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数据模型

 

思维导图: 

2.3 数据模型_第1张图片

前言:

 我的理解:

这段话介绍了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模型的定义和重要性。具体解读如下:

1. **概念模型**:它是一种描述现实世界数据关系的抽象模型,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计算机系统或数据库技术。换句话说,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高级和独立的视图。

2. **从概念到实际**:虽然概念模型是独立的,但为了在实际中使用,我们需要把这些数据放到计算机的数据库中。为此,我们需要将抽象的概念模型转换为更具体、与特定计算机数据库相关的模型。

3. **数据模型的定义**:
    - **数据模型**:是一个定义严格的概念集合,这些概念用于描述和表达数据的特点。
    - **静态和动态特性**:数据模型不仅描述数据的结构(静态特性),还描述了数据如何变化和互动(动态特性)。
    - **描述现实世界**:数据模型是将复杂的现实世界抽象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格式的工具。
    -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数据模型是建立和维护数据库的基石,决定了如何组织、访问和管理数据。
    - **数据的结构和操作**:数据模型不仅定义了数据如何被组织,还定义了可以对数据执行的操作和限制条件。

总的来说,这段话强调了概念模型的独立性和数据模型的核心地位,并解释了数据模型的主要组成和功能。

 2.3.1 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2.3 数据模型_第2张图片

数据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和表示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其之间关系的高级工具,它有助于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

1. **数据结构**:
    * 数据结构是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一种方式,使得数据可以有效地被访问和修改。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图、树等。
    * 在数据模型中,数据结构通常指的是如何存储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关系型数据库中使用的数据结构是表格,其中行表示实体,列表示属性。
    * 其他数据模型,如层次模型和网络模型,使用不同的数据结构来表示数据。

2. **数据操作**:
    * 数据操作指的是对数据结构中存储的数据进行的各种操作,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操作通常通过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来执行,它包括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等基本操作。
    * 数据操作也必须考虑性能、安全性和事务管理等因素。

3.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 数据的完整性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种措施。约束条件是确保数据完整性的规则或条件。
    * 常见的完整性约束包括:
        * 主键约束:确保每行数据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
        * 外键约束:确保数据之间的引用完整性。
        * 域约束:确保数据列中的值都在一个指定的范围或集合中。
        * 非空约束:确保某列中的数据不为空。
    * 当违反这些约束时,数据库系统通常会产生一个错误,并拒绝执行非法的数据操作。

数据模型不仅仅是理论性的概念,它在实际的数据管理系统中,如关系型数据库、文档型数据库或图形数据库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正确的数据模型设计对于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提高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我的理解: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概述和解释:

1. **数据模型的定义**:
    -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它们之间关系的描述。
    - 数据模型是概念模型的具体化,即它提供了表示和组织数据的具体方法。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基于特定数据模型构建的。
    - 数据模型决定了如何在计算机上存储、处理、展示和组织数据。

2. **数据模型的本质**:它确定了逻辑文件的数据格式或组成,并平衡了数据的内部关系与用户需求。

3. 数据模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 **数据结构**:
        - 定义:数据结构描述了对象元素之间的关系。
        - 类型:通常分为五种基本结构: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形或网状结构以及关系结构。
        - 重要性: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人们通常根据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
        - 描述: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
    - **数据操作**:
        - 定义:描述在数据库中允许执行的操作。
        - 类型:主要有检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和修改)。
        - 描述: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 定义:一组确保数据正确性和一致性的规则。
        - 目的: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 类型:有基本的通用完整性约束条件,也有特定于具体应用的语义约束条件。

总之,这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数据模型的视图,解释了它的定义、目的和主要组成部分。

2.3.2 常见的数据类型

2.3 数据模型_第3张图片

1. **层次模型**:2.3 数据模型_第4张图片

我的理解: 

这段文字介绍了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模型,并对层次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下是关于该内容的总结和解释:

**2.3.2 常用的数据模型**:
在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时,根据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的组织方式也有所不同。目前,常见的数据组织方式有四种:
- 层次模型 (Hierarchical Model)
- 网状模型 (Network Model)
- 关系模型 (Relational Model)
- 面向对象模型 (Object-Oriented Model)

其中,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被归类为非关系模型。

**1. 层次模型**:
这种模型使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是数据库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模型。例如,一个家族的家谱或一个单位的组织结构都可以用这种模型来表示。

- **定义及数据结构**:如果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满足以下两个条件,那么它就是一个层次模型:
  1) 只有一个根节点,并且该节点没有父节点。
  2) 除了根节点外的其他节点都只有一个父节点。

  在层次模型中,实体之间的关系是父子或主从关系,只能表示一对多的联系。例如,一个家庭的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层次结构。

- **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 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是层次模型中的主要数据操作。
  - 添加、修改或删除操作必须满足一定的完整性约束,例如:
    1) 不能在没有指定相应父记录的情况下插入子记录。
    2) 删除父记录时,相应的子记录也会被删除。
    3) 修改记录时必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 **优点**:
  1) 结构简单、清晰。
  2) 对于大型数据库来说,效率高。
  3) 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完整性支持。

- **缺点**:
  1) 不能表示现实世界中复杂的多对多关系。
  2) 数据冗余度增加,查询不灵活。
  3) 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限制比较多。
  4) 编写应用程序比较复杂。

这部分内容对层次模型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包括其定义、数据操作、优点和缺点。

 


    - **定义**:这是一种树状的数据表示形式,其中数据被组织为类似于家族树的结构。它有一个父记录和多个子记录。
    - **数据结构**:树形结构,节点间存在父子关系。
    - **数据操作**:通过父节点来访问子节点,通常不支持标准的SQL。
    - **完整性约束条件**:每个子节点只有一个父节点。
    - **优点**:数据检索速度快;结构清晰。
    - **缺点**:不支持多对多关系;结构修改困难。

2. **网状模型**:2.3 数据模型_第5张图片

我的理解:

这段文字详细介绍了网状模型,它是另一种常用的数据库数据模型。接下来,我将对此内容进行解释并提供补充:

**2.网状模型**:
与层次模型不同,网状模型为更加复杂的数据关系提供了表示。实际上,层次模型有时不能捕获现实世界中的所有复杂关系,尤其是那些涉及多对多关系的场景。例如,局域网中的计算机连接或公路交通布局都可能呈现为网状结构。

- **定义及数据结构**:网状模型的主要特征是:
  1) 可以有多个节点没有父节点。
  2) 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个父节点。
  
  这意味着在网状模型中,数据项(或实体)可以有多对多的关系,使得其数据结构的表示更为复杂。

- **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 网状模型的数据操作包括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
  - 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
    1) 支持“记录码”的概念,用于唯一标识记录。
    2) 保证一个关系中,父记录和子记录之间仍然是一对多的关系。
    3) 支持在父记录和子记录之间设置某种约束条件。

- **优点**:
  1) 能够直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复杂关系。
  2) 数据访问性能较好。

- **缺点**:
  1) 结构复杂,不利于数据库的扩展。
  2) 对于用户来说,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3) 编写应用程序相对困难,因为程序员需要对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有深入了解。

**补充内容**:
- 网状模型在70年代晚期和80年代初期达到了它的高峰。尽管它比层次模型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但由于其复杂性和困难的维护性,它被关系模型所取代。
  
- 虽然现代数据库主要基于关系模型,但对于某些特定应用,如航空预订系统,网状模型仍然有其使用之处。

- 在设计网状数据库时,应确保各实体间的联系清晰明确,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3 数据模型_第6张图片
    - **定义**:数据被组织成网状结构,记录间的关系可以是一对多,多对一,甚至多对多。
    - **数据结构**:图形结构,节点代表记录,边代表记录之间的关系。
    - **数据操作**:访问记录通常需要通过路径。并非所有的网状数据库都支持标准SQL。
    - **完整性约束条件**:复杂的,因为可以表示多对多的关系。
    - **优点**:灵活。
    - **缺点**:结构复杂,难以理解和维护。

3. **关系模型**:2.3 数据模型_第7张图片

你给出的内容主要概述了关系模型的概念、术语、操作、特点、优点和缺点。下面我会为你进一步解释你所给出的内容,并补充关系模型的缺点:

关于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 是由 Edgar F. Codd 在 1970 年提出的,旨在为数据管理提供一个完全理论化的框架。其核心思想是将数据存储为一系列表,每个表都有一个唯一的主键。

**术语**:
1. **关系 (Relation)**: 通常指的是一张表,例如你给出的 "Student" 表。
2. **元组 (Tuple)**: 表中的一行。
3. **属性 (Attribute)**: 表中的一列。
4. **主码 (Primary Key)**: 一个属性或属性组,其值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5. **域 (Domain)**: 属性的取值范围。
6. **分量 (Element)**: 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7. **关系模式 (Relation Schema)**: 描述关系的结构。
8. **联系 (Contact)**: 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

**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关系模型中的操作包括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数据。重要的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每个实体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参照完整性(外键必须匹配已存在的主键)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关系模型的特点**:
1. **严格的数学基础**:关系模型基于集合理论和逻辑。
2. **简单和统一**:使用统一的表结构来存储数据和定义数据之间的关系。
3. **数据独立性**:数据存储和它在应用程序中的使用是分离的。
4. **数据冗余**:为了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关系模型中可能存在冗余数据。

**优点**:
1. **直观性**:使用表格很容易理解和使用。
2. **独立性**:应用程序与数据存储是解耦的。
3. **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缺点**:
1. **性能开销**:复杂的查询可能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
2. **数据冗余**:可能导致存储浪费和数据不一致。
3. **复杂性**:对于简单的数据管理任务,关系模型可能过于复杂。

总的来说,关系模型在许多应用中都是首选,但对于某些特定应用,可能需要其他类型的数据库模型(如面向对象、图形或文档数据库)来更有效地满足需求。

 

2.3 数据模型_第8张图片
    - **定义**:数据被组织成表格的形式,表格之间通过键的关系连接。
    - **数据结构**:二维表格。
    - **数据操作**: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 **完整性约束条件**:主键、外键、非空、唯一等。
    - **优点**:结构简单,易于理解和使用;广泛支持和应用。
    - **缺点**:可能需要复杂的连接操作来表示某些类型的数据关系。

4. **面向对象/关系模型**:2.3 数据模型_第9张图片

**面向对象模型**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OODBS) 是关系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编程设计方法的融合。在面向对象模型中,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被看作对象。对象结合了属性和方法,其中属性描述了对象的状态,而方法描述了对象如何与其他对象交互。

以下是面向对象模型的几个核心概念:

1. **对象(Object)**: 一个实体,例如学生、汽车或数学定理。每个对象有一个独特的标识,即对象ID。

2. **封装(Encapsulation)**: 对象隐藏其内部状态和数据,仅通过明确定义的方法与外部互动。

3. **类(Class)**: 描述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类是对象的模板,描述了该类对象应该有的特性。

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中,我们不仅仅存储数据,还存储与数据相关的操作。这种模型特别适用于需要高度自定义和复杂交互的应用程序。

**优点**:

- **模拟性**: OODBMS可以更好地模拟真实世界的对象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 **灵活性**: 由于其继承的特性,它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来建模业务过程。
  
- **代码重用**: 由于类和对象的概念,它支持代码重用。

**缺点**:

- **复杂性**: 对于简单的数据管理任务,OODBMS可能比关系数据库更加复杂。
  
- **学习曲线**: 对于那些习惯于关系数据库的人,学习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可能需要时间。

总的来说,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模型为复杂的业务逻辑和交互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可能不适合所有应用。对于那些需要处理复杂交互和多变业务逻辑的应用,OODBMS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对于简单的数据处理任务,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可能更为合适。

 

 

2.3 数据模型_第10张图片
    - **定义**:这是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的结合。数据被视为对象,可以被组织进表格中。
    - **数据结构**:对象和表的结合。
    - **数据操作**:使用面向对象的SQL扩展。
    - **完整性约束条件**:除了关系模型的约束外,还包括类的约束。
    - **优点**:支持更复杂的数据类型和关系。
    - **缺点**:可能比纯关系模型更复杂。
2.3 数据模型_第11张图片

在SQL中,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因为SQL是为关系型数据库设计的。但随着技术的发展,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在需要处理复杂数据类型和关系的情境中。

2.3 数据模型_第1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库原理与SQL,Server,2012,应用教程,数据库,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