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凡四训>坚定善意付出

这是一篇袁了凡先生写给自己儿子及子孙后代的家训,人生教科书。希望把自己的人生心得,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传递给后人,希望他们少走弯路。了凡先生通过本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个方面来告诉我们,人真正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是自己的心念和行为。通过良好的自我修行任何人都可以创建良好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读完对书中前两个方面比较认同。

首先,立命之法。我理解就是,制定自己“命数”的目标,通过反躬自省与目标的差距,用坚定的态度和实际行动改正、缩小差距,来实现自己的新命运。

袁了凡被一个算命先生算定了命运,他一生的得失荣辱都算得清楚明白,而且几次验证算命先生算得非常准,因此他“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淡然无求”。后遇到禅师,禅师告诉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富贵,子女,长寿等皆可由我求。并且说到求不是一味的追求外在的东西,而是在反躬内省的基础上求。为什么呢?其实是就是从自我身上反省,自己与追求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在哪里。这个差距可能是某种能力的养成、某种坏习惯改正、某种知识学习等等。反躬内省就是要正是自己的不足,并且为自己立下目标(也就是新的命数),下定决心改正。你所立下目标的达成情况与你反躬自省后的执行的情况成正比。尚若你反躬内省的能力补齐了、习惯纠正真正了、知识掌握了,试问这样的一个你,怎么不会有全新的命数呢?。

算命先生测算袁了凡命中无子女,不会考取功能。于是禅师问,袁了凡自己觉他是否命中无子女,不应考取功名等?。了凡先生答曰“不应该”,并列举了自己不愿做过于繁琐的事,不能包容人,心胸狭窄,持才傲物,说话轻率,随意议论等毛病来证明自己不能考取功能。又列举自己易怒,嗜酒,喜欢熬夜等各种过失导致自己没子女。禅师告诉袁了凡,"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袁了凡从此之后,终日兢兢,以前所有非之处,全部改正。最终考取功名,且也有子嗣。

其次,改过之法。欲获福而远祸,先需改过。改过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1、改过应该具备三心,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羞耻心让我们有一颗追求圣贤的心,会因自己犯下的错而感到羞耻。举头三尺有神明让我们心存敬畏心,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犯错后会因敬畏心去纠正自己,勇猛心让我们勇敢的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并且勇于纠正自我。

2、改过的三个层次,从事情本身上改、从道理上去改、从心性上改,三个层次效果依次递增。以前发脾气现在不发了是从事情本身上去改,随然表面上改了,但是可能下次遇到更大的事情还会控制不住发脾气。想明白愤怒是和自己过不去,无益而有害,别人做的不好应该同情而不是生气等等,这是从道理上去改,道理想明白了就自然而然的去改正,并且彻底改正。什么是从心性上改过?这和王明阳先生的心学一样,要正念头,致良知。一切的过错都来源于我们的内心,由于自己心存妄念,好色、好货、好财、好怒等心不正导致。所以我们要省察私欲,克治私欲,好的保留坏的去掉,养成一颗正直的心。

3、通过内外督促改进。发誓改过,明处让亲戚朋友督促提醒。暗处,谨独,即使自己一个人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严以自律,自我管理,要一心忏悔,经过一周、两周,甚至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昼夜不停一定会有效果。

读后感写到这里,此时我的内心的想法是,这些道理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想真正做到真的很难,人人都知道坚持锻炼身体受益匪浅,但是真正能坚持下来的能有几个?很多人都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启、放弃、再重启、再放弃中反反复复。这就是阳明先生说另外一个方法论,知行合一。道理上的认知大家很容易就能理解,但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很难。当然按照阳明先生的另外一个说法,说明不是真的致良知,如果真的致良知,你就会从内心深处按照良知行为处事,不必刻意追求知行合一,自然就知行合一。所以我们要每天反躬自省--致良知--知行合一。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最后,了凡先生提到我们还要坚持积善的行为,保持谦德的态度。他认为积善的方法有十种,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做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我并不认为一个人做好事情就会有好的命运,关键是在于前面两点制定自己命数的目标,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才是真的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你做了什么样的行动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但保持谦虚的态度真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满招损,谦受益”,谦虚的受教的机会也多,从而是的自己获益无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了凡四训>坚定善意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