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学会核桃读书法,让自己成为阅读的主人

再次复习刘主编的第6课:学会核桃读书法,让自己成为阅读的主人,我才发现,第一次学习的时候囫囵吞枣,根本没有学懂学透,更谈不上学以致用。

因此,前段时间读书时的方法与习惯,还是延袭老一套。虽然,相比参加训练营之前,读书的速度要快了一些。以前一本书可能要读一个月,现在可能三天就读完了。但是,仍然没有真正掌握科学的方法与要点。

就拿前段时间《任正非传》的读书体验来说。

花了三天时间才读完第一遍,还是迫于拆书稿的交稿时间压力,才完成的。

当时,读书可谓是辛苦,利用了每一个碎片时间。早晨起床时在读,中午放弃了休息时间在读,甚至陪孩子排队打疫苗时也在读……这种读书精神,甚至连我自己也被感动了。

但整体感觉还是累,感觉自己不是阅读的主人,而是阅读的“奴仆”了。

写拆书稿时,总甩不开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很艰难。

虽然按照拆书稿的坡道、观点与甜点,做了较好的引入,也提炼了主题与要点,最后也做了一定的拔高,全文看起来也比较流畅,段落衔接也还好。

但是,总觉得有那么一些差强人意,导致原创值不够高。所以投稿结果虽然过稿,但只有C的评分。现在想来这个评分是客观公正的,不得不心服口服。

找到症结所在,再来仔细研读“核桃读书法”。

核桃读书法,顾名思义,如同吃核桃,需要将先核桃外壳敲碎,才能够真正地品味核桃果肉的营养与香甜。

核桃读书法告诉我们,一本书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是脱壳,先读懂书;第二遍是快读慢想,理解并攻克重点难点;第三遍是读透,带着问题去研读。

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化繁为简,可以做到厚积薄发,达到将一本书读懂、读透的目的。

首先来看看什么是读憧。所谓读懂,可以先通读,或者是浏览式阅读,从宏观上掌握整本书的脉络与要点,而不必纠缠于词句等细节。

脱壳,就是把书中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概念转化成自己的话。

将一本书用自己的话概括几个要点,知易行难,不过是有诀窍的。读书前可以通过查阅百度、豆瓣,看看别人是如何概括这本书的。通过这种方法提升对书概括的能力。

第一步很重要,我们过去习惯一页一页的读,平均用力,费时费力还不讨好。第一步重在通读,掌握全局,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

第二遍的快读,就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忽视那些举例和解释性的话语。而慢想就是深入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对于之前不懂或不理解的词句,仔细琢磨,并可借助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

第三遍的读透,即带着问题去研读。如果读完一本书,我们可以回答4个问题来验证读书的效果。 一是what,这本书讲了什么,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二是why,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三就是这本书背后隐含的内涵意义是什么?四是how,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悟和收获?

学透了核桃读书法的三部曲,接下来就是“习”。从知道到做到,中间就是大量地刻意练习。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下去,养成崭新的阅读好习惯,高效读书,读好书,读透书,成为阅读的主人!博览群书,走向卓越,也是指日可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温故知新:学会核桃读书法,让自己成为阅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