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与决策:做一头猪还是做一头牛?

一个人要做成一个事情,其实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雷军

看了上一期奇葩说,辩题是“有一份高薪但是不喜欢的工作,和另一份低薪但是很喜欢的工作,你选择哪一个?”,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恐怕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吧,你所谓的“喜欢”,在你真正尝试的时候,在你看到喜欢事情的背后的不堪之后,可能就不那么喜欢了;那该怎么定义喜欢的事情呢?我理解的喜欢的事情就是你不断尝试、不断重复,而你仍然乐此不疲,并且保持愉悦感的事情,如果你有的话,那么恭喜你,这是你的天分所在;如果没有,也没关系,这是这篇文章存在的意义。

没尝试过,没经验,从来不是借口,人的每一次成长,都是打碎原来的自己然后重塑的过程,在你打破边界的时候,可能很痛苦,但是你的世界会越来越广阔。非常喜欢蔡康永在节目说的一句话:“你不一定要做你最喜欢的一件事,你要做一个你能学到东西的事,因为学习是快乐的,喜欢与不喜欢最关键的差别是一个事情你可以学的话, 我觉得你会喜欢他,我们为什么会对一件事情渐渐厌倦是因为学不到东西了, 一个你会停滞而无法成长的工作,我认为你喜欢不了多久,如果你面临选择工作的机会的话,选择那个会让你成长的工作。”

抛开喜欢与不喜欢,这道辩题里面还有一个选择:高薪还是低薪?单独拿出来,毫无疑问,每个人都会选择前者,但是,你有选择高薪的机会吗?我认为是有的,问题是你敢不敢和想不想。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大自然给了我们一项技能,叫做延时满足,当你有一把麦子,但是你很饿要吃东西,你是选择现在都吃掉呢?还是留一部分种在地里等到秋收的时候吃?大自然选择了后者,前者最后都被饿死了;同样的道理,曾经一份决定我职业方向工作是在大三的时候,有一份实习,是没有工资的,还要自己负担交通费和午餐费,后来我也义无反顾的去了,当时好多人觉得好笑吧,但是回头看看,我很欣慰。

机会判断

有很多文章分析普通人和富人的区别,之前看到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30讲中的一种话:

普通人,勤勤恳恳,只在意当下工作给你的一个点状的收益,不会过多关注其他点带来的过多收益

中产阶级,至少获得过一次线性周期的收益,比如电商刚兴起时开淘宝店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时购买腾讯股票的,甚至你身边的包租婆

富人,能够借助于面和经济体的势能崛起的人,比如90年代的股票,上一阶段的中国房地产,还有去年的虚拟货币(不知道算不算经济体....),典型的代表人物:万国的管京生,万科的王石,币安的赵长鹏

当你选择高薪的时候,不要想着多做1%,这带给你的只是加班费,而是要想着在有100%影响力的工作中,参与其中的1%,仅仅1%就非常的了不起了,一个人悲惨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更悲惨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每天幻想着未来,但其实你所处的这个面在下沉;最悲惨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但这个面所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计时收益,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线性周期的成果回报,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

因此当你选择一份工作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目前所切入的工作是属于哪一类范畴的工作?(运营的?技术型的?等等)

你所处的工作范畴是在和谁竞争?该如何开展?(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等等)

你所处的工作是属于哪个经济体的?(传统制造业?互联网?还是新兴起的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

在你面对一件事情,没有真正理解之前,别轻易下结论;在真正理解之后,别轻易下决策;回头看看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权衡取舍

人们一生都在面临无数的选择,小到中午吃啥、晚上吃啥,大到高考学什么、毕业做什么、和谁一起共度一生,做出决策就意味着,你要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进行权衡取舍,那么面对决策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权衡取舍,选择一个最好的呢?

1、机会成本: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举个例子,当你面临选择吃大盘鸡还是吃轻食、低碳水的时候:

此时在你要做决策的时候就要考虑成本与收益,如果说你更希望保持健康,保持身材,那么你心里的那杆天平会倾向于选择轻食,因为大盘鸡带给你内心的成本是巨大的,轻食更能给你带来意想中的收益,可能短期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但是长远来看,你不这么选择的话,你很可能已经成为了肥胖症患者。

如果说你的身材很好,也很健康,就是想吃点好吃的,那么你心里的那杆天平会倾向于选择大盘鸡,因为轻食给你成本是巨大的,大盘鸡带给你的收益,带给你的愉悦感是非常大的,可能短期对你没什么影响,但是长远来看,你很可能成为了一个厌食症患者。

同理,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一个是你回家过着安安稳稳的工作,等着相夫教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另一个是需要你努力,有着无限可能的工作,那么两者你选择哪个呢?前者付出的成本是过着别人给你安排的好的路,丧失了自我实现的机会;后者付出的成本是安逸的生活。怎么选择呢?摸摸自己的内心,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对你来说更重要。

2、理性考虑边界量:对行为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在决策中除了吃大盘鸡还是吃轻食之外,还有你是否再吃一碗米饭的问题;在你面临考试时,你除了有考还是不考的选择外,还会有是否在多学一个小时的问题。这个多出来的变动叫做边际变动,给你带来的收益叫做边际收益,给你带来的成本叫做边际成本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以跑长途汽车为职业的人,你跑一次的成本为200元,每个座位的成本为50元,共有四个座位,此你只收到了三个人的预订,理论上一个座位的票价应该不低于50元,但是在你马上开动的时候,一个人跑过来说,我给你30块钱,可不可以顺路带我一下,你会允许吗?肯定啊,还有人不喜欢送来的钱?分析一下这种行为哈

这么看的话,你还有犹豫吗?很明显你会选择带上,因为收益是远远大于成本的。

同理,在选择工作工作时,当公司说这个工作要你经常出个差,老板经常给你扔一些和工作无关的事情,毕业时是否做管培生等等问题,你都可以用这个逻辑思考一下,这个工作究竟适不适合你。

3、对激励做出反应: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在你小的时候吃饭,你的妈妈可能会和你说,你把剩下的饭吃完了我就带你去游乐场,那么此时你吃不吃呢?大部分人是选择吃完去游乐场的,因为你付出的成本仅仅是吃掉你可以轻松吃下的不太想吃的饭。

同理,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当你面临两个城市的选择,其中一个城市给予人才的政策很丰富,另一个还没有或者相对较少的人才引进政策,此时选择哪个?你除了要考虑回家距离的成本,还要考虑政策带给你的收益,哪个更重要一些。

这是前几天看到海南的政策,节选了一条还有很长,很是吸引人啊,尤其对于创业者,你会选择吗?除了政策激励之外,通常公司还会有团建激励,定期的学习计划激励,还有一线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的隐形激励,比如你更容易遇到更多的牛人,你更有机会凭能力获得高薪等等,这些都是在你做决策时可以参考的点。

然后还想说一下风险的问题,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在一个可能给你带来高收益的行业,可能之后这个行业不复存在,现有的一切都是炒作,那么你就面临着失业的风险,此时你要学会分散风险。那我自己举个例子,做着产品、运营的一些工作,我将它依附在区块链和女性经济两个有势能的面上,即使这三个点中某一个点或者两个点崩溃了,那我也不会有穷困潦倒的一天。

最后,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终我们一生,追逐金钱、创造人脉、获得权力、积累势能、获得幸福,但是你的一生是无限享受上升的乐趣,还是有一颗星星想放到人类的天顶上。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择业与决策:做一头猪还是做一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