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

无论是中学的还是小学的《教师专业标准》中,在“基本理念”这一维度的“学生为本”这一领域中,都有“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一要求。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呢?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何福田的“三适连环教育”给我们做了“适合的教育”的很好的诠释。他认为,“三适连环教育”是熔“适性教育”“适量教育”“适时教育”三者于一炉的一种教育。“适性”“适量”“适时”兼顾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教学的规律,最终产生的是“适合的教育”

适性教育

“适性教育”指的是适合个体性向的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教师通过不断的试探、观察找到学生的“最佳倾向”,避免学生费心、费力、费时、费生命地在于其性向不好的领域“虚耗”。

我认为,该观点阐明了两点,一是教育要因材施教;二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生活在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社区文化背景下,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我们所公认的。

有的学生擅长写作,有的学生擅长语言表达;有的学生擅长绘画;有的学生擅长表演;有的学生擅长跑......作为教师,在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有了自信心,再进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活动,也就顺理成章了。

适量教育

“适量教育”指的是适合个别能力的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习量”因人而异的事实,避免“少量”或“过量”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

国家所倡导的“减负”政策,就指向了学生任务过重的过量问题。有的学生每天作业要写到深更半夜,这明显就不符合教育的规律。

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强弱之分,因此,课堂上,优等生或许吃不饱,而差等生或许接受不了那么多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差异,分层设计教学,分层留作业都是非常必要的。都会避免“过量”或“少量“的问题。

在平时的考试课上,试卷的难易程度要照顾大多数来设计,有的同学需要整整一节课才能打完试卷,而有的学生只需一半的时间就打完了,针对这种现象,我对考试课的时间问题做了一个小规定,效果很好。

那就是对于提早答完试卷的学生,我允许他们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基础上,自己想学什么就学点什么。任何科目都可以,即使不是我所教学科也可以。有了这个不成文的“政策”,学生们都非常的喜欢,都想尽快地保质保量地完成试卷,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另外,也会迎来他人羡慕的眼光,好不得意呢。

适时教育

“适时教育”指的是适合学习时机的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教师工作应尊重学生个体的身心成熟度以及个体的学习预备度,不超越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不超越学生当下的身心成熟程度进行教育,避免“过晚”“抢早”和“未依次序”。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就是没有注意到“适时教育”的问题。很多私立幼儿园以教会了学生多少小学知识为荣,并作为向家长炫耀的资本,因为他们摸清了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殊不知,这样的做法,过早地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也失去了原本应该在幼儿时期玩中学的快乐。

不知从什么时候兴起了“从娃娃抓起”之风,所以娃娃们就开始走穴一样地被家长带着上钢琴班、奥数班、作文班、演讲班等,令娃娃们苦不堪言,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没有了自己的思考,更没有了自己想过的生活。最终像“提线木偶”一样任人摆布。逐渐形成了依赖的性格,这也是我们培养不出来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关键所在。

《教师专业标准》中一再强调教师要进行适合的教育。只有遵循了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才能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要强调“适合的教育”既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阶段与个别差异,同时又要求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发展最好的自己,

“适合的教育”指向的是教育的理想,体现的是对人的地位与价值的尊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