个人的出身、早期的生存环境、所接受的教育,其影响会贯穿自己一生的选择。

       同样是梦幻破灭,公孙胜选择出世修道,鲁智深、武松选择六和寺出家;浪子燕青选择不辞而别、浪迹江湖,阮小七选择离开朝堂、隐姓埋名;浪里白跳张顺更是带着童威、童猛悄然南下,打出自己的小天地,做了暹罗小国的国君。

      但是宋江做不出这样的选择,甚至在他自己中毒身亡前,想的居然是把李逵骗来毒死,免得这个黑旋风为自己复仇、与朝廷为敌,坏了自己忠义的名声。

        一个自呼“保义”(保持忠义)的人,最后结局如此凄惨可怜。这种可怜,是基于他的选择;他的选择,又是基于他的个性;他的个性,则是早期的教育和环境早就。所以有时候,不是我们选择了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了我们。这是宋江其情可悯之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呼保义宋江:其情可悯的悲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