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思维模式在帮助你还是在阻碍你?

回想新年时,大家都许下许多愿望:要减肥,要升职,要学一门乐器,等等。然而,今年已过去四分之一,看看现在的自己,你是否仍然每天回家该睡觉睡觉,该玩游戏玩游戏?

为什么提升自己总是觉得很困难?为什么自己总是很难成功?这可能和你的思维模式有关。

01、两种思维模式

先来做个测验,看看你是哪种类型的人。阅读下面的每一条陈述,想想是否同意。

1、你的智力属于你比较基本的特质,很难做出很大改变

2、无论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样,你总是可以大幅改变它

3、无论你是哪一种人,你总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既定类型

4、你是某一种类型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这一点

上面几条,1、4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2、3则反映出成长型思维模式。你更同意哪一种思维模式呢?

事实上,你可以是两种思维模式的混合,但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其中一种。这个思维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卡罗尔·德韦克。他在《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出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概念。

简单来说,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一个人有能力就是有能力,没能力就是没能力。他们时刻都在尝试证明自己有能力。

成长型思维的人则不同。他们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一个人在经过多年的热情、辛苦奋斗以及训练后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是无法预知的。


02、你是怎样看待天才的?

你看待天才的方式也能看出你的思维模式。

说起爱迪生,大家都知道他发明了电灯,但你是否想像过,他是怎样发明电灯的?

前两天和几个朋友聊天时问起这个问题,大家的回答惊人的一致。

“他一个人在实验室里研究,周围有许多机器”

“他穿着白大褂,在房间里研究电灯泡,突然,灯就亮了”

其实,爱迪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电灯也是不突然被发明的。

在研究电灯的工作中,他至少有30名助手。虽然一个人脑袋上出现一个电灯象征着他突然想到一个绝妙的想法,但电灯的实际发明过程中却并不存在这样一个“突然”的时刻,而是由多项长时间的研究发明组成。

爱迪生小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中西部男孩,最终令他出类拔萃的是他的思维模式和努力。他至始至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不断寻求挑战。他曾经搭乘火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学习关于电报的知识,凭借着对发明的热爱,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止爱迪生,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也是经过和团队成员、导师、同事上千次的讨论、废弃数稿,才最终完成。

莫扎特也经历了10年酝酿,才创作出令人仰慕的作品。在此之前,他的许多作品甚至不是原创的,而是将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了大块的拼接而已。

我们总是以为,那些孤独、聪明的人突然发明出了不起的东西。他们天生就具备这样的能力,注定会取得如此成就。

在固定型思维的人眼中,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都是天才,他们天生就非常聪明,他们的非凡才华让他们突然就成功了。这样的想法显然会让大多数人对成为天才望而却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不这么想。他们会认为,一个人是可以通过持续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困难重重,但他们乐于挑战困难。爱迪生们取得成功不过是因为他们一直热爱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面对困难也依然热爱。

毕竟,篮球之神乔丹也曾经在高中时被校队淘汰,拳王阿里最初也被认为身体素质太差不够格成为一名拳击手。他们都曾经看起来不是那么的“天才”,但是最终,他们都通过持续的努力取得了不起的成就。这就是成长型思维的人关注的东西。



03、固定型思维的人总在试图证明自己

 

但是,不太幸运的是,很多人和我一样,从小时候起,就被训练成固定型思维。

读小学的时候,我就非常关注自己是不是足够聪明。那时候,班主任老师就给我们灌输一种理念,认为班上有一部分人是更加聪明的。只有聪明的同学可以当课代表、小组长,可以在升旗仪式上讲话,甚至可以坐得靠前一些。

在这种压力下,全班同学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显得聪明一点。每次课堂上被点名回答问题时,都觉得是在一种成王败寇的紧要关头,至于学了什么,是否开心,好像一点也不重要了。以至于很长的时间,我都会觉得自己时刻在接受评估:在下次考试中我会成功还是失败?如果明天的班级节目表演不够精彩怎么办?


久而久之,我们会患上“不愿努力综合症”。有一句玩笑话这样说,最尴尬的不是失败,而是你努力去做却仍然失败了。因为我们都怕自己输不起。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人总是在尝试证明自己,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不会改变了,那现在这个状态一定要被证明是优秀的。如果他们没有信心证明,就会选择逃避。

04、成长型思维的人知道每个人都能做到出色


其实,如果我们换换思维,也许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想想那些比你强的人,他们只是用了更好的学习技巧,自学了更多内容,做了更多练习。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

美国有一个叫做加菲尔德的高中,那里曾经被认为是洛杉矶最差的高中之一。加菲尔德的学生拒绝学习,老师被折腾得精疲力竭。但一个叫艾斯卡兰特的老师没有放弃。他决定教授这些来自贫民区的拉美裔孩子学习微积分。艾斯卡兰特问自己最多的问题是,“我应该怎样去教他们”、“他们怎样才能学得最好”,而不是“他们能学会吗”。


最终,他不仅教会了学生微积分,甚至还让这些学生在全国数学考试中遥遥领先。在1987年的大学预修课程微积分考试中,只有三所公立高中参加考试的人数高于加菲尔德高中。这一事迹也被拍成了著名的电影《为人师表》。

所以,我们常常低估了别人,也低估了自己。


05、走出舒适区

还记得我在文章最开始说的吗?你没法完成年度目标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拥有太多的固定型思维。你认为你就是这样了,在简单的事情上,你能够完成的很好,因为你希望通过这些事情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在困难的事情上,例如年度目标里学习一件乐器,你的思维会告诉你,还是不要去了,免得证明自己很蠢。

所以,我们要学会建立成长型思维,走出生活的舒适区。要做到其实也不难,用卡罗尔·德韦克的话说,你只需要四步就可以做到了。

第一步:接受

面对现实吧,每个人都有一部分固定思维,大家都是两种思维的混合物。

第二步:观察

观察自己什么时候会激发固定型思维。是面临一项巨大挑战的时候?还是遭遇一场重大的失败时?多思考激发这种思维的原因。

第三步:命名

没错,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取个名字吧。

第四步:教育

在它再次出现的时候,告诉它:“听着,我知道这可能会失败,但是我愿意试一次,你能不能对我有耐心一些?”让它接受挑战,不要放弃,在受到挫折后卷土重来。

在下次你要迈出自己的舒适区时,请做好准备,在它出现阻止你时,邀请它一起踏上成长型思维的旅程。

勇敢的迈出舒适区吧,你会发现生活拥有不一样的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思维模式在帮助你还是在阻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