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比尔盖茨,你会想到什么?天才的计算机专家,哈佛大学退学生,连续13年稳坐世界首富宝座的顶级富豪……当然,他还是一个读书狂人,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的书单。
肯定很多人会跟我一样好奇,这样的牛人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找到了一本旧书,比尔盖茨的爸爸老盖茨写的类似回忆录的资料——《盖茨是这样培养的》。说实话,这算不上一本严格意义上的爸爸育儿经,因为这本书只有前半部分提到了比尔盖茨的早年生活,后半部分都是老盖茨的自我生活和价值观袒露。
从老盖茨的回忆录里,我发现天才儿童的成长经历,好像并没有特别之处。作为父母,老盖茨和妻子玛丽的教育方式,也没有啥独家秘笈可以拿出来说道。
如果我们普通人家的父母,学习比尔盖茨的养育方式,一样可以把孩子养得很成功。但是很多中国父母肯定会摆摆手:不行,我们没有钱,就没有那个底气,万一养废了,没有能力兜底。
比尔盖茨的培养跟钱有关系吗?有一点,但是这不是他人生教育的全部。
这就是穷养儿的难处:因为不敢相信,所以无法执行,继续用保守方法培育下一代,导致孩子根本没有办法自由发展天赋,常常埋没天才。进入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女孩钟芳荣,她之所以能超越需求层次去选择,就是因为她的父母因为打工在外,造成教育缺位,没有用所谓的教育去束缚她,她幸运完成了自我教育和激励,相信她的未来可以创造更多可能。
比尔盖茨是怎样培养的呢?我们围观一下这个世界富豪的童年成长。
这世界上就没有不爱读书的牛人!比尔盖茨也不例外
老盖茨回忆说,比尔盖茨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痴迷读书,阅读量惊人,远远超过同龄的其他孩子。他读书兴趣广泛,常常废寝忘食,无论是数学、科学书籍还是青少年小说,对他都有着同样的吸引力。他尤其热衷于阅读科幻小说,对于成年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他总是心存好奇,执意要去思考一番。
因为涉猎广泛,头脑丰富,眼界大开,他常常语出惊人,小小年纪对世界的看法和想法,往往让大人瞠目结舌。比尔盖茨身上最显著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喜欢思考,还有一个就是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妈妈玛丽眼里,小比尔盖茨反应有点迟钝,常常迟到。比如一家人外出,大家都收拾停当,坐在汽车里整装待发,比尔盖茨还在他的房间里。有一次外出,妈妈实在忍不可忍了,一次又一次冲儿子催促他,质问他到底在干什么?他反问说:“我在思考问题啊,妈妈,难道你们从来不思考吗?”
老盖茨回忆说,自己和玛丽共同抚养三个孩子,当时是他律师事业最艰难的时刻,两人都热衷于慈善和公益事业,每天有数不完的事情等着处理,夫妻俩对儿子的反问面面相觑,异口同声回答:“不”。
比尔盖茨的阅读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且阅读速度惊人。他最近的一条微博内容,就是分享他觉得不错的书单给大众,这些书跟赚钱创业关系不大,多半是跟心灵探索和人类疾病等相关。看来,比尔盖茨的阅读面广泛,不是虚传。
而且每年比尔·盖茨都会为自己留出三周的时间专门用来思考,在这三周时间里,他会静下心来认真读上几十本书或者是研究报告等,边阅读边思考,他还会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注解或评论。
在老盖茨眼里,比尔盖茨的好奇心永不动摇,而且热衷于跟人分享他从书里学到的东西。
没有父母捏造出来的天才!但天才父母都是优秀的辅助者
当有人问老盖茨,生活中最引以为自豪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永远是:“我的孩子。”老盖茨认为,他的三个孩子个个都很优秀,不止是比尔盖茨,孩子们成功的关键,是他和玛丽对孩子们毫无保留的爱和永远的支持。
老盖茨的书中,关于比尔盖茨的求学历程,找不到什么有效信息。但是在刘淑霞编著的《比尔盖茨传》中,我看到了更详细的记述:因为盖茨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书相伴度过的,因此他比同龄人显得早慧。无论比尔盖茨在哪个班,通常都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但是他的数学和科学方面的知识早已经远远超过同龄人了。
比尔盖茨的父母非常重视他的学前教育,从来不强迫小盖茨去做他不喜欢的事,而是对孩子的兴趣进行充分的引导,让他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在比尔盖茨11岁那年,父母发现小盖茨就读的那所学校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决定为他找一所新学校以适应他的智力发展,于是父母把他送到了西雅图著名的私立学校湖滨中学。
湖滨中学以超前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而闻名,鼓励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发展,当然,良好的实质条件也使得湖滨中学成为西雅图收费最高的学校,当时每学期的学费高达5000美元。
湖滨中学对比尔盖茨来说,简直是学习的天堂。正是这所学校激发了比尔盖茨天才般的创造力和经商才能,让一个日后引领信息时代的天才人物成长起来。湖滨中学的领导们决定在学校安装一台计算机终端,让学生通过亲身学习和操作,使他们走在科技时代的前沿。也就是这台计算机,让比尔盖茨异常着迷,从这里开始了他与计算机一生的不解之缘。
比尔盖茨的父亲是个律师,他希望儿子比尔盖茨也能子承父业,因此比尔盖茨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哈佛大学,选择了法律系。但是他并不喜欢这个专业,除了对计算机有极大的兴趣,他并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比尔盖茨在哈佛曾度过一段迷茫和矛盾的日子。
当年仅19岁的比尔盖茨向父母表明,自己打算从哈佛退学创办公司,这一打算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父母认为他应该先完成学业,再去创业,但盖茨认为时间就是金钱,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如果不趁现在抓住机会,以后就为时晚矣。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在商业上成功,就在于他敢于行动,善于把握时机。而他的父母能够选择理解包容和相信孩子,这是非常难得的。
2007年,哈佛大学授予比尔盖茨荣誉法学博士学位,老盖茨和妻子一起参加了整个学位授予和致辞过程。他后来在回忆录里说,让孩子成功的秘诀就是:不要限制孩子的梦想。抚养孩子应该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放手。那些拥有奇思妙想的孩子,其实从一开始就希望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就像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践行者吴晓玲,在《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一书中所主张的那样:父母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协助者和灵魂的服务者,孩子只想成为他自己。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实战手册
¥29.5
京东
月销4
购买
玛利亚·蒙台梭利有句经典语录“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帮助我以自助),即源于对孩子“I want to do it by myself”(我想自己做事)的成全与尊重。
仪式感和优良的家族传统是成功家庭的幸福元素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从老盖茨的叙述中,妻子玛丽是一个精力充沛且风趣幽默的人,她会想方设法把生活设计得有趣味,让家人乐在其中。比如,为了让孩子对做家务不抗拒,他会设计晚饭后的纸牌游戏,通过玩游戏决定胜负,输的人要去负责洗碗。
周末的时候,一家人会进行运动比赛,比如打网球、划水等,有时候还会玩两个人三条腿之类的协作游戏。做游戏不但锻炼了孩子们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比尔盖茨天生就具有竞争精神,好胜心特别强,不管是跟姐姐一起玩拼版游戏,还是家庭各种比赛,他总是全力以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除此之外,老盖茨家还有一个优良传统,那就是每年夏天夫妇俩都会带着孩子们,去一个叫齐而诺的地方度假,举行篝火晚餐。老盖茨夫妇最初邀请了其他6个家庭一起参加,年复一年,这传统保持了14年,中途还有其他的家庭加入,最终有11个家庭一起参与这个活动。
这个传统不仅仅是围着篝火吃饭聊天那么简单,他们这些家庭卧虎藏龙,比如有个爸爸是网球运动员,于是,他每年都筹办网球邀请赛。这些家长一起开创了齐尔诺奥林匹克运动会,孩子们一起学习和体验各种体育运动项目,锻炼肢体协调性,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妈妈们在一起交流育儿经验,每个家庭都对孩子高要求高标准。
白天娱乐,晚上准备晚餐,他们还玩起了交换晚餐的游戏。孩子们自己抽签决定要与哪个家庭交换食物,这让孩子有机会品尝别人的食物,也有机会了解别人的家庭是如何相处的。
老盖茨认为这样的传统,可以让孩子近距离观察健康的家庭婚姻生活是什么样的,并有机会了解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要学会取长补短。这种家庭集体生活的经历,成了孩子们记忆中最珍贵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
等到比尔盖茨这一代人成为父母,他们依然跟童年伙伴保持同样的传统,每年大家都会从四面八方飞到一起团聚。
父母的善行和影响力是孩子未来最好的自荐信
有人说,比尔盖茨能从哈佛中途退学,源于他中产家庭的物质保障。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进入名校,不敢这样冒险一搏。确实,这是一个拼爹的世界。但是抱怨别人可以拼爹毫无意义,不如从自己开始努力,做一个可以让孩子有爹可拼的父母。
比尔盖茨的成功,让我感觉佛教里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真的很有意思。比尔盖茨的妈妈玛丽本来是一个老师,后来有了孩子就辞职在家做全职太太。但是他是一个热衷于社会事务的人,包括比尔盖茨的老爸,两个人都参与了大量的公益与慈善事业。因此,他们夫妇俩结交了社会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也算是人脉王了。
比尔盖茨跟巴菲特的第一次会面,是母亲玛丽促成的。玛丽的朋友是《华盛顿邮报》的编辑,她邀请巴菲特到胡德运河度假,顺便把比尔盖茨介绍给他。老盖茨回忆说,这次会面成为巴菲特和盖茨之间“非凡友谊的开端”。
玛丽是美国联合慈善总会的领导,恰巧IBM公司的前总裁约翰·欧宝也是。所以,妈妈推荐儿子的公司为IBM做项目,那就是动动嘴的事情。当微软为IBM公司做的项目被提交到约翰·欧宝面前,他立即说:“噢,这是玛丽·盖茨的儿子。”连IBM公司员工都承认,是母亲玛丽让儿子盖茨赢得了IBM的好感。
老盖茨说:“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观察其母亲的作为,形成了自己对公共服务事业的态度和看法。”没错,妈妈对慈善的热情,也带动了比尔盖茨夫妇,他们也是慈善事业的助力者,这是母亲的榜样作用,也是爱和价值观的传递。
比尔盖茨的妈妈玛丽让我想起了俞敏洪的母亲,为孩子全心全意付出,可谓是倾尽所有。俞敏洪说,妈妈没有读过书,二十几岁开始学认字,80年代就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但是这个母亲非常有大爱,俞敏洪后来把她接到北京生活,她就把自己赚来的钱和儿子给她的钱都拿回家乡,帮助老家修桥修路办学校。
她给俞敏洪写信都不忘叮嘱:“娘一生做好事,做到家里有一斤米,给人家分一半,这是做人的本质。”因此,俞敏洪母亲在当地的威望极高,每次回乡祭祖,她常常被请去裁决四邻八乡的纠纷。
俞敏洪说,我很幸运能有这样一位母亲,我最基本的人生准则都来自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她用自己的方式,把智慧、勤劳、善良、坚韧这些优秀品质传递给我,这些既促成了新东方的成功,也促成了我今天的成功。老盖茨也认为,妻子玛丽的行为具有“言传身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