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10年代的这十年,我们经历过什么

还有几天,就到2020年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这个感觉,从某个年龄开始,会觉得一年年过得太快了。

而这一次跨年和前几年有所不同的是,我们将翻过10年代这一篇章,来到20年代。

从2010-2019年,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十年。

我还记得2010年的时候,还在高三,约定和同学高考结束后要去看上海世博会,在广州读大学的时候经历过广州亚运会的热潮。当时流行在人人网上加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大学校园里用飞信联系……如今,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人人网、飞信,都是很遥远的字眼了。

不知道是十年真的很长,还是时代变得太快,很多几年前轰动一时的事情都会转瞬即逝。

对于我们这批90后中头几年的人来说,这十年是最为激荡巨变的十年,之前的我们还小,之后的将趋于稳定,唯有这段从象牙塔走向社会、从二十出头奔向三十的十年光阴,经历着更多的变迁。

今日,盘点了几个关键词,说说21世纪10年代的这十年,作为90后的我们经历过什么人生的转变。

1「自由 

高中老师常跟我们说:等上了大学就能自由自在了。

从高考的高压中解放出来,我们奔向另一个极端,拥有高度自由的大学校园生活。

我们能逃课、不交作业、躲在宿舍里看剧打游戏,也能参加社团、打工、泡图书馆、看书。

大学四年,给予我们人生难得的一段纯粹的自由时光。这里的自由,不仅在于随心所欲,更在于我们能自己决定自己成为怎样的人。

能让自己更优秀,也能让自己堕落。

能想明白并努力付诸实践的人,毕业后总会顺风顺水一些。哪怕经历过一些坎坷,以往付出的努力会构建起一道底气之墙,挺过去之后会令自己更加茁壮成长。

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的人,也终会迎来生活的惩罚。就好像之前网上传闻的,有22个大学生因为考试不及格被学校开除。

自由亦如是命运所赠送的礼物,犒劳经历过人生一大考的我们,但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自由的代价,是要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

但很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往往要很久之后,才知道自由其实是一种稀缺资源,并且总会遗憾于自己在拥有的时候没有更好地利用它。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这话能经久不衰,不是没道理的。


2「 选择 

家长总希望我们从事与专业有关的职业,希望学有所用,这没错。

企业单位在招人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学生,完全的外行无疑会加大培养与沟通成本,这也没错。

问题在于,很多人当初报的志愿,不一定是建立在对这个专业足够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清楚自己擅不擅长、适不适应的基础上。

更多是建立上“这是我的分数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这专业之后好找工作”的基础上。

一番权衡利弊之后,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在于,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

因此,会有人大学期间尝试本专业以外的实践,有人考研跨专业卧薪尝胆,有人为了喜欢的领域行业找工作的时候从零做起。

当指定你的道路,和你想去的道路方向不同,就会面临各种选择:我已有的该不该放弃、全新的尝试方向是不是对的、已付出的精力与时间该不该及时止损、如何面对家里人与外界的质疑与担忧、在这个道路我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些左右徘徊的选择,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解决出口的,它们像是爬行在心口上的蚁群,长久地让人心痒、难受、憋屈。

这样的状态,或许会从大学期间,延续到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

但正是这些选择,铸就不一样的自己,和以往、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己。

时间不尽然会令人成长,但选择是。


3「 迷茫 

好像从《在路上》开始,年轻总是与迷茫挂钩。

但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

一、迷茫不是年轻的专利。时代飞速发展,一切都在解构与重建,整个时代都很迷茫,年轻人的状态只是当中的冰山一角。

或许,这是长辈所说的“干啥不行就来赖大环境”,主要是我无奈地发现,年长者也不全然是目标笃定、尽在掌握之中的样子,只是他们已有的资源、已打下的根基,至少让他们更从容一些,至少能五十步笑百步。

既得利益者想笑就笑吧,谁让我们还在狼狈地前行当中。只是希望我们这一代人,面对后来者同样的境遇,态度能更宽厚体谅一些。

二、迷茫其实不是贬义词。古人是不迷茫的,他们子承父业,士农工商等级分明,除了战乱很少有大规模的人群流徙,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生于兹长于兹。不迷茫,不尽然是全民都豁然开朗了,很大可能是连迷茫的机会都没有。

能掌握自己的生活、能看清并走向自己未来的方向当然是莫大的好事,但如果没有,至少希望能看到,我们会有迷茫起码是因为社会有活力,我们对未来有期待。

不要把迷茫妖魔化。甚至努力去理解这段期间所经历的痛苦与困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4「 失去 

表明上,我们的人生是做增量的,实际上,总会在其他地方做抵消。

成熟了,失去对这个世界纯真的理解;成功了,掏空了身体,失去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成家立业了,失去更多与自己独处的时间。

失去不是坏事,也不是好事,是一件必要的事。上天是很公平的,想得到点什么,总得失去点什么。

因此,与其患得患失地什么都想得到,害怕总有一样会失去,不如想清楚在得到一件东西之前,我能失去什么。先考虑失去,再考虑得到,会好受一点。

毕竟有一样失去我们最不能释怀,最令我们猝不及防,便是身边熟悉的人、至亲之人的离去。

还记得大学的毕业晚会,台上有一个主持人笑容满面,说话抑扬顿挫,把气氛带得很热烈。

台下只有少数人知道,他妈妈在那一段时间出车祸去世了。作为知情人之一,我当时很多次都希望他不要那么故作坚强。

出于责任与使命,他出色地完成了主持工作。

晚会后的庆功宴,我们几个人在大排档里吃宵夜,聊的大多是以后的出路、身边朋友的八卦琐事。突然听到他很重的一声叹息,说自己妈妈不在了。空气一片安静凝重,我们不敢过分地安慰他,怕他情绪崩溃,只是轻轻地说“没事”“以后会更好的”。还是他自己岔开了话,尝试着寻找轻松点的话题,当作刚才的话没说过。

在那时还没正式踏入社会之际,我仿佛已明白一个道理,哪怕身边有很多体谅与宽慰,但有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去承受与消化的,当中包括失去这件事情。


5「 成长 

毕业这几年,我既惊叹于同学朋友着装造型上的变化,尤其是女生,整体会比读书期间养眼很多,也会欣赏不同的人生轨迹上彼此经历的内心蜕变与成长。

有的结婚生子,为赚孩子的奶粉钱而努力。从父母眼中的小孩,再到自己实现初为父母的蜕变。用自己的年华,等待一个新生生命的成长。

有的在国外留学,经历独在异乡、在论文与作业中苦苦挣扎的孤独岁月。回国后身心俱疲,更加战战兢兢地寻找发展,只为了不辜负父母花的钱以及自己出国深造吃过的苦。

有的读书期间是学渣一枚,得过且过,毕业后却自己做起了老板,靠着羽毛球这一爱好和各路老板混得关系十分火热,“以小球推动大球”。

有的以前一看就是走稳定路线的样子,毕业这几年在好几个省份工作,变动比较频繁。从小是温室里长大的好学生,突然之间也体验了一把人间的冷暖。

生活之大,际遇之妙,在某个角落,某个节点,我们总会令自己和以前不同。

于我而言,有几个瞬间,是觉得自己所思所想和以前不一样的。

一个是认识到自己的平庸。以前工作上总会有些怨气,总以为是做自己不喜欢的才会做不好,后来做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工作内容,被各种diss,当然也有不少外部原因,但会真切觉得,自己做自己喜欢的好像也没做得多好的样子……意识到的这一刻,真的很气馁很沮丧,但在以后工作当中,会更加理性地对待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毕竟当下所面对的,是当下能掌握的,只能去正视它,不要给自己退缩和逃避的理由。

二是更加懂得父母的不易。这两年父母做菜市场里的小生意,每天都要五点多起床,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每次和妈妈打电话,听得挺多的一句话就是“儿子,老妈我好困呀”。作为子女,觉得自己读过书,但对家庭没有太多帮助的样子,父母还要那么辛苦地打拼,总会有点于心不忍,又心感亏欠。有一次去到他们出租的小屋,发现日历上妈妈写了一句话“为了实现而努力,加油,加油,加油”,自己偷偷地把这句话记下来,每次心生烦躁和焦虑的时候,都会在便利签上写下这句话,贴在墙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动力:父母都那么拼了,自己还有什么不可以。

不用努力去逼自己成长的人生也蛮好的,因为成长往往意味着没有退路,要和过去的自己告别,要很努力地去克服不安、彷徨的情绪。但不去经历某种蜕变,吃过的苦又等于白吃了。

很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面临成长的临界点,不妨和自己说一声,“都到这个份上了,不妨再拼一把吧。”

原本想结合一些大事件或者社会热点,体现我们这一代人在时代的浪潮下成长的轨迹。但最终,还是借助几个关键词,试图表达我们这一代人在二十几岁的这几年,都会面临的一些共有的轨迹。

作为90后,不太喜欢被代表。每次看到一些广告上,90后代表着新潮就一定是跳着街舞,滑着滑板,心里都默默想着,这才不是我哩。

90后作为长辈们口中垮掉的一代,在自媒体们“第一批90后凉了/秃了/出家了/没有性生活了”的集体炮轰中,学会了自嘲,也逐渐像80后一样,在社会与家庭中承担更大的责任,面对95后、00后,也会有自己老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危机感。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努力地在二十几岁的这几年,努力地成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

来到20年代,我们逐渐迎来30岁。少了20岁出头的稚嫩与蛮劲,我们多了一份坦荡与从容。

正如一首粤语歌《年少无知》(港剧《天与地》主题曲)歌词所说,但愿“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更潇洒”。

 再见,20世纪10年代。 

你好,20世纪20年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21世纪10年代的这十年,我们经历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