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很喜欢故事。
喜欢在电视里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时候大呼过瘾,喜欢看陆毅的诸葛亮自信的摇着羽毛扇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我就在自行阅读姨叔叔留在外婆家的各种书籍。
当时在农村,会读书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外婆也逢人便夸我:“你看我家的那个外孙女……”,我也一度成了那个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现在想来未免困惑好笑:那么小的孩子,能从书里得到什么呢?生活得尚且像一张白纸,从书里又哪儿能有什么深刻的感悟呢?
他们哪里知道,我没有别人口中传得那么神奇,不过是喜欢故事而已。
我总是沉迷在各种各样的世界里,充满好奇的打量着一切。一切都很新奇,新奇到我只看得到它美好的一面。
对于在单调生活里茫然懵懂过了九年人生的孩子来说,书里的世界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我们如新芽逢春雨,相遇的时机刚刚好
没有人生来就喜欢什么,没有人生来就讨厌什么。
我和书的缘分,是刻意也是偶然。
不到两岁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到六岁我要上幼儿园时才回来。当时一年中可能就只有一两次能见到父母,或许我该说比现在的留守儿童要幸运许多。
同村的同龄人很少,多数都被父母带着去了工作的地方,在城镇里上学,倒也一直有大我几岁的哥哥和小好几岁的妹妹在一起玩,可年级越大,越觉得不那么自在。
学校里也因为内向,不去参加各种活动。像丢手绢,打弹珠我一向是不敢主动开口去的,到最后,也从不敢到了不想。朋友也算不上多,甚至我都不确定那是不是友谊。
书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在我孤寂时,在我对世界还抱有兴趣时,来得不早不晚。
我看见云似马似鲸,风亦真亦幻
我的第一本书,真的有负大家期望。
它不是什么纯洁美好的格林童话或一千零一夜,也不是什么传世的经典大师级作品。它不是诗不是词,没有动人的辞章,也没有极佳的剧情。它只是一本很普通的小说,叙事着当时流行的玄幻。
有人可能觉得,这也太low了!好歹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就不能高端大气上档次一点吗!
实际上,我深有同感。
可也不是没有好处的。我至今仍然觉得,正是因为这本书出现的那么那么早,才让我的想象力得以延续到如今。
你想想看,一个男子从画里走入人世,再由人世走入画,带着一身的烟火气,穿过一个又一个画中世界,结识了一个个或忧郁或欢快或朝气或垂暮的画中仙。
这样的场景,对一个保守到刻板的孩子来说冲击力该有多大啊。
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有这样的世界。
我那时候便很喜看云,上学路上看晨曦映照,几丝白痕从天这头拉到天那头,傍晚看彩霞,看它变幻无穷,变河马变镰刀变花变碟变帽,闲时喜看鱼鳞云布满天空,一会儿又团团层层,像极了冬天凝的霜,结的雾。
上学时常常念叨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也渐渐能品出其味。自此,倒是越来越爱读诗。读着读着,背着背着,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