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悲哀

文:崔某

诗是什么?

又一次说道这个话题,那些句句在理的定义已经被讲烂了。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说道:“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的人更难战胜。”而在现代人的眼睛里,诗,不过是一行行矫情的文字。好像人们早已被现实战胜,输得体无完肤。其实那一行行文字带着人的温度,拥有人的感情,诗人们赋予文字感情,在这个时代,慢慢地感动不起来。

诗的悲哀是什么?

路过一间很大的书店,进去琳琅满目的经济、漫画、武侠、玄幻的书在自己的分区里被塑封起来闪着光。我像一只迷路的羔羊兜兜转转找不到诗歌分区,店员和我说,他们没有专门设立诗歌分区,要我说书名帮我查查。原本是来选书的,突然让我说书名,我竟然呆愣了几秒,就像被老师提问回答不上来的小孩。

“有纪伯伦的《沙与沫》吗?”我很不自然地问道。

“沙与什么?”店员疑惑地问道。

我只好再复述了一次,店员噼里啪啦敲着键盘。半晌后,抬起头遗憾地告诉我没有。我又问了《海子诗集》,得到的也是同样的答案。他说,这些书从来都没有人问过。我回头看着整个书店,人们坐在桌子上喝着咖啡,噼里啪啦敲着键盘赶着工作,角落里两个人轮流拿着书拍照,那专注的神情犹如他们真的被那文字所折服。这就是诗的悲哀,被这个时代遗忘。

为什么会这样?

我在写海子的那篇文章里有提到,新兴市场经济影响的绝非只有经济,它把文化也带入了功利化、市场化的境地。书店想要开下去就得淘汰顾客阅读量少的书,引进符合这个时代大潮流的书。在理想主义破灭的那一刻,诗就开始慢慢地走向时代的边缘,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人们并没有察觉到。实用主义充斥着人们的思想,经常有人问我,你写诗赚钱吗?不赚钱有什么用。他们一直在追求经济自由的路上,奋力狂奔。他们不知道,心灵沙化才是杀死自由的那把匕首。心灵上不能真正自由,再怎么努力也不能自由 ,走出办公室,未完成的工作束缚着你,踏马而行,草原束缚着你。

这种现状,你我他都无法改变。甚至跌入其中无法自拔,因为每个人都要吃饭,都要生活。就像《月亮与六便士》里写道“多少人只是抬头胆怯地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