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书里神游天外

 一

白天的人是属于社会的,但好在晚上常常还是可以做一会儿自己。

当阳光率领着白日的工作,责任,交际,喧扰慢慢的薄到西山,又慢慢的滑到山的那边,我会目送落日同时燃起来一点点的欣喜,总算在夜色的掩护下,我又可以无拘无束的做一会自己,自由的做着自己。

其实,我是很无趣的,世界就算是由着我尽着我无拘无束的做着自己,我也折腾不出什么来,只怕还是一样的白天工作晚上睡觉,中间吃吃饭,闲暇翻翻书。

但心,轻轻松松的,感觉就实在很好。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有聊胜于无的原因,常常一个人对着窗外的夜色欲睡不忍眠。何况,现在还是秋天,上海一年里最好的季节,美丽的就像是上天慈悲的赐予。

夜色里,守着自己的窗帘和小小的斗室,感觉像是守着满室的自我。

每一个属于自己的夜晚,就那么静静的无事安好,也常常舍不得睡去,也不太想做什么,看电视玩电脑都觉得是可惜了。

懒懒的把被子靠在墙上,然后软软的倚着背着,斜倚实在是一个舒服的姿势,近乎奢侈。然后随手从枕边抽出一本书来,翻,或者看或者读都看一时的心情了。

而书,当然是要从枕头的旁边取来的。因为从来只听得人道“枕上诗书闲处好”,你可听说过什么图书馆教室里博物馆里或者别的什么地方的书好过吗?说句公道话,其实那些地方的书,也是好的,只是被人读坏了,在那些地方,太庄重或者太紧张或者太挑剔或者太应付差事,其实都是不适合读书的。

人不喜欢,书也不喜欢。

不管网上的咨讯是多么的迅速快捷方便甚至免费,都不能替代我对书本的喜欢,因为再怎么华贵的电脑都没有书册的那一缕草木的清香,常常,手指拂过纸张的那一刻,觉得像是抚摸过曾经遍地的森林和草原,那里是无数的叶子,无数的年轮,无数的鸟语和花香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粗暴的处理过,然后,落在我手上,成为一张薄薄的纸片,我常常觉得,就那么拂过一页纸张,觉得像是抚摸着万里碧草千顷森林的前世今生。

然后,然后会在低头的瞬间,为那些印成好书的纸张感到一点儿庆幸。我一直无端的觉得,上好的文字跟纸张之间也该用一种和声,就像优美弦歌跟梧桐会有一种共鸣。

常常我和手里的书就是那么相对看着,我就那么刷刷的翻过去,就那么看着一个一个的句子或者仅仅是一个一个的人名,那会让我感觉像是轻快的浏览着千年光阴,以及光阴里的光景和厚重。

当然,有时候我也一本一本一页一页一行一行的看着。


书城里的生意似乎一直都好着,出版社也因为一些名人的原因和活动,似乎还不错的感觉,然而属于我和我的夜晚的书,却像频临灭绝的物种一样的在减少,这就让我哦在遇到一本可以读的书的时候简直是遇上君子和良人的欣喜。

我是这样没出息的。

我一直喜欢着历史。以前是小说,最近两年转了散文。

我曾经那么天真烂漫的以为人站在天地和时间的中间,宇宙中尘埃大小的一点,就算不知道曾哪里来到哪里去那样古老而永恒的问题,好歹也总应该清楚来时的道路和要去的方向,至少的至少,也该清楚,前面不太远刚刚走过的路或者是最近将要去的方向。而事实却是人在路上疲于奔命早就不记得了过去的种种,而未来常常是慌不择路的情况下匆匆的就做了选择,然后再继续慌不择路的跑。

一路上,都是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用作紧张的心里之外,还可以有一个解释吗?难道草木和人类还真的有过一场战争?在人类从洪荒走向文明的时候。神农和神农们常百草是这场战争的过程,结果是草木沦为了人类以及人类蓄养的动物的食物和药物,世世代代再也做不了在春风秋雨里自由生长的主,甚至都无法完成一个从生到死完整的生命轮回。

《草木春秋》里是这个观点。也许这更近于真相。资源一直都是有限的,我们没有办法共同拥有,我要在阳光下奔跑跳跃,这篇阳光和大地就也没有多余的雨露可以分给你。

那么,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也还是没有办法像打量一个战俘一样的打量着一棵草或者一朵花,就算真的是这样,我还是想对着一片青青的菜园说,这一世是你养了我的生命,那么下一世,我骨肉为泥,换你一季葱茏。

我本来以为的生命就是这样的对等,而且公平。

真相,谁知道呢?也许相对于江河里的无细胞生物或者植物里的裸子植物什么的,人类更像是一个过程,我有时候会去想,如果用蟑螂或者别的什么和恐龙们在一起生活过的生物去记载,人类所谓的文明史是不是很可笑的呢?

就冲它能让我不考一点儿谱不着一点儿边际的想这么多,这本事也是很好的,今晚,我手上翻着的是一本历史散文,《草木春秋》,很少有历史散文那么认真的看过还那么努力的思考。听说作者不是在家坐着的整天在外面跑,这样就对了,没什么比在路上更能让人思考的地方了。

作者写字这个理所当然的差事其实也很苦的,因为一旦把笔放进了他们的手里,他们就会很自觉的成为上了套子的牛马一样,对于什么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样的待遇也不是很在意。当然也有混的好的,文字这东西,我从那里看来的观点来着,说是嗜血的,听起来蛮恐怖的,换一个说法就平常了,就是凝聚了“某某作家的心血”。这样说就容易接受多了吧,其实意思是一样的,你知道的,不少人为了写字这好似儿心思憔悴了,也知道的吧,很多作家都神经兮兮的。我以前听说人家当年明月那小伙子为了就那么不小心写个畅销书还跑到绥远那地方,看看书里一共能两行字就不错了,反正就是不去也根本不会有什么损失,大不了点击率少连个其实连看也看不出来的,还听说是龙一吧在家实验一个什么药物的效果差点把书房炸了,还听说麦加为了那个《风语》都快透支了,就算得到稿费多多也是应该的,至少总是比那笔钱让人贪污受贿公款吃喝了让人捏心里舒服。说到底,都是但伤知音希的“歌者”,若有知音,或者没有知音但凡有看得人,他们都是不惜辛苦的歌者。

不辞辛苦,其实都是应该的。只要不为这个折腾出什么毛病来。

如果有作家,因为写作的原因,心血耗尽,over了。我实在觉得很是悲剧的。这样会让我觉得很内疚,觉得真的是把自己阅读的愉悦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一年看《平凡的世界》就把我痛苦的,总觉得那本书要了路遥的性命一样的。后来听余秋雨老师说,他是写本书还是写一篇文章来着,就病一次,我当下还数一数,我那本《山居笔记》十一篇文章吧,想着病上十一次该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何况还有别的书。我当时就想着要是这样的话还是不写了吧。虽然那些长长的句子排比着看起来还蛮有质量的。

我还是很喜欢作家们健健康康的,健健康康的能跑能跳,能打猎能跟豹子打架自然是最好了,再不济也开开车,旅旅游,就算旅游净是去那些不怎么风景名胜的地方也还是很不错的。

我喜欢思想者那样的体魄,喜欢所有的思想者都有那样的体魄,虽然就实际情况而言,一个人的肌肉紧张到那种地步,据说很难集中精力思考的,但是希望要有那样的体魄,换个样子思考也可以。我也很喜欢海明威,扔了笔像一个美国西部的大叔,总是想象着他扛着猎枪叼着烟头摇曳着长发去打猎的样子。虽然我对他的生活习性也了解不多,我还觉得当年的王维是打完猎回来,汗水和着墨汁在那里写:回看射雕处,千里慕云平。我也觉得苏轼也是打玩猎回来,脸庞红彤彤的在那里陶醉: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里卷平岗。

看看以前的作家们动不动的写个游记,给那个亭子提提诗,为那座名山做做广告,所以大抵看起来就算命运坎坷,人还精神着,我总是觉得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的文字才有生命力的。

我喜欢健康的作家,就像是喜欢健康的文字。同时对于那些深陷在现实的苦难,却不肯渗一丝的虚弱病态和抱怨于文字里的人深深的敬佩着。

我好像从表面来看,几乎算是喜欢读书的人吧。其实表面是实际都往往非。

确切的说,有时候我只不过利用它一下为自己打造一片稍微安静一点儿空间。比如说,我坐在公园里,手上那本书似乎入迷的看着,你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总不会去打扰我。仅此而已。

其他,说到喜欢,我怕好像更喜欢走神,目光在字里行间搜寻更多的是找一个可以让思维腾空飞去的触动,然后由着漫卷的思绪流泻奔涌,然后觉得自己就像是被海水包裹的鱼或者被天空紧抱着的飞鸟。这才是我真正的读书之乐,根本就是沉浸在一无所得。

特别是最近相对于我曾经痴迷过的情节,句子,我痴迷的,有时候不仅仅是文字和内容,而是它带给我的天地无涯漫无边际的遐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一本书里神游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