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号【写】(44)顾志文:童话王国里的“审判”——学习彭凌云老师《皇帝的新装》一课设计与教学

10月28日,盐城市信息技术语文优质课评选在县一中中市南校区举行,上午第三节我有幸学习了盐城市新河初级中学彭凌云老师的《皇帝的新装》一课。整节课令人耳目一新,教者构思精巧,设计新颖,以“法官断案”这一创新形式来解读文本、构思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谈些学习彭老师这节课独特构思、精彩教学中的一些理解和体会。

一、以“审案”来创设情境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老课文,我们看惯了以往课堂的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表演能助文本解读多大作用尚待商榷)和以“新装”为主线的情节结构分析,而本课的“断案”情境创设确是独辟蹊径。

1.虚拟情境切合童话文体。

教学形式永远为教学内容服务。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载体,用新颖而适切的方式去呈现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不懈的追求。

本课教者化身为童话王国里受皇帝陛下委派的彭大法官,来审理此次游行失败责任案,两个骗子、大臣、骑士代表、百姓代表、孩子,他们都作为“犯罪嫌疑人”悉数到场,而全班的同学都作为律师团的代表,参与“审理”此案。

“童话王国法院”颁布的“公告”中的“追责”,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研读文本的兴趣,在前面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从书本中去寻找描写各“犯罪嫌疑人”的细节并确定他们的罪名。教者巧妙地把“研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抓住描写细节归纳人物性格”的要求转化为一个既庄重又有趣的“审案”过程,非常符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的特点。用另外一个虚拟的故事,去结构化本文的童话故事,与本文故事的文体有高度的契合,且为学生喜闻乐见。

2.在“追责”中解构人物心理。

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应重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品味语言,把握形象,深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彭老师设计的“对游行失败的责任追究”,实际上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各“嫌疑人”的语言动作和心理去分析人物形象,在本课中重点是分析人物的心理。前后矛盾的心理描写的分析,老师引导带领学生进行比较朗读感受人物的心理,把握“大臣”的由“害怕”到“隐瞒”再到“欺骗”的心理变化历程,众嫌疑人为“掩饰”而“欺骗”的虚伪心理。在指导中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并指导学生想象人物的不同动作感受“嫌疑人”是怎样的奉承、殷勤、巴结和讨好的。

“追责”的过程就是人物心理揭秘的过程,也是人物性格展示的过程,对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分析与把握在“追责”中水到渠成。

二、用“辩护”来揭示真相

课堂的教学应该由浅入深,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所以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螺旋上升,引导学生深度走入并理解文本。

1.“辩护”是深度厘清责任

彭老师作为“法官”在前面对“众嫌疑人”追责的基础上,按法律程序又设计了“为自己辩护”的这一环节。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再次从课文描写“嫌疑人”的语言、行动、心理处去咀嚼、揣摩人物的本性,从深层次上进一步厘清“众嫌疑人”身上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多么的花言巧语,无论有多少的无奈和身不由己,都不能成为他们骗人的理由,人性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的堕落,无法推卸每个个体的责任。这也是作品可能更深层次批判的成人世界的人性的罪恶。

2.“反转”揭示悲剧的本质。

情境的创设中,先前老师是童话王国皇帝陛下委派的彭大法官,“审理”的是游行失败追责的案件,在对“众嫌疑人”心理和性格进行深刻揭示的基础上,教者突然来了一个“反转”:“陛下是一个会承认自己上当受骗没穿衣服的人吗?”这是思维的越升,同时引导学生聚焦皇帝这个人物。

显然这场骗局中,最大的受骗者也是骗人者皇帝终于出场。学生很容易从书中具体的词句中找到依据来证明这是一个虚伪、愚蠢的皇帝。“他终究不会承认自己受骗!”“上行下效”,这才是这场悲剧的本质和真相。

三、用“诏罪”来反思现实

王君老师在“青春语文”里经常提到“教法”与“活法”打通,让所有故事都能够走进现实,映照现实,指导着当下人们的生活,带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1.跨时空比照写“罪诏”。

彭老师在教学中,别出心裁地用中国的“汉武帝引咎自责”的视频故事来比照,给《皇帝的新装》中的昏庸皇帝一次拯救童话王国的机会,给这个虚伪荒唐的成人组成国度的国王一次拯救自己的机会,那就是写《罪己诏》,这一设计巧妙的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这样的写作其实是皇帝的反思,更是对文中“众嫌疑人”人性的深刻反思,是另一个角度对文本的再次解读和深入理解。

2.不泯“童真”勇说真话。

寄托着作者良好社会愿望的孩童,他才是童话王国的希望,其实也是那个社会的希望,更是童话作者为那个虚伪社会指明的一个新的唯一的方向。

虽然说真话有时可能要付出代价,但是,安徒生告诉我们的,也是这堂课老师教学告诉学生的,“要勇敢面对自己的真心,拒绝虚伪自私,敢于说真话,永葆一颗真心。”这才是保全童话王国,也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必由路径。

此外,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可圈可点的细节和设计还有很多。譬如:

一、两次及时纠错。

一次是学生回答骗子的骗术用的是“激将法”时,老师立即予以纠正,指出这是“钳口术”,并解释“激将法”是故意刺激他人,举了《西游记》中“猪八戒激将孙悟空”的例子来证明;“钳口术”就是要让所有人闭嘴,不敢说。

第二次是分析人物心理的时候,全班同学回答是“虚伪”,老师立即明确指出,“虚伪是他的性格,心理应该是害怕。”

两次纠错都及时、准确、有效。

二、两次精致引导。

一次是大臣们“辩护”:“自己说假话是迫不得已,为了保全官位。”老师正面引导说:“我们不说真话就一定要说假话吗?沉默有时候也是助长罪恶的方式,但是,肯定比说假话要好的多。”在最大限度上引导学生人性的向善。

还有一次,老师问:“有没有帮骗子来辩护的呢?”有学生回答说:“就是因为皇帝太爱美了,被骗子抓住了人性的弱点。”老师立即引导说:“任何人不能利用别人的弱点去欺骗别人,这是做人的底线。”这无疑是在告诉大家,骗子连做人的底线都没有了,又是在引导学生人性的向善。

三、两次精彩反转。

第一次的“反转”是原来皇帝委托“我”这位法官来审理游行失败的追责案件,当所有嫌疑人的责任一一落实之后,老师”反转”问:“陛下是一个会承认自己上当受骗没穿衣服的人吗?”这一反转是一次思维的反转,是一次人物形象分析的深入。

第二次“反转”是老师总结问:“游行大典这个骗局如果要继续进行下去,唯有把说真话的孩子嘴堵住才行,但是,这个国家就没希望了。如何让这个童话王国继续存在,让这个国王有改邪归正的机会呢?”这一次的反转是让童话中的皇帝学习中国的汉武帝反思自己,这是教者的良好愿望,也是童话作者安徒生心底的声音。

总之,彭老师的这节课,从教学构思和教学过程的实施看都有很多精彩之处,值得学习借鉴,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精心选取教学内容,不在浅水中兜圈子,教在学生需要处,着力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是一堂有思考,有结构,有设计,有成效的语文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5号【写】(44)顾志文:童话王国里的“审判”——学习彭凌云老师《皇帝的新装》一课设计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