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人生

这场瘟疫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十四亿人被困家中,七万多人被确诊,两千多鲜活的生命消陨于无形,多少个家庭因之而堕入困顿,多少人奔赴疫区冲锋陷阵。而更多人一天二十四小时都陷落在疫情里,被手机绑架,深陷朋友圈不能自拔。我们的眼睛里、耳朵里、头脑里充斥着太多的关于疫情的是是非非,除了讨论这些问题,其他的无暇顾及。这显然不是正常的生活状态。原本的我们是要干什么?我们已经被生活改变得太多太多,到底怎么做,才最大限度的是我们自己呢?

作家野夫在一篇文章里介绍说,问.戈. 中坚持读书、思考甚至写作的少数青年,基本上成了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的首批胜出者。现在这种停滞不前的生活才过去两三个月,远不能与那恢弘的十年相比。但人的生活因此而陷入无序状态,人的情绪进入焦躁状态,人的思想坠入混沌,则是相通的。

以前说现在的社会都太浮躁,而今才是浮躁的经典时刻,人命关天,稍有差池,就会酿成大祸,这时,谁能安之若素、心静如水呢?手足无措,惶恐不安,谁也不知道这个状态会持续多久,不知道灭顶之灾离自己有多远。

毋庸置疑的是,灾难迟早会离去,只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等到阳光灿烂的那一天。这就是浮躁的根源。在这浮躁中,我们得历练自己,努力让自己沉淀下来。如何沉淀自己?不能不加思考,人云亦云;不能只看表面,要有自己的判断。比如,2月1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武汉市要多渠道尽快增加隔离床位供给,对“四类人员”加速分类集中收治或隔离,确保救治设备和防护用品向重症病例治疗集中,保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段话的意思实际上是拨乱反正,说明此前武汉的抗疫工作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而且,现在的新闻,即使是同一件事,不同的来源,都会有不同的表述;即便是同一来源,不同时间的报道也会有出入。也就是说我们无论从哪个渠道得来的消息,都不是该消息所反映事实的全貌。这时,只会识文断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什么?需要有对社会的认知、基本的逻辑判断、价值观的取向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判断出我们接收到的信息的真假、美丑与善恶。

说到底,如何修炼内功,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有自己的本色,不至于迷失自己?我以为,在一片纷扰中,依然有清醒的头脑,有执着的追求,能看到自己奋斗的方向,且能为之持之以恒,付出不懈努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不算鸡汤,而是至理名言。我们都可以想一想,自己的初心还在吗?斗志还在吗?能否像野夫老师的朋友那样成为后瘟疫时代的胜出者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