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健民:喜欢不是简单的拥有,而是要有深厚的兴趣和学习做支撑。

中国国内有很多收藏家,但像翟健民这样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能读懂收藏品、深入研究的并不算多。正是有这些想重拾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不断推动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或许影响了未来中国艺术发展的方向。

说起翟健民,可能大部分人会不认识。然而在古董界,他却是大华人圈最活跃的古董商之一。大名鼎鼎香港永宝斋斋主、多年获委任为香港艺术品商会"古玩鉴定委员会"的会员之一。拥有众多头衔的他,又是怎么样取得这巨大的成功的呢?


家道中落却不曾放弃

翟健民从小成长于香港,祖籍山东,出生于澳门,父亲在澳门时经营抽纱(台布)生意,颇有名气,因经济较为宽松,自幼便知父亲喜欢收藏古玩,尤其瓷器。澳门动乱,许多人都迁往香港或海外,他们一家人则到了香港。到香港后,父亲遭人诈骗、生意从此一落千丈,家族慢慢没落,家中,他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由于是长子的关系,15岁那年,他便开始外出打工,一天二份工作,端盘子、打杂工,什么都做,渐渐肩负起家里生计支撑整个家庭。

年幼的他过早的尝到了生活的艰难,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努力混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喜遇贵人新入行

初踏入社会的时候,翟健民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仔,与古董这行无关,但在远东大厦做事时与原在天宝阁担任经理的黄应豪师傅认识,黄师傅后来开了福成行找他帮忙,才进了这行,那年是1973年,他16岁。开始踏入古董行。初入行,虽然知道自己做的是古董,但还是懵懵懂懂,康雍乾瓷器和民国瓷都分不清楚,直到第二年,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才慢慢进入状况。然后逐渐对古董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多年跟随师傅黄应豪的教导加上自己的好学,慢慢的,翟健民开始在香港古董圈小有名气。

90年代生意,主要以欧美日为主,做的大部分是老窑,因此常跑澳门,当然, 欧美也是家常便饭,从业40余年,知交满天下,过手器物不计其数,但对人做事的那团火、那种热忱却恒久未变。他常说艺术品经纪人要有“卖花的姑娘插竹叶”的精神,也要有“是什么就说什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诚信,要对得起藏家的信任。正因为翟健民的小有名气和在四海之内的豪迈义气,他与新崛起的中国大陆买家建立相当的友谊,成为大陆买家进军国际拍卖场上的代言人。


与市场共生,如鱼得水

说到收藏,翟健民认为,艺术品收藏不是有钱就OK,“有足够的文化修养,才能进入艺术品的世界。现在很多内地买家的心态是‘其他有钱人都在玩书画,我也有几个亿,也该养件官窑’,就像买豪车一样,你买法拉利,我就买保时捷。买两三百万元一件的东西,连摸都没有摸,就说‘我要’,你说这是爱它、欣赏它,还是图别的?”他坦言,在文物面前,任何人都只是匆匆的过客,因而希望竭尽所能为藏家找到心仪的艺术品,同时也希望把艺术品递到懂得欣赏它的人的手上。

在一般人看来,收藏只要有钱就行。这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必备条件。更重要的是,想把收藏做好,必须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些年翟健民是一边收藏,一边学习,每星期都从香港飞到北京上课二天,虽然每每要将手中忙碌的事情暂时放下,但是对于翟健民来讲,这无价的恩典是值得珍惜的,因为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弥补他对骨董文物鉴定学术的不足。骨灰级粉丝叫他“翟帅”,“大佬”,也是一种对他专业水准的尊敬吧。


其实每个收藏家对自己的藏品都情有独钟,在这个领域里,他们不断地去钻研,去发现藏品背后隐含的奥秘,并乐享其中。这种乐趣恐怕也只有收藏家自己才能体验得到。我想翟老应该也是如此。而他,也在不断的在践行和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翟健民:喜欢不是简单的拥有,而是要有深厚的兴趣和学习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