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0
主题/全国班级联动第2个"六年发展"发布(一)(议事)
主持/汪静
人员/ 郑世伟 贺华义 邵虎虎 张文红 翟小辉 曹清华 李长苓 谢洁红 靳志勇 刘圣元 白 净 党 睿
议题背景
贺华义:
事实上,于团队和个人都是要成长的。不成长就会停滞,会跟不上自身和外在的发展需求。另,当下浮躁居多,团队行走也变得更加困难,多是走散了,或是走偏了。前些年,虽然大家付出了,得到了,但还是太散。下一步,最好的方式基本就是“建模”。
有规划的个人和团队,往往还是会区分自由生长的。其中方向之一,便是有些终结性的内容呈现(“成果”+经验+更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所以想借此,试图作以“推出”,才有了今天的这个议题。
议题内容(具体)
全国班级联动第2个"六年发展"发布(一)(议事)
若以6年为一轮回的话,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只有6个(或5个)。全国班级联动若以第1个六年时间作为“适宜期”的话,那么联动的第2个六年当为“建模期”(团队+个体)。
第一个板块:个人
1.联动人才成长规划(以建设人员13人为主体的第一期,再从长计议,具体细节:边走边发现);
2.发展目标及个人“最拿手、高招”(由讲坛组完成这一块,刘圣元负责“成员发展目标”;邵虎虎、张文红负责成员个人的“最拿手、高招”的征集);
3.目的是为了探索出一些样式,总结出一些经验,供更多的人借鉴。
第二个板块:团队:
1. 建设、设计出多个大概“模型”(非模式化);
2. 建模(宏观):适合所有班主任的(姚雪梅:重组人才库;郑世伟、汪静:设计模型);
3. 活动建模(中观):靳:班主任定位;谢:班级常态;李:活动设计
研讨记实(整理后):
四大块:
一、何谓建模;
二、个人规划;
三、发展目标及个人“最拿手、高招”(刘圣元老师、邵虎虎老师主谈)
四、你(每个人)为什么加入这个团队?为什么参加今晚的讨论?
一、何谓建模:
贺华义:
建模,如个人,可以是13个人各自的较为凝练的发展规划,也可以是大家提炼出一个通用的样式。
邵虎虎:
建模是否可以理解为:属于个性化成长规划?这样的规划,有助于为自己,为别人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成长轨迹。突出风格,凸显特色,并一以贯之,可称之为“模”。
刘圣元:
我来说说对我“建模”的理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人编写试卷的体验。一份试卷如果没有规划,很容易出现你偏好的考点过多,而有些你不在意的考点却漏考了,试卷的考点和难度无科学性可言,若拿双向细目表来分析的话,问题自然很多。所谓的规划,或者说建模,我想就是编写试卷前的那份双向细目表。
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性格、价值追求、喜好等,决定了自己的成长目标,但我们要因势利导,力争将自己发挥的更出彩。
所谓的模或型我认为不是固定的模式或套路,而是共性,是框架,是粗线条;具体的需要通过“行”来丰富,且每个人的又不一样,各具特色。
所谓的“模”我想就是针对“散打”来的,很多时候我们缺乏规划意识,但真的规划出来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说个我在办公室和大家吹牛的笑话,但我认为自己也不是瞎吹,用来说明一下今晚我对联动”建模“的思考。办公室有个数学教师说,我下一周的课都备好了;另一个教师笑着说,我剩下一个月的课都准备好了;我对他们吹牛说,其实,我接手这个班级一段时间后,剩下两年的课我都备了我为什么敢这样吹牛,因为大家说备好了,说的是任务,是形式,可以供检查的;我说的备了(但没备好),是因为我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后,着手相应的能力提升,那一章、那一节得多花费时间,提升哪一方面能力,接下来的两年提升计划我都有了大体模型。联动的发展我想也是如此,那一块还有缺失,需要提高,如何提高,了解这些,思考这些,接下来才会有更好的规划发展。
谢洁红:
一听模型我就比较反感,改为成长路径比较好,一条清晰的成长途径:教育理念的更新加带班实践的不断提升
二、个人规划:
贺华义:
第一个板块,是基于人的专业发展的——成长。第一块,是方向、目标性的,叫成长规划。
可以是短期的(半年)+中期的(2年)+长期的(6年)。如讲坛组可以再争取得到专家位的支持啊,或是这13人每年联动论坛都有一次讲座。
邵虎虎:
自己为自己规划,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总有一条路适合自己。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 ,以目标促发展,以目标调行动,以目标见实效。
个人规划,大致思考:
一、尽可能在一至两年时间里,完成对自己前些年工作的梳理和提炼,整理一些文字的东西。
二、充分利用现在正在开展的个人工作室,进行教育写作影响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同时辐射带动年轻教师的成长。
三、争取在五年内整理出关于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文字。
简单地说就是三步走:1、积累素材 2、实践证明 3、整理成型
对于我而言,因为喜欢文学,因而喜欢文学浸润生活,文学内化心灵,所以在作文教学、教育写作这些方面,我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践行和探索。
张文红:
我想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1.将自己的一间教室经营好,在实践中思考,在书写中整理。
2.和青年老师一起走,一起读书,写作,做一些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事。
3.把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做一点整理,形成序列。
发现自己做了不少,但梳理不够,缺乏序列。深度也不够。作为班级联动讲坛组一员,我觉得自己首先要努力做好自己,经营好教室,才有资格去分享。
成长有路,治班有方。
曹清华:
就我个人而言,如果下一届还带班的话。面对日益凋敝的农村教育,我准备有实效性地找找原因,然后针对问题做些积极地探索,保证在我的“一亩三分地”的绝大多数娃娃品行端正,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的三年,我准备将我的所想所做所得较为完整地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风格。
翟小辉:
未来几年我想在自己专业教学领域有更多的思路和想法,开拓思维,深耕教室,沉下心来,阅读,写作,不能止步不前,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掌握更多的“攻略”,筑就和谐的教室而不是一个鸡飞狗跳,浮浮躁躁的教室。
谢洁红:
怎样葆有教育的热情,开启自我成长的内在驱动力,谨防出现职业倦怠感,并引导孩子们葆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我接下来要思考和达到的目标。
汪静:
未来五年,我希望自己在专业上,能够有一个提升。最直接的成果体现应该就是发表论文了。给自己定个目标,一年一篇,至少五篇吧。
第二,我希望在将思维导图与教学融合这块的推广工作有所进展,至少在我的班级全面推开,慢慢渗透全校,全乡。
郑世伟:
我很赞成贺老师提到的“半年+2年+6年”的成长模式。对于我而言,希望和学生一起,对教育有更多的创造!课堂的阵地,从模仿别人到独自建构,希望慢慢有一些品质的东西。
一是坚持阅读,充分吸收营养;
二是着手写教育叙事,慢慢梳理一些东西;
三是记录零碎的点滴,微博、朋友圈或说说,都会觉得很有意思;
四是跟团,在团队当中有学有思有悟,提升自己。
个人对之前我们团队的两种模式有念想,一是群论坛,二是腾讯微博。虽然过去我没在论坛里写叙事,但我觉得坚持就一定不易,也一定错。今天,腾讯微博也下线了,qq群论坛人气也不如前。群论坛可不可以改做公众号,用公众号记录我们教育的足迹。腾讯微博可不可以转为新浪微博,140字能记录的点滴,意义不一样,特别是我们活动时,冠以#班级联动#的格式,更是联动的回忆。
另讲座的模式好,贺老师说过,一次讲座抵青年教师三年成长,我深有感悟。讲了要做,做了才讲,有做才有讲,这不就是理论要与实践的一致要求,也鞭策我们为教育做更多的事情。
党睿:
成长规划:做一个与时俱进不落伍不脱离学生的老师。班级管理逐步从行动规范走向思想引导。
具体操作:博客记录每周内的班级事情,这一学期,写了25个班级故事。
公众号将自己的故事变成深入的思考,这学期只做了三期教育思考:光阴似水,我如初;向远而生,匍匐前行;一起读书。随后争取一个月归纳凝炼出一篇教育思考。每个月要求自己读完一本教育类书籍,写出读书报告。一学期,在联动至少做一次交流分享,活动是不是自己成长的最好方式。
刘圣元:
姚雪梅的演讲很不错,很多班主任在用。这那不仅仅是励志,我想更是明理;让学生明理这是教育的责任,这样班级建设中就可以搭上这一块。如:大方向:明理,具体操作”5分钟演讲“,再具体就是”演讲系列化“。
成长问题也包括学科教学呢大家规划的时候不能漏掉这块的,两者相辅相成
记得很多年前,我在一次大会发言上说过这样的话:”有意识和没意识是不一样,有行动和没行动是不一样。五年后自己究竟会是什么“样子”,我的班级究竟是什么“样子”。
靳志勇:
三年规划:语文教学,借改版之际,不断精进,力争市优秀课,打造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班主任方面,继续打造禾苗小剧场,逐渐成体系。问题:无法将实践逻辑化。
团队方面:和联动话题的同伴,在半年内梳理出话题的逻辑框架,如果可能,一年内编一本与此相关的书,让大家的努力看得见。有一个确实的目标,每次活动也许更精致。但,不仅仅是为了这个目标。
三、发展目标及个人“最拿手、高招”(由讲坛组完成这一块,刘圣元负责“成员发展目标”;邵虎虎、张文红负责成员个人的“最拿手、高招”的征集);
邵虎虎:
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性格、价值追求、喜好等,决定了自己的成长目标,但我们要因势利导,力争将自己发挥的更出彩。
个人的“最拿手、高招”,我认为:其实就是一个教师在若干年的教育教学生活中锤炼出来的独特的、有亮点的、有实效的一些经验、实践和做法。对自己而言是特色、风格,对大家而言是“妙招”。
激励机制,靳老师提到的结集出版成果就很有意思。讲坛组讲座安排、讲座讲稿、讲座精彩讨论、讲座实效回看,都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既是宣传、肯定,也是激励、学习和记录。
积极引进更高层次的专家学者进行提高性讲座,让联动的核心成员穿插在讲坛和话题活动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刘圣元:
我现在负责讲坛组。接下来我很急切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随时有意愿、有能力来担当这件事团队是每一个人的,这不是口号,而是要我们去做,大家交替领衔,才能找到是自己团队的感觉,真心付出才会倍加珍惜。
四、你(每个人)为什么加入这个团队?为什么参加今晚的讨论?
张文红: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跟着班级联动,寻梦,圆梦。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微光。
汪静:
为什么加入团队?
我加入班级联动,偶然的机遇。微博上看到的,彼时初入讲台,刚刚实现理想,就想当一个好老师。恰好当时的微博(当然具体内容谁发的我已经记不清了)让我感觉到班级联动是这样的团队,能够帮助我教我如何做好老师。
为什么加入今晚的研讨?
我想团队能够影响我,也一定能够影响其他人,多一些好老师,就会多一些好孩子,这个社会就会多美好一些。参加今晚的讨论,也是希望团队能够继续发展,相关精神能够有所传承。所以渴望有一个更加明晰的团队目标。这样要怎么做就会简单清楚的多。而不是先想着做哪些事。
曹清华:
跟睿智善良诚实勤劳的人一起走,虽然距离远但方向不会偏。
邵虎虎:
联动,是一束光,是一片心湖。当你迷茫时,给你方向;当你浮躁时,赋予你安详!
翟小辉:
我的加入是靳老师带着,靳老师说这里大咖多,跟着大家多学习,于是插班进来,喜欢这个团队的单纯和执着,不功利,就是为了学生为了班级交流,探讨,我时常和我们办公室老师说这里是净土。
厘清个人目标,明晰团队目标
总结语:
贺华义:
我有个小小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优秀的老师们,最为有价值的东西,是他成为最优秀之前走的那段路。
我们不必去定位自己成为专家之类的人物,可以成为一个行家。
但,如果有需要我们去分享、讲座之时,也有自己的好东西能呈现给大家。
大家提前多做些准备的,效果会更好。
下期研讨预告:
7月1日晚八点,继续本群内交流个人五年计划,以及两个话题的研讨:
我们为什么加入团队?团队的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