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blog.csdn.net/feiyingzaishi/article/details/78273859
个人觉得 也是比较用心的总结,值得看完
电容的ESR是指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或阻抗)。
理想的电容,是没有电阻的。但是实际上,任何电容都有电阻,这个电阻值和电容的材料、结构有关系。
1、那些贴片电容
选用贴片电容的时候,比较迷惑的应该是它的材质,什么C0G,什么X5R,什么Y5V。。。不就是个电容嘛,搞这么复杂。。。
困惑了没多久,老工程师告诉我,选C0G就行了。可上星期一同学问起这事来,说是面试的时候被问到了。。。这才重视起来,为啥啊?
就搜之下,找到下面这张灰常有说服力的图。
先说明,X5R,X7R,Y5V,Z5U,C0G(也常叫NP0)。。。。等等这些,都是陶瓷电容,这些名字是一个叫EIA的组织给起的,他们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温度相关性能变化。
从下面两张图可以看出个大概:
明白了吧?虽说都是贴片陶瓷电容,据说是因为他们层间用的电介质不一样,所以他们讲就呈现出不同的温度特性。这些陶瓷电容的容值和误差(生产误差,不是每个都能造一样的)都是在25℃,即室温下定义的。当他们工作温度不在室温下时,不管是加热还是冷冻,他们的容值都会发生改变。
EIA定义如下:
估计会有些好奇,为啥没C0G(NP0)。我也暂时不明白,但是,C0G和他们几个最大区别是,C0G是一类材质,上面列的几种都是二、三类材质。
说说他们的用途:
①C0G (EIA code) 或者叫 NP0 (产业习惯称呼) 所用的材料一般收到温度影响比较小(Negative-Positive zero),温度系数在0±30ppm/℃以內,电容值随频率和电压变化小于±0.05%。正因为C0G/NP0 所用的电介质lose比较小,所以呢,多会用在滤波器,时钟电路,还有晶振匹配电路中;高频特性较好,最高可用到G bit级的电路中。但是这类电容容值比有限,一般<10nF.
其它常用的一类电介质材料:P350, N1000/M3K.
②X7R是在工业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温度稳定型电容器,具有中等介电常数,电气性能较稳定,在温度、电压等改变时,性能变化并不显著,适用于隔直、耦合、旁路与容量稳定性要求不太高的鉴频电路。在使用温度(-55℃~+125℃)范围內容值变化率在±15%以內,老化率为10年1%。X7R是一种强电介质,所以这种电容一般在100pF~2.2uF。
③Y5V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常用于生产比容较大的大容量電容器产品,可以用小的尺寸做大容量的电容,但其容量稳定性较X7R差,容量、损耗对温度,电压等测试条件较敏感。Y5V是一种普通用途的电容器,在使用溫度(-30~+85℃)范围內容值变化率较大,+22/-82%以內,老化率为10年5%。容值范围 1000pF~10μF。
2、另一个深奥话题--------ESR(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
你可以直接把它看做电容的内阻,或者你可以认为是有一个电阻和它串联在一起。这个电阻就是ESR。
一个理想的电容应该是没有loss的,同时,它的ESR应该为0,它应该呈现完美的容性。它对交流信号的相位(phase)应该是没任何影响的。。。唯独不应该的,这是个真实世界,没那么完美的玩意。真实的电容,除了有ESR特性外,还有ESL特性(感性)。
这里我们说说ESR,因为。。。好吧,是因为我对ESL了解还不多。。。
还是略微提下吧,对于ESL,有这么一段话:ESL经常会成为ESR的一部分,并且ESL也会引发一些电路故障,比如串连谐振等。但是相对容量来说,ESL的比例太小,出现问题的几率很小,再加上电容制作工艺的进步,现在已经逐渐忽略ESL,而把ESR作为除容量之外的主要参考因素了。
开讲ESR。其实总结为一句话,ESR越大,在电容上浪费的能量就越多。发热量Q=I²*R。R即ESR。
电容的Q值计算方法为:Q=Xc/R。其中Xc=1/wc=1/(2*pi*f*c),R为ESR。
明显的R增大,Q是减小的。
而Q的倒数就是闻名遐迩的tan(δ),也就是tan(δ)=ESR/Xc。。。于是乎,ESR越大,tan(δ)就越大,浪费电越多。。。又说回去了。。。
好吧,考虑ESR对我们设计有什么用呢?看下面一段话:
主板上的每个电容,设计时一般是按最大负载时的工作情况来设计的,因此,在大多数情況下,只要更换和原电容参数值相等的电容即可,当然,如果追求超频性或稳定性,可以适当提高一些。ATTENTION!这里有个误区:原参数值指的主要是什么?大多数人可能以为是电容的容量。其实你错了。在高频开关电源中,决定电容取值的主要参数是耐压及ESR(等效串联电阻),而不是容量。电容的容量,只在信号发生、高通、低通、带通等几类电路中有意义,而在滤波方面并沒起多大作用。电源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纹波电压的大小,一般情況,CPU的供电要求在输出最大负载电流时,纹波电压低于100mV,最大负载电流可以这样计算:
假如某CPU的最大功耗为90W,核心电压为1.5V,那么最大负载电流为:90W/1.5V=60A
假设最大纹波电压为100mV,则要求电容的ESR值:ESR < 100mV/60A=1.66mΩ
这样的啊,如果我们选用NCC的KZG系列1500uF/6.3V的电容来做滤波,查PDF文档得知,该电容的ESR值=26 mΩ,这样就至少需要16只电容(26 mΩ/16=1.625 mΩ)才能胜任滤波的工作;如果改为KZG系列3300uF/6.3V的,其ESR值=12 mΩ,那么只需要8只电容即可(12 mΩ/8=1.5 mΩ); 如果选用NCC的PS系列固体电容会怎么样呢?2.5V/1500uF的,查PDF文档得知,其ESR值为8mΩ,4V/820uF的ESR同样为8 mΩ,因为CPU的核心电压仅为1.5V,所以这两款电容均能胜任,经计算,只需5只固体电容即可胜任此工作。(8 mΩ/5=1.6 mΩ)。现在知道,为什么老式的主板采用上千uF的铝电解电容,而新式的主板只采用几百uF的固体电容了吧。也知道,为什么有时换了比原容量大几倍的,仍然不能保证系统稳定的真正原因了吧.
看完这段文章,我想大家也能够为自己的主板选择合适的电容了吧(只要耐压大于供电电压, ESR小于原电容的标称值即可,容量大小是不需考虑的的。)
怎样理解上面的问题呢?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例如,两颗功耗同样是70W的CPU,前者电压是3.3V,后者电压是1.8V。那么,前者的电流就是I=P/U=70W/3.3V大约在21.2A左右。而后者的电流就是I=P/U=70W/1.8V=38.9A,达到了前者的近一倍。在通过电容的电流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假如电容的ESR值不能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那么就会产生比以往更高的纹波电压(ripple voltage) (理想的输出直流电压应该是一条水平线,而纹波电压则是水平线上的波峰和波谷)。对于3.3V的CPU而言,0.2V涟波电压所占比例较小,还不足以形成致命的影响,但是对于1.8V的CPU而言,同样是0.2V的纹波电压,其所占的比例就足以造成数字电路的判断失误。
那纹波电压(电流)和ESR有嘛关系?
Ur=ESR*Ir
而在开关电源输出端,随着开关频率的低到高纹波电流一般是负载电流的20%~40%。如果负载8A时,纹波电流应该是1.6~3.2A。单颗电容的纹波特定温度频率下电流参数是1~2A。所以8A的负载要有3颗电容并联。
对于电容的纹波电流跟频率和温度有关系,一般电解电容都有一个频率和温度的纹波电流补偿系数。所以在较高温度下纹波电流会减小,较高频率下,纹波电流会增加。
--------------------- 本文来自 feiyingzaishi 的CSDN 博客 ,全文地址请点击:https://blog.csdn.net/feiyingzaishi/article/details/78273859?utm_source=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