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面里的襄阳

家乡味道

襄阳牛肉面,初次品尝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后来仔细品味,才开始成为钟爱的食品。而这种钟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了一种情结。

重庆小面是同类碱面里比较出名的,相比之下襄阳牛肉面默默无闻。本来在重庆,我不习惯火锅麻辣的风格,总是在一个人用餐或者多人欢宴之后去吃上一碗小面,多是不放辣的豌杂面。那是我在那个城市唯一还能吃得下的食物,你要直到在重庆就连方便面都是辣味的。而重庆小面就算再有名气,也抵不上我对襄阳牛肉面的感情。

因为,由于爱人的故乡是襄阳,我对襄阳牛肉面的情感无与伦比,慢慢的就品味出了家乡和亲人的味道。所谓爱屋及乌,更何况宝宝的名字中也嵌入了一个“襄”字。

牛肉面在襄阳是非常普及的食物。清晨,每一个村落的街口都会有生意兴隆之面馆的炊烟,老人、孩子,还有行色匆匆的壮年,每天都吃、完全不厌烦。面馆的店主在乡村通常会雇佣一些老大妈收拾堆积如山的餐具,因为消耗量实在是太大了。在饭点的最中间,还是要排队的,到上午十点多的时候,面馆就会空空如也,留下狼藉的场面,每一个小村庄都是这样,你驾车行驶过村村寨寨,很容易就看到牛肉面馆中,食肆正待收拾的襄阳。

襄阳牛肉面是一种典型的地方吃食,具备浓厚的地域特色。主料是碱面、主要分为牛肉面、牛杂面和豆腐面等,面汤是慢火熬制的牛油汤,配上长豆芽等杂菜。最便宜的就是什么也不放的牛油面,一般都会配上一碗免费的襄阳黄酒。上面说的收拾餐具的老大妈还有一个活儿就是拿着壶给大家斟黄酒。

最出名的牛肉面馆,是汉江一桥桥头的陈家,对面的邓家也不相上下。从做工和口感来说,自然是这两家和幸福路附近的面馆要比乡村的强一些,但是即使是乡村的五名面馆,我觉得也是地道的风味。

作为品味已久的食客,我却难以准确形容襄阳牛肉面的味道。但是我认为襄阳牛肉面的精华所在,是那一碗浓郁的牛油底汤,这个特殊的味道有着强烈的地域依赖属性,出了襄阳市的地界,难觅踪影。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在地图上搜索到哈尔滨竟然有一家襄阳牛肉面馆,而兴冲冲的奔赴到顾乡大街,却早已关门了,或许是因为顾客少经营不下去,但是更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当时严重的疫情导致。

对于爱人来说,襄阳牛肉面可能是一碗乡思。对于我来说,不但喜欢襄阳牛肉面的味道,通过逐渐的了解,更加喜欢牛肉面里的襄阳。自2006年第一次造访,至今已经过去了十五个年头。这座汉水中流的城市,有着丰富的人文文化和悠久的历史,风格与牛肉面的劲道一样,悠然绵长。

PS:以下文字来自百度百科(没有个百科的样子,写的好像宣传,还有情景描写,参考一下吧。)

襄阳牛肉面、襄阳牛杂面最讲究的是:一是味香,二是味厚,三是有回味。油要香,牛肉要好吃。配料下粉面熬红油、卤牛肉、牛杂。襄阳牛肉面最大的机密是中药卤包,最为关键的是汤。襄阳的牛肉面,不同于兰州的牛肉拉面,也不同于上海的牛肉面;襄阳的牛肉面(牛杂面)是上面满满的一层牛肉(牛杂),让外地人大为感慨这肉怎么跟不要钱似得。吃的品的是面,面是搁了碱的,碱量适中,没有苦涩,只透着面香;前一晚备好了面,过了水,放油,拌好,摊在大大的竹簸箕里;第二天一清早,架起两口大锅,一锅白汤,是开水,咕咚咕咚冒泡,水汽腾腾,白雾雾的,冉冉上升,另一锅是红汤,是老板清早起了黑用牛油牛杂,放香料、辣椒熬出来的,上面浮着红汪汪的辣油,飘着青青的蒜苗段,纹丝不动。吃面的来了,喊上一声,二两面,一碗黄酒。老板抄起一团面,丢到长柄的竹笊篱中,再抓一把脆生生的绿豆芽,沉到滚滚的白汤里,不慌不忙地抖几下。老板的手势很好看,手腕上下颠动,手臂却不起伏,隔个半分钟,小手臂一扬,竹笊篱在空中划过一道小弧线,面稳稳地落在碗里,再兑上红汤,爱吃辣的人,老板给你多加一勺辣油,完了齐齐地端到桌上;如果你到襄阳,赏了水镜庄的景,怀了隆中的古,那么千万不要忘了品品襄阳的牛肉面。

还附了做法:(我想这个做法应该不是很正宗,但是为了留存,先放这里)

主料:豆油500克,大葱50克,生姜25克,酱油20克,料酒15克,白糖25克,花椒5克
辅料:辣椒油5克,干红辣椒5克,味精5克,牛肉汤750毫升,精盐20克
1、牛肉改成两个整齐的块;大葱去皮;洗净,剖开切成段;生姜切成片;干红辣椒洗净,去把、籽,切成1厘米长的节;芝麻焙好炒熟。
2、牛肉用葱段、生姜片、精盐、料酒腌1小时,沸水旺火上笼蒸烂,取出晾凉,改切成4厘米长,1厘米宽的条。
3、炸锅烧热,放入豆油,烧五成热,放入牛肉条,炸干水分,捞出,控油。
4、锅内放豆油75克,烧热,放入花椒,炸糊后捞出,弃之。油稍凉一些,放入干红辣椒炸成紫黑色时,加入葱、姜炒一下,放入牛肉汤,加酱油、味精、牛肉条,用中等火力将汁收浓,汁尽时浇上辣椒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牛肉面里的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