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不高的苏东坡,为什么成了万人迷?

情商不高的苏东坡,为什么成了万人迷?

提起苏东坡,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他在诗歌造诣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在作词风格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在书法高度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在绘画上,与文同并称“湖州画派始祖”;

他在政见上,被称为与王安石“新派”对立的“旧派”首领;

他在执政时,所到之处,都成为他的梦想家园;

…………

他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位文人也不是一位文人,是一位执政党也不是一个执政党,他更像家人、朋友、兄长、叔伯……

一般文人多有孤傲品性,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往来无白丁,谈笑皆鸿儒”,如杨修恃才傲物,不把同僚放在眼里,而苏东坡“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正是他生性随和,思想豁达,让他与谁都聊得来。但是正是因为他能说会写,心直口快,想说什么,张口就来,让他四道奏折,梦断京官,后来外任,看到民生疾苦,满腹牢骚,又得罪了当权派,引发“乌台诗案”。

这桩桩件件都显示,东玻并非一个高情商的人。反观东坡一生,他仕途也不怎么如意,情商也不怎么高,为什么会大半个中国、三教九流的人,都喜欢与他做朋友,又都能与他做上朋友呢?

图片发自App

这在江晓英著的《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里有答案。

一、个人品牌响当当,铁杆粉丝紧相围

王安石变法正酣,东坡连上四道奏折,触怒了改革派,被外派到杭州。

可东坡在杭州任通判三年,分别与沈立、陈襄、杨绘三任太守共过事,相处皆融洽,合作皆愉快。工作畅快之余,游山玩水,访名寺名僧,与佛结缘,携妓出入杭州各种高级宴会,好不快活。天下绅士名流,纷至沓来,一时甚嚣尘上,热闹非凡。

东坡大半生,外派城池遍及中国南北中,他每到一处,当地名流雅士争相拜访,结为知己。都说人走茶凉,可东坡每离开一个地方,都是依依惜别,万分不舍,旧友总是会追逐他的踪迹与他相聚。与他在一起,无非吟诗下棋,游山玩水,并无什么目的,只是消磨时光而已,但人们却如过江之鲫,反复来往于他的门庭。

这与他才高八斗、闲适风雅的个人品牌不无关系。对你无欲无求,却始终想与你靠近,这该是怎样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

二、勇挑重担,凝聚核心力量

东坡不舍杭州美景友人,可一纸调令,东坡从杭州通叛荣升密州太守。

当东坡一步三回头的离开杭州后,一进密州见蝗祸蔽天,当即顾不得去衙门报到,就奔赴到重灾区去现场办公,奋战百余天,蝗虫开始稀落,到十二月密州迎来大雪,蝗祸彻底了结。可东坡却病了一场。

图片发自App

来年春种,又是旱灾,东坡带队求雨,雨至,解了燃眉之急,他却做起了长远打算。东坡带领民众兴修水利,引山中泉水而下,各处分支,既用于灌溉,又作饮用之水。

东坡调任徐州,弟弟苏辙抽出时间一路陪伴,游山玩水,吟诗对歌,走了将近百余天。可刚待他在徐州安顿下来,一场洪水汹涌而来,徐州城岌岌可危。偏偏这时城内又连降暴雨,人心涣散,一片荒乱,大家收拾包包准备弃城而逃。东坡赶去阻止时,竟有人拉着东坡:“太守我们一起走。”

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东坡力挽狂澜,安抚大家一起保卫家园,共抗洪水。他还以太守之名借调禁军,地方官本没有这个权力,但禁军感念东坡为民请命的大义,答应了他的请求。结果官、兵、民众志成城,依东坡一固(固堤)二疏(引流黄河故道)三堵(堵决口)的抗洪方案,成功逼退了洪水,保卫了家园。

东坡发现徐州冬天寒冷,煤矿资源丰富,就在解决民生问题的时候助推徐州冶铁事业,为国家打造优良兵器。

东坡所到之处,首先为当地解决燃眉之急,等情势缓下来,就注重长远开发,利国利民。他永远在人民与责任放在首位,所以他走到哪里,就把人民的怀念带到哪里。

三、打破人设,寻找更多可能

“乌台诗案”后,东坡再外放,已经不是外任而是谪贬了。

在黄州他剥去一切官职福利,起先只能寄居庙宇,后家人来靠,一朋友上下打点,终为他争得官府批给的一块五十亩的废弃坡地。这块坡地美其名曰“东坡”,也就是他名号的由来。

在这里,他自建草层,自行耕种,实现自给自足。东坡向老农请教农林摘种技木,每日杠着锄头晚归,与乡邻闲聊,逗闹稚童,生活简单而又充实。享受着陶渊明笔下闲适的田园生活。

东坡因“乌台诗案”倒台后,围绕着他的名流雅士不但没有离开他,还不远千里来到这个艰苦之地与他谈天说地,虚耗光阴。

图片发自App

一般从仕之人,谪贬艰苦之地,都怀满忧思,而东坡却把黄州视为故里乐园,不忍离去。

当再次受朝庭启用,调至汝州时,他再没有当初兴冲冲的美好幻想,在途经江宁时,还特意探望了“死对头”王安石。两人虽政见不同,但一见如故,二人相叙一月有余,情投意合,依依惜别。

东坡不断打破文人的刻板印象,以文人之躯成为一平凡农人,以他和王安石的“新旧”之争延绵上百年,使无数友人在这场风雨里成为死对头,然而,他不以为意,竟与王安石把酒言欢。

所以,在东坡这里没有规则,没有人设,有的只是一颗对所有人真诚的心。

四、突破潜能,扩大朋友圈

元祐八年,小皇帝哲宗派东坡去定州任职,军政一起抓。定州与辽接攘,属于蛮荒之地。九十年前,真宗御驾亲征败给辽兵,签下“澶渊之盟”,军事防御愈加松懈,军纪如同虚设。

图片发自App

东坡不仅有文人的情思,更有武人的豪放。他到达定州后,采取了有力措施,整顿军纪,惩办贪污将领,处罚违纪士兵,加强操练,并亲自检阅,军队风气大为改观。不仅如此,他还上书朝庭请求拨款维修营房,亲自和工匠一起设计营房,改善兵士们的生活条件。

定州穷苦,人民缺衣少食,他根据在黄州几年的种植经验,考察定州的地理和气候后,决定引进老家的水稻进行种植。定州人民从未种过水稻,不适应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插秧工作,东坡就结合当地民调,创制了定州秧歌为农民劳动之余解乏。定州秧歌一直流传至今。

东坡不仅军政一起抓,且两手都抓得好。他不断突破自己的潜能,扩大朋友圈,使更多的人不知不觉地都喜爱上了他。

五、随遇而安,享受生命

东坡被贬到惠州时,已经是一个被禁止签暑公文的官员,却依然乐善好施。岭南气候湿热,容易瘟疫横行,他就经常写信给内地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多寄些药材来,然后送给当地的老百姓。

已过花甲之年,东坡被发配海南儋州,真可谓天之涯海之角,不知一把老骨头能不能重归故里。可他到了那里,素不相识的地方官员对他关怀备至,无事的时候,陪他下棋、闲聊,打发寂寞日子。岛山的人们虽没什么文化,但会叮嘱他注意防风,发自内心的关心他。他仿佛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

图片发自App

在士大夫眼里的地狱,又一次成为了苏轼的天堂。东坡注意到这里文化落后,有些不良的陋习,于是他在当地兴办教育,培养当地文化人。

无论在哪里,东坡都能落地生根,把生活的那片土地过成自己的乐园。其实我们都知道,越是乡民,大家越不在乎什么繁文缛节,交往都靠一颗真心。

东坡正是正直一生、赤诚一生、坦荡一生、豪情一生,才让那么多人感怀他,愿意聚在他的周围。以真待人,无论他是权贵,还是乡下顽强,都能以平常心待之。真正宽厚于人,关爱于人,就算你以一句粗俗的话喷出,别人也会高兴地笑纳。

莲子吃莲心,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对你好,想你好,对你没有半点欺瞒之心,在天长日久的相处中大家自然会感到。在这世上,根本不需要所谓的高情商来掩饰你的虚假,根本不需要高深的说话策略来铺垫你的目的,因为不管你如何掩饰、如何铺垫,最后总要表明你的意图。与其把别人当傻子一样耍,倒不如开门见山来得痛快。

东坡正是这样一位心直口快的爽快人,不会玩套路,不会比情商,但他却成了中国的万人迷,走到哪里都有人追随,走到哪里都有人关爱。中国人对他的追棒对他的热爱延绵千年,正如作者在序首说的一句话:

“苏东坡在中国人的心中,用“喜欢”来表达似有不足,以“甚爱”喻之倒更贴切。”

带着一片赤诚行走天下,你会迷倒众生。千万别在学什么套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商不高的苏东坡,为什么成了万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