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一场生命在场的写作

——第六期张文质写作研修班总结

虽然知道这世界上没有如果,三天两晚的课程结束后还是会忍不住发出“如果”的感慨:如果我十年前遇到张文质……不管怎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年前张润林工作室那次邀请了张文质老师的研修活动,我因为生娃而完美错过了,而一年后的今天,我们终归是遇上了。

只要开始,从来不晚。那就从今天开始吧!我不是善于写总结的人,不能像别人那样痛彻心扉地认真写一份总结,也不像别人那样可以揪着老师的一两个点深挖。如果我一直纠结于怎么写这份总结,以何种形式来呈现这份总结,估计这份总结又会难逃胎死腹中的结局。那么,就随性而写吧,哪怕像一盆散沙,起码有,写着写着,金子也会有了。

优秀的人总是会互相吸引的。在这里,不仅张老师的“生命化教育”让我相见恨晚,他的才华让我惊叹,更多的是我看到了写作班每一位同学的优秀和努力。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写作班的同学他们如此的优秀,但他们依然那么努力、继续精进,而不能写不能讲的我,凭什么不努力呢?都说东莞人务实,而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东莞人不过是打着“务实”的旗号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师妹,当初我起点比她高、能接触的资源比她多,但她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坚持,硬生生地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同事因为这事宽慰过我:别人是专心搞事业,你是全心去生娃,你有三个儿子,这可不是别人努力能有的。说得好像很有道理,但残酷的事实只有我自己知道——如果用每天淘宝、刷小红书的时间来看书、思考和写作,估计今天能出两三本了吧。

爱迪生那句名言还有下半句“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以前的我会认为我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哪怕我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也无用,那就算吧。这三天张文质老师、钟杰老师、许丽芬老师、陈志红老师、李晓霞老师他们却让我知道“勤”能生“慧”,很多灵感是在努力中生发的,越努力越有灵感,越有灵感越努力,他们就是这样慢慢从优秀走向卓越。

我恩师张润林(请允许我不断遇到他,他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他人,而且我正是因为他而走进写作班的)经常跟别人介绍说我是他的亲生学生。可我却从来不敢挺直腰杆跟别人说,我是他的学生。因为我觉得我会丢他脸啊!前段时间,他跟我说,我是很有想法的人,但高度不够,总是想到第一步,但后面就想不到怎么做了。当时我是醍醐灌顶,因为我刚好在写幼儿园的三年规划,在写第一年年度具体目标时我很快写出来了,但第二、第三年我是怎么也写不好。我当时归根为因为生孩子、因为疫情,我已经很久没有出去外面的世界走走了。但三天的课程让我意识到,提升一个人的高度不是到外面见识就足够的,也不是单纯靠听一两场讲座就能成功的,而是要多看、多思考。而最廉价却高效的方法是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看着看着,见识就有了,高度也有了;写着写着,什么都有了。

张文质说,要走很远的路,才能遇到同行的人。其实,我写作的时间并不短的。我还记得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推荐过我的作文参加比赛,题目是《伟大的爸爸》,二稿是爸爸教我修改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不过小学阶段对写作没有什么太大的喜欢,那时候语文老师每个暑假都要求我们写50多篇日记,寒假写28篇。初中三年,语文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复印给每个同学作为范文给大家解读,托他的福,让我度过学生时代最风光的三年。师范五年参加了文学社,被逼着大量阅读、每天写作。现在偶然翻看到那段时间的文字,始终觉得是最灵动、最有灵气的。

毕业了,没有进入到理想的学校,阴差阳错地进了幼儿园。虽然我经常调侃说我没有读过幼儿园,所以毕业后就一直读幼儿园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不喜欢待在幼儿园,有些事是我们努力就能做好的,有些事却是穷尽我们所有力量都无法完成的,幼儿教师必备的五项基本技能就是,天知道那几年我有多彷徨失措、无助、迷茫。可是我得立足、我得在幼儿园“活着”啊!从事幼教工作的第二年,在我姐的鼓励下,我重新拿起了笔,尝试写教学论文。意料之中,熬夜几个晚上的论文石沉大海,园长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扔一边了。骨子里的倔强不允许我退缩,第三年,忘记是什么征文,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也投了,没想到居然拿了一个全国第一名,而且是在北京领奖,而且可以参加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而且奖品是诺基亚最新的一款手机,我还记得题目是《我和情景数学的故事》。那一次后,园领导开始关注我,而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每年都要写一篇教学论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研究别人的教学论文(刚开始是有点吃力的,毕竟写了那么多年风花雪月,一下子要写枯燥乏味的东西是难),定了主题后都会大量翻相关主题的书。我的成绩的确也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基本上每一年都有一篇论文获奖,而且从原来的三等奖到一等奖,从镇级到市级。也因此,逐渐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研究和课题研究中,在工作的第五年就从班上调到办公室。

后来,因为结婚了不得不离开原来的单位,五项基本技能一项不擅长的我凭借“会写”破格被新单位录用。别以为自此我混得风生水起,那只是别人的传说。慢慢地,我发觉我越写越低效、越写越吃力。就这样混了四年,换了个新园长,一个学期后,我被调到班上,不过很戏剧化,我上了不到几天班就疫情、怀孕然后保胎,等我大着肚子回来上班她已经被调走。然后我又回到原来的岗位上。不过这也引起我的深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将近二十年的时候没有认真、甚至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本书,每天写着自己不喜欢写的东西(估计我是张文质老师说的那一类写公文写坏了的人),现在都不会写了,因此我还无数次萌发要换工作的念头。不过,我心中一直有个执念:离职必须要华丽丽地离,足够优秀的时候离开才有足够的脸面。那如何让自己足够优秀?那就出书吧。

萌发出书这个念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从小有这个梦想,我还梦想着要出一本个人自传;二是,目前身边的人出书的不多,如果我能抢先一步,我就能占足先机,显得比别人优秀一点点;三是,我觉得我得自律点、努力点,成为儿子们的女神。

那写什么呢?我对手作最感兴趣,但这方面的受众太少了,而且对家庭影响不大,无法把一件事最大效益化。我的工作是单位家长学校的建设,而家里刚好有三个低龄儿童,把家庭教育与自身育儿结合一起,工作、家庭两不误,能把这事最大效益化。另外,现在家庭教育都立法了,三孩也开放了,尽早出一本相关的书就能抢足先机,读者对象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老师,这样受众也足够。题目就叫《牵着蜗牛追火箭——职场三孩妈妈的育儿点滴》,第一部分是“家有三孩”,记录日常点滴及反思(80%);第二部分是“来自父辈的力量”(10%),对原生家庭的描述;第三部分,“鸡零狗碎中的美好”,记录自己忙碌中的追求和兴趣爱好(10%)。框架还需要调整,主题还需要继续提炼、升华。无论好坏,总算有了一个梦想的蓝图,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反观自身的情况,我已经到了“江郎才尽”“巧妇无米”的困境,那足够的输入是必须的。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的阅读以及至少半小时的写作,每天时间虽然不多,相信坚持总会有回报的。而且,阅读和写作本身也能促进工作并提高工作实效。

感谢张文质、陈春华、钟杰、蓝淑荣、李晓霞,以及第六期张文质写作研修班的同学,你们的存在就是对我的引领和鞭策,希望我能一点一寸地坚持和努力,尽量拉进与优秀的你们的距离。

诚然,这不是一份正统的学习总结,只是我对这三天课程一些流水账般的随想。我手写我心,才是真正的生命在场。

以此,

开启一场生命在场的写作,

往后余生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后记:总算写完了这篇“总结”,写的三个多小时里,大米小米醒了三次。趁热打铁是最好了,今天不完成的话,估计明天是写不成了。然后,写作就没有然后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启一场生命在场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