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15)】只要努力就可以升职加薪?别太天真了,你需要的是三分苦干七分巧干

文/无名随笔 图/网络

近段时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青年摄影家雨哥在个人公号适时推出《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系列大片。立意深刻的主题,精美绝伦的照片,恰如其分的描述,简洁明亮的编排,引得众多圈友纷纷点赞、转发并评论。

雨哥是宣传系统出来的人,年轻的处级干部,他向来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为己任。不仅普罗大众热捧,商贾政要也都首肯,颇有几分唐朝王维、宋朝苏轼之气象。

看雨哥公号推送的图文,确实是一大享受,不仅心情愉悦,还总是能感受得到一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雨哥的照片为什么拍得那么精美?文字为什么能配得那么精巧?那肯定是与个人的悟性、学识、才华、经验密不可分。心有所好,刻意为之,优势增长,遂成大师。

但是照片拍得好的人多的是,为什么偏偏是雨哥的作品既受民众欢迎,又得到领导的普遍赏识呢?他成功的“秘笈”是什么呢?也许很多人认为,都是苦干出来的。但无数成功者的经验表明,一个人要走向成功,不能只会苦干,还要学会巧干。

熟悉雨哥的人都知道,他以前只不过是一座小县城里的普通宣干。之前他的照片你说拍得多出类拔萃,那也不见得。做什么都是工多手熟,熟能生巧罢了。

但是雨哥的脑袋很灵光,那是大家都公认的。每次上面市里、省里有领导下来考察调研,他都不会放过任何机会,都拿上最好的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

中午大家都去饭店吃饭了,雨哥却饿着肚子跑到冲印店去冲洗照片,挑选出领导那些特别意气风发、神采奕奕的照片装进事先准备好的相册里,还在旁边打上时间地点、活动主题等说明。

领导在结束调研离开之前就收到相册,自然是高兴得不行了。雨哥就这样一次次在领导面前留下了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好印象。于是就逐步得到重用,步步高升,股长、副科长、科长、副处,到正处时,四十岁还没到。

也许有人会说雨哥那是投机取巧,但那何尝不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人们也常说,一件事情需要三分苦干加七分巧干才能完美。一个人做事,若只知下苦功夫,则易走入死道,若只知用巧,则难免缺乏根基,唯有三分苦加上七分巧才能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

三分苦干,七分巧干,苦在卖力,巧在灵活地寻找方法,只有这样,才最容易找到走向成功的捷径。陈良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陈良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从小家里就很困难。17岁那年,他独自一人带着8个窝窝头,骑着一辆破自行车,从小山村到离家100公里外的城里去谋生。

城里的工作本来就不好找,加上他连高中都没有毕业,学历这么低,要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难上加难。

陈良好不容易在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一份打杂的活。一天的工钱就是50元,这只够他吃饭,但他还是想尽办法每天省下一点接济家人。

尽管生活十分困难,但陈良还是不断地鼓励自己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为此,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两个月后,他被提升为材料员,每天工资涨到了100元。

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陈良初步站稳了脚跟。之后,他就开始重视方法。陈良认为:要在一个新的地方站稳脚跟,得到大家的认可,就不能只靠苦干,更要靠巧干。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

一番冥思苦想后,陈良终于想到了一个点子。工地的生活十分枯燥,他想,能不能让大家的业余生活过得丰富一点呢?想到这里,陈良拿出自己省下来的一点钱,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几本名著,认真阅读后,给大家讲故事。

工友们都没看过四大名著,见陈良讲得栩栩如生,妙处横生,下班后都纷纷跑来听他讲故事。每天下班后,工地上都洋溢着工友们欢乐的笑声。

由于大家的口耳相传,知道陈良的人越来越多。有一天,公司领导也特地来工地检查工作,发现陈良果然口才不错,于是决定将他升为公关业务员。

一个小点子付诸实践后就能有这样的效果,陈良极受鼓舞。于是,他决定以后凡事都主动寻找好方法,运用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对工地上的所有问题,陈良都抱着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去处理。夜班工友有随地小便的习惯,怎么说都没有用,他便想尽各种方法让大家文明上厕。一个工友性格暴躁,喝酒后要与承包方拼命,他想办法平息矛盾,做到使各方都满意……

别看这些都是小事,但领导都看在眼里。慢慢地,陈良就成了领导的左膀右臂。

由于陈良经常主动找方法,终于等来了一个创业的良机。有一天,领导告诉他,公司本来承包了一个工程,但由于各种原因,难度太大,决定放弃。

作为一个凡事都爱“三分苦干,七分巧干”的人,陈良力劝领导别放弃。领导看着他充满热情,突然说了一句话:“这个项目我没有把握做好。如果你看得准,由你牵头来做,我可以为你提供帮助。”

陈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不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可以自行创业的绝好机会吗?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项目,然后信心百倍地干了起来。

但遇到的困难是出乎意料的,仅仅是报批程序中需要盖的公章就有15个,但陈良还是想尽办法,一个个章盖下来了。终于项目如期完成了,陈良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不久,陈良便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并且事业做得越来越大。

一个人,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成效,其关键之道,不在于苦干,而在于巧干。因为,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时候,只靠勤奋和认真是难以解决的。这个时候,就迫切地需要灵活的头脑和巧妙的方法,唯有此,才能更好地寻找到解决之道。

刻苦耐劳、任劳任怨确实是一种美德,但是只知道一味地埋头苦干,不懂得巧思妙想,你的努力很容易被消磨和埋没。做任何事情,都要将“苦”与“巧”巧妙结合,才容易出成绩,出效果。

但有的人做事毫无头绪,缺少对微观的掌握,缺乏对变化的把控,尽管从表面看来,他们也很勤奋,几乎天天在加班的行列里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是结果总无法令人满意。

小婵毕业于一所985名校,有着令人羡慕的教育和学历背景,并以当年最高笔试分数考进了一家媒体单位做记者。

在媒体行业里,都被戏称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生用。小婵虽然是身体单薄的女生,但是干活非常卖力,她也是制片人眼中的勤奋员工。但是3年时间过去了,勤奋的小婵仍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记者,表现平平。

其实每一次栏目制片人安排采访任务时,小婵都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而且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事先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把同事或同行以往的题材不断地找出来分析对比,貌似已经做到心中有数了,但是一旦到现场发现跟预想的不一样,就不会变通,也不懂捕捉亮点。

回来写稿时,又是一阵冥思苦想,软磨硬磨,每天的采访基本都是最后一个交稿。不急播的题材则晚上加班,次日上午才出稿。做新闻需要做到“唯快不破”,你这样老是拖稿,而且写出来的稿质量也不高,领导哪里还敢安排急难险重的任务给你?

最后,小婵觉得自己在媒体这一行实在难继续下去了,于是索性报名考了个公务员,过上了按部就班和稳定惬意的小日子。

新闻采编工作不同于做学术研究,勤奋笃实的作风固然没错,但是新闻最强调的是真实性和时效性,忙起来,真的像打仗那样。所以小婵的工作方法必须围绕“快狠准”去做文章,而不是为了求“高大全”去耗费精力,以蛮干苦干的错误方法,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虽然说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一个只知道勤奋的人,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人才。如果要打分的话,勤奋苦干只能得40分,那更关键的是什么呢?更关键的是聪明巧干,即另外的60分。

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有的人工作很勤奋,每天都忙不停,但是由于工作方法不正确,效率很低,还常常加班加点来完成工作,工作绩效平平;有的人平时很少加班,工作方法正确,能用较少的时间来完成工作,绩效相当好。

对于前者,或许最初领导会因为你的刻苦努力而欣赏你,但是长期下来,由于工作效果始终不佳,你的努力几乎等于白费。这是一个重视过程,更重视结果的年代,我们不仅要勤奋,更要用合理的、巧妙的方法做事。

下面两只蚂蚁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到墙那头寻找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根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当它爬到大半时,就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之后,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

另一只蚂蚁不急着马上行动,而是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找到食物,开始享受起来。第一只蚂蚁仍在不停的跌落中重新开始。

大家静下心来想想,第一只蚂蚁是不是就像平时的自己,在一个岗位上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始终难翻越出去?

简单的故事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很多时候,方法比勤奋更重要。第一只蚂蚁毫不气馁的勇气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在不断努力、不断失败之后,我们是否该停下来想想,寻找一个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或许远比我们拥有勤奋的态度要来得有效。

当然,我也不是让大家去钻营,更不是叫你们去使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否认诚实、勤奋、毅力等品质对于解决问题和成功的重要性,但是在许多时候,一个巧的点子,好的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在勤奋同等的情况下获得突出的成绩。

一起共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15)】只要努力就可以升职加薪?别太天真了,你需要的是三分苦干七分巧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