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除了插花也用来吃的-吃的历史(十四)辣椒

-吃的历史(十四)副食蔬菜辣椒

关于辣椒多扯上几句,因为现在各大菜系,就川菜接受度最高,席卷大江南北,好像全国人民都无辣不欢。我国最早的辣椒记载见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高濂的《遵生八笺》,当时称之为“番椒”,听名字就知道辣椒也是进口产品。同时期的文官王象晋组织编的栽培植物的巨著《群芳谱·蔬谱》也载有:“椒,……。附录: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实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子种。”这两者是目前公认的我国辣椒最早记录。

所以关于四川、湖南等等地域,说当地人能吃辣是因为自古就吃辣椒,恨不得没辣就不能活的说法,是有待商榷滴,因为我们吃辣椒的历史不长,而辣椒是地道的进口食材。

跟玉米地瓜一样,辣椒也是起源于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等美洲地区,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开始在全世界传播。墨西哥辣椒全球驰名,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的吉祥物就是辣椒。各位看官年纪小没看过那届世界杯不要紧,记住那次是马拉多纳封神的一届就行。

上帝之手也是那年

辣椒自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当时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走陆路进入,通过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

有意思的是,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即所谓“下江人”。由于交通的原因,当时内陆地区,如湖南四川尚不知辣椒为何物。大约康熙时期的湖南文献,可以看到“海椒” ,而这一称呼表明,湖南的辣椒可能传自海边的江浙地区。四川直到乾隆时期,才有文献记载曰“秦椒,又名海椒”,说明四川的辣椒历史可能还要稍晚些,这也正常,因为自古以来蜀道难。

辣椒

清代嘉庆道光以后,辣椒才在民间广泛食用起来。所以满打满算,湖南四川人等地区吃辣椒的历史也就约四百多年,类似自古以来吃辣椒的“古“其实没也没“古”多久。古代的湖广四川等地区,也就能吃到点辣味,但真吃不到辣椒,其实也还活得不错。

一个现象很有趣,辣椒最先从江浙、两广传入,但是没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反而在长江上游、西南地区被广泛接受。其原因,一个是民间常说的,西南其后湿润,湿气大,辣椒可以除湿驱寒,人们更愿意食用;也有一种可能,即自古以来因为生产力的低下和西南地区的道路运输的艰难,而食盐又是专卖制度,很多偏远地区食盐一直处于紧俏状态。看似盐不值钱,但很多百姓困苦的时候,还得以辣椒的辛辣,替代食盐。这种情况延续到近代还有。

酸甜苦辣咸,是我们熟悉的五味。那辣椒传入之前,国人以什么当辣味呢。这个“苏果”知道,我们还有花椒和姜,另外还有一个现在只说不吃的,茱萸。花椒,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在《诗经》。除了吃,当时还有文化寓意:多子多实,看花椒在树枝上的样子就能明白。花椒作为调味品,最早见于三国陆玑写的书《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这书名太长了。里面说椒聊之实…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叶以为香。这是说那时候喝茶是放花椒的当佐料的,口味实在是够重的,不知道这茶喝来辣不辣嘴。

青花椒

姜是我们中国的原创产品。《论语》里说“不撤姜食,不多食”。孔老夫子是说吃饭的时候吃姜要适量。孔老夫子在吃的方面也是专家,什么八不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都是他老人家说的。他老人家一辈子仕途上不得志颠沛流离的,能活到73岁,在先秦时期那么高寿,看来吃的讲究也有作用。

《宰相刘罗锅》的一桶姜山

最后说说著名的茱萸,估计大多数人跟“苏果”一样,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我们听说茱萸都是打那句“遍插茱萸少一人”来的。茱萸辟邪,最早见于南朝梁吴均写《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续齐楷记》,是个类似《聊斋》的神话小说。

山茱萸

也难怪我们一直认为茱萸是用来插的,不是用来吃的,因为茱萸分好几种,山茱萸,吴茱萸和食茱萸。只有食茱萸是能吃的,前两个是入药的,搞错了别怪“苏果”没说清楚。《齐民要术》说:"食茱萸,二月、三月栽之。“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说,食茱萸"味辛而苦,土人八月采,捣滤取汁,入石灰搅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就是说四川一代的人,拿食茱萸加工了当辣味用。后来为什么我们不吃茱萸了,这还不是因为哥伦布同学的原因,辣椒漂洋过海的来了,谁还吃茱萸。

你可能感兴趣的:(茱萸除了插花也用来吃的-吃的历史(十四)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