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叫我高高
学生知道我喜欢书,特意买了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欢》送给我。对了,还送给我两盆花,一盆金枝玉叶,一盆海棠。
金枝玉叶因为好养,我留在了窗台,花开得格外繁密,星星落落,很养眼;海棠花可不好养,为了不辜负孩子们的盛意,我端给母亲了。母亲最爱花,也最会养花,很是高兴,相信她定不会辜负它的花期。
林清玄的书我很喜欢,以前也读过他的文章,文如名字,清凉、玄妙。很有禅意。
翻开书,娟秀的铅字,比平时的书字迹还小,想必是为了契合《小千世界》这样的深刻意境。
墨香清脆的纸张,加上字里行间的清明豁达,含敛深厚,让人的心仿佛也装着原野芳草,装着生活的安然。
温柔半两,从容一生。
可惜写《桃花心木》的人,已经离开了我们。
林清玄说:“人间有味,最是清欢”,还说“第一流人物是在尘世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的人物!”
读到这里,忽然间,就会对你疏淡俭朴的生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与体会。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清欢是内心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在乡下,我曾多次与头顶的云相逢,它从人家低矮的屋檐飘过,从交织错落的电线杆上飘过,一大朵一大朵,蒸腾而又旋转,神秘而又悠远。
我从村东一直追到村西,它与我若即若离,仿佛它是为我一个人来的。
有些闲适疏淡的生活,是需要你一个人去发掘的。
秋天的黄昏,田地里却有着别样的风景。在田里收割玉米的人,不会发觉它的美。夕阳西下,那些顶着羽毛般白穗子的枯草,成了灰蒙蒙的一片,最后变得湿漉漉的。月色连同水汽一同到来时,人们正疲惫地走在归家的途中。
远处村庄里的灯火若隐若现,苍莽又寥廓的星空下,你成了一粒渺小的尘埃,甚至不及一棵树,可是又什么关系呢?
人们在收割机停歇时,依然会在夜色宁静时听虫声唧唧,秋天的野蒿会让人的嗅觉变得格外灵敏,会让你的耳朵与心一同醒来。
那种妙不可言,只有静默不语的人更能体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如今很多人为了寻找清欢,寻找一隅欢愉,不惜跋山涉水,不惜快马扬鞭,舟车劳顿。
可是,我们总是要回归生活的,当我们再回到现实,回到嘈杂的人海,我们的内心还是否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呢?
我想再也没有任何文字比林清玄所写得更好了:
在燥热的暑天喝一杯茶。
在雪夜的风中看一盏烛火。
在黄昏的晚霞里观夕阳沉落。
在蝉声高唱的树林里穿行。
在松子掉落的深夜想起远方的朋友。
就如同我,在这静谧的秋夜,在这文字的世界里,静静地享受时间的香气,感念学生对我的深厚情意。秋的寒凉不曾侵蚀我的身体,反而让我更喜欢这份独有的静谧。
其实,我们不必把心灵寄托给远方,尘世里一切,都可以让我们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去书店,我们会遇到一本自己心仪好久的书,书面简洁又颇为古意,让你爱不释手,这个时候的时间都是带着香气的。
偶尔去爬山,听松子从丛林里掉落,我们不忘把它带回家,同时也携回了松林的香气。在长堤上,看秋色漫天,听啄木鸟刺啦啦地啄着一棵老槐树,我们的心灵就会变得轻盈而又盛大。
清欢是物质追求外的欢愉,它舍弃了世俗的追逐与欲望的捆绑。
夜色阑珊,当我们漫步于灯火辉煌的河堤,看到烤玉米的女人,正风尘仆仆地在寒凉的秋夜里,等待顾客上门。她年迈的母亲蹲坐在她的身后,人来人往,她的眼眸没有秋夜月影,没有微寒怅然,只有她的女儿,只有爱与安稳。
生命的某一个微不足道的场景,总会触动我们柔软的心灵,把爱注入我们的心灵。
我感觉,这场景亦是清欢。清欢有内心的满足,亦有对生活的热爱。
最喜欢林清玄的一句话:心是一切温柔的起点,愿我能常保这一切温柔的心情。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柔软的心,在夜深人静时,可以拂照清风明月,也能拂照生活中那个狼狈不堪的自己。
在我们的世界里,每一个季节都应该有一棵葳蕤茂盛的树,亭亭如盖,可以容纳人生的温暖,亦可以恭迎人生的寒凉。
在这棵树下,我们可以品雪沫乳花,尝寥茸蒿笋,月到天心,风拂水面,自在安宁。
一颗纯净简单的心,是最难得的。它不仅仅能装下山川青空,悲喜交集,更能装下温柔而又平和的落雨。
当我们的心足够简单纯粹,足够随缘自足,我们就可以无畏地说,我们什么都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