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孩子爱上数学?

很多课外辅导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程度好的孩子,使他们在北美的数学竞赛中拿到名次。而我更关心的是,怎么能让成绩平平的孩子爱上数学,怎么能把普通程度的孩子培养成数学尖子?

这种想法源自一个信念,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天分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身上潜在的天分挖掘出来。这就好像挖井,有的地面藏水浅,稍微挖几铲子就能往外喷水;有的地面藏水深,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但无论如何,我相信每个孩子心里都藏着一眼泉水。老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孩子心里的那眼泉水挖出来。孩子自己心里的东西出来了,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能感受到数字中蕴含的理性之美(见下图)。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以图形表现的斐波那契数列, 形象地表达了数学之美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做有挑战的难题,避免简单重复

在美国数学竞赛教材《Pre-Algebra》的前言里,有这么一句话:we believe that students learn best when they are challenged with hard problems that at first they may not know how to do.  我认为这句话道破了学习的诀窍。数学不同于历史地理,这些人文科目更注重知识的记忆。数学是思考的学问,数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考的能力。只有不停的给孩子做有挑战的难题,才会促进孩子不断的思考。

简单重复的练习,比如一整页的加减乘除,或者套用某个现成的公式。像这样的训练,与数学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我们不是培养计算的机器,如果比赛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人类远远比不上电脑。我们也不是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比如对面积公式的熟练应用。数学培养的,是思维的缜密、逻辑的创造,以及对数字的敏感。

图:为简单重复的数学作业而烦恼

二、做难题,画图和启发是关键

难题,并不是越难越好。如果题目太难,孩子总是做不出来,会产生挫折感。所谓有挑战的难题,是指那些孩子不会马上做出来,但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思考,或是经过老师的启发,能够做出来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应该在孩子的练习中占大多数。

做题的过程中,用图形辅助思考是很有效的方法。要给孩子准备一张大一点的白板,同时准备三四种颜色的马克笔。板书非常重要。写在白板上的图形和数字,一定要简洁,尽量用数学符号,不要用文字。开始,老师可以帮着孩子画图,逐渐训练孩子自己画。慢慢的,不需要画出来,孩子脑子里自然会浮现出图形。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快速在孩子头脑中建立起数学模型。模型掌握的越多,孩子的数学就越好。

图形画出来后,孩子面对白板思考的那几分钟时间,非常关键。老师和家长要保持安静,不能打扰孩子。如果做不出来,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启发。启发是需要技巧的,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启发的太少,起不到效果;启发的太多,又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同样的题,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启发方式。

孩子得到正确的启发后,往往会闪现一些解题的灵感,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错误的思路,不要直接否定。通过提问让孩子反思为什么错了?错误的思路背后,往往隐藏着错误的理解,或是模糊的认识。把孩子头脑中含糊不清的数学模型修正过来,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数学是思考的学问

图:两个速算窍门

上图是两个速算的例子。教一些这样的小窍门,会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学习的兴趣。但是,掌握速算技巧,与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没有直接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思考这些技巧背后的原理,甚至自己发明新的技巧。数学的本质是思考,不是记忆。

同样的,对于那些固定的题型,比如追击问题,鸡兔同笼等等。这些问题本身都有一定的难度,应该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启发孩子自己找到解题的方法。最好不要直接把公式教给孩子,然后出几道同样类型的题目,让孩子练习套公式。数学,有点像《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创建的太极拳,是以无招胜有招。孩子脑子死记的公式,越少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让孩子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