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金小仙林湖(2021.12.15)
大队辅导员张纯老师上周在工作群里发了一组照片。照片的场景为班级教室,一张照片代表一间教室,每间教室里都有人数不等的学生。
彼时正值上午的大课间,按照常规要求,所有学生都应该在操场上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当周的行政例会上,张纯老师再次提出这种现象,并表示对学生安全的担忧。
于是,行政例会上,基于对学生校园安全的考虑以及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需要,大家统一意见:应该、需要及时向所有老师,尤其是带班老师提出要求、明确职责,以防出现问题,才悔之晚矣。作为管理团队,我们需要尽到事前及时提醒,以帮助老师们尽量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责任。
于是,第二天的教师例会上,张纯老师代表管理团队面向全体老师明确和强调:大课间,带班教师应把所有学生都带去操场,有身体原因不能参与室外活动者除外。
发现了问题,也统一了要求,那么,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现象有没有得到改观呢?
下午大课间,在教学楼巡视,见得到学生晃动的身影,听得到学生讲话的声音……
在走廊上,遇见物业阿姨,正在维护教室走廊卫生,也反应:大课间活动的时候,教室里还有小孩在,吵倒在其次,关键是这些小孩没有老师看管,在教学楼里里外外奔跑,太不安全!
为什么要求提了,但是大课间留在教室里的孩子没有减少,甚至还越来越多了呢?是不是有什么我们还不知道的原因?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先了解孩子们留在教室里的原因。解铃还须系铃人,就找留在教室里的孩子们问问吧!
走进三年级(17)班的教室,把躲到课桌下面的孩子一个个“找出来”。
“为什么不去操场参加大课间活动啊?”
“我没有穿校服!”
“我没有戴红领巾!”
“我没有穿校服, 也没有戴红领巾!”
“老师说了,没有穿校服、戴红领巾,大队委检查要扣我们班分数的!”
……
一个个看过去,确实都未着校服,未戴红领巾。那还没有其他原因呢?
再细细一问,只有一个孩子一手拿着作业本,一手拿着尺子,是被老师留在教室里面补写作业的。
这种情况,是在面向全体老师明确要求之前,就已经了解和知道的。但是,为逃避着校服和戴红领巾检查不敢去操场参与大课间活动,还是第一次听说。怎么办呢?
以前,每天早晨,大队委都在学校门口,在学生每天入校的时候,检查着装和红领巾佩戴情况。因为入校时间短、人数多,极其容易在学校门口引起混乱,影响早晨校园的安静,所以把检查时间做了调整。
调整之后,学校门口不再有学生因为校服和红领巾聚集的现象,但是,又衍生出了其他问题……
管理是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不停关注要求提出之后的具体落实,一旦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有落差,就要赶紧继续分析原因,再寻找和尝试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每日入校,着校服、戴红领巾,是小学生守则的要求,也是学校的常规要求,必须践行!践行情况怎么样?也需要有检查和反馈,再有评价和推动。眼下,选择大课间时段检查,已然成为堵在学生从教室通往操场的一道“人为屏障”。在没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着校服、戴红领巾意识养成的同时,又产生出了新的安全隐患。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已经看到,原因也已经找到。接下来,就是赶紧调整。怎么调整呢?
其一:自查和抽查相结合。
每天每班自查学生着校服和戴红领巾的情况,上报少先队检查情况。在此基础上,少先队随机抽查少数班级。用自查+抽查共同形成每天每个班级校服和红领巾检查的情况。
其二:抽查时间调整为眼保健操时间。
每天少先队要检查的共有两操:一为广播体操,二为眼保健操。在广播体操时间检查校服和红领巾,会导致学生采用在教室滞留的方法逃避评价,那么,就把抽查时间由大课间广播体操检查时间调整至眼保健操时间再试试。
这样的办法,是不是就能一劳永逸呢?现在还不确定。需先做起来再看效果而定。主观上希望能相比之前,有比较大的改观,同时,也需做好如果仍然效果不行,再继续调整的思想准备。
大课间,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留在教室里呢?背后有我们不调查便不能发现的原因,而且这个原因与我们的管理有关。因此,从这个现象出发来看管理—我们还要进一步反思和改进。有这样两点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并能够积极践行,那就是深入调查和关注过程、适时调整。
教育无小事,管理亦是如此,需要我们一边实践一边反思,反思之后寻求改进,然后,再一边实践一边反思,反思之后寻求改进。
而,我们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促进我们反思和改进的资源,对“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留在教室里?”的追问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