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些历史记忆,似乎从未远离。
岂曰无衣
广阔的校场上,许多面旌旗高高竖起,在凛冽的寒风中啪啪作响。秦兵主帅挺立在高台上,左手扶在未出鞘的剑柄上,双眼冷峻的目光注视着台下黑压压军容齐整遮天蔽日的十万秦兵。只见每个秦兵一袭黑衣,面色冷峻,右手持矛,矛尖冲天而立,在初春清晨的阳光下隐隐闪光。
主帅两鬓已有些斑白,褶皱爬满刀削般棱角分明的宽阔面庞,一处刀剑留下的伤疤隐现杀气。十几名百战将军在主帅背后肃穆而立。
西戎!残暴的西戎!长年以来西戎进犯边境,肆虐烧杀抢劫,无数大周子民家毁人亡。大秦作为周王室的拱卫,已抗击西戎百余年。可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虽然可气,但西戎竟将他击杀于骊山之下!大周危急!老秦人必须誓师出征!是时候让西戎贼子血债血偿了!
主帅用缓慢苍凉而又顿挫有力的声音发布动员令:
西戎贼子,残暴无德,荒服不贡,轻慢王室,进犯我境,烧杀抢掠。今誓师讨伐西戎,击杀戎贼,保家卫国!
击杀戎贼,保家卫国!十万秦兵齐声怒吼,华夏儿郎雄壮誓言响彻天际。
主帅看着这些英勇的秦兵,听着群情激昂的怒吼,勾起了自己无数次征讨西戎的记忆。老秦人英勇不屈!我记不清多少次挥剑砍杀戎贼,但我始终记得,是我的老兵们,一次次用胸膛挡住了戎贼偷袭的大刀,一次次舍身扑倒我躲避戎贼射来的弓箭!
主帅左手攥紧剑柄,目光坚毅,铿锵有力的带头吟诵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台下十万秦兵右手握紧长矛,举起一段复又快速下落顿地,跟随主帅齐声吟诵: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十万秦兵整齐划一的长矛顿地声响,和着一声声战歌的怒吼,仿佛是大海中一波波高高卷起的巨浪,升起十几米的骇人高度后狠狠拍落,气势磅礴。
沉默寡言的老兵,此刻胸中热血翻滚,回忆起自己挺茅刺向戎贼时,始终护卫自己后背的袍泽不幸被飞矢射中阵亡。刚征召入伍心情紧张的新兵,此刻双眼充满怒火,回忆起家人诉说父亲战死在抗戎沙场的悲壮事迹。
复仇!复仇!
战歌吟诵声音越来越高亢,十万秦兵,将充盈在胸口的满腔热血喷薄而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我们是袍泽!我们亲如兄弟!我们并肩作战!我们的后背由袍泽守护!我们无所畏惧的握紧长矛向前冲锋!将军挥剑带领我们杀入敌阵,我们追随他立业建功!三辅大地的儿郎舍生忘死,抗击西戎!
主帅突然右手抽出佩剑,剑锋朝天凌空虚劈,用尽最大的声音怒吼:
赳赳老秦,有我无敌!
转瞬间十万秦兵齐声冲天咆哮:
赳赳老秦,有我无敌!
此刻,战鼓一下下咚咚的沉重敲击,长号呜呜的吹出雄浑有力的和声。
主帅右手快速利落分毫不差的收剑入鞘,右手旋即用力向天空一挥,惊雷般的大吼道:
出征!
前一刻还群情激昂的秦兵,霎那间重归安静,一个接一个迈着坚毅的步伐,沉默的走向战场的方向,前一刻誓师出征的冲天战意,已化为内心坚定的斗志。只有远处山谷还未消散的战歌回响,还在忠诚记录着秦人的英勇无畏。厚重的历史长卷中,留下的是秦人铮铮铁骨永不磨灭的印记。
——谨以此文纪念秦人抗击西戎。
在西周历史上,西戎一直是煽动战争的元凶和制造陇右及三秦大地不稳定的罪魁祸首。随着周王朝的逐渐衰落,周王室已无力西顾,防范和抵御西戎侵略的重任就落在居住在张家川一带的秦人身上。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正是被西戎杀于骊山之下。随后,大量的北方民族向中原挺近,中原诸侯有随时被北方狄戎吞并之势,华夏文明的第一次民族危机来临。
公元前822年起,秦兵出征西戎,灭国十二,开地千里,为秦国强大并最终一统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感慨的是,2000多年前英勇无畏的秦人同仇敌忾,力抗西戎,做出了无比惨重的牺牲。而当年的游牧民族,现在却早已融入了华夏民族,曾经的仇敌,如今也已成为了民族兄弟。
但是,秦人团结一致、热血澎湃的征战,铸就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灵魂。那些慷慨激昂的战歌,永远成为了华夏儿女的厚重记忆,薪火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