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独立的快乐

记忆中,小时候我家里挺穷。

我第一次见我妈哭,就是家里欠费停电她抹着眼泪打电话喊我爸交钱被我爸吼哭的。那时候我们住在泥瓦房里,只有一盏昏黄的电灯,屋子四角残旧的木梁上都是蜘蛛网,蚊帐外还时不时有蜈蚣爬过。交不出电费那几天,我们只能靠蒲团扇和蜡烛度日。

上小学六年级时,我还穿着我妈的旧衣服,背着一个磨起毛的旧书包。大概是我艳羡的目光太过炙热和明显,我的同桌,那位颇为富裕的女孩子给了我一个旧斜挎包,看着我大喜过望的表情时她的眼神很复杂。十几年后我翻出那只就算在当年也是过时款式、明显是被原主人用坏淘汰的包,也似乎有些读懂了当年的她的眼神。

高中毕业之后,家境稍好。父母对我颇为纵容,大学时家里每个月给我的零花钱不少。除去生活日常开销,我还喜欢买贵价的护肤品化妆品、动则上千的小裙子和各种奇奇怪怪的二次元爱好品。那时的衣服款式现在看来真是有些惨不忍睹,风格奇特不说,品味是真谈不上好。上百款护肤品折腾下来我的脸也没变好看,积压的化妆品不是送人就是过期淘汰。有些东西甚至买回来就一直压在箱底直到扔掉。

一个月花费一两千块钱,虽然谈不上奢侈,但也是浪费。那时总觉得自己内心有个很深很深的空洞,就想拼命花钱将它填满。

后来我才意识到,在珠三角大城市里,我依然是个穷人。

大学毕业后父母希望我回家做个教师,但我一心想考研,找房子才发现租金每月上千。我性子倔,不想低头向父母要钱,于是寄住在一位好心的师兄的旧宅里。有一天,师兄的父母忽然上门。他们满脸笑容地把屋子里里外外走了一遍:“哎呀煮饭烧水都要开抽油烟机不然对身体不好”“你看这个窗户平日里就不要打开了容易积尘”“洗手间里马桶的抽水泵有些坏了要小心着用”。

几天后师兄深夜给我发了几条短信,大意是他父母觉得厨房油烟重、窗户尘多、洗手间马桶坏了所以需要重新装修一下,最后是希望我本月底能搬出去。我连夜打包好所有的行李,第二天找了中介看房。搬家那天,我还为“搬行李上楼是否要加收费用”跟满身汗味的搬运工大吵一架。把十几包行李硬杠上5楼,关上房门站在乱糟糟的杂物堆里,我腿一软,蹲在原地哇哇大哭起来。

领到第一笔工资时,我忽然明白到所谓“经济独立”的滋味。

我开始变得“节俭”。常用的护肤品换成了最平价的款式,买衣服追求通用性强的基本款,囤得最多的不是手办和小裙子,而是洗衣液、沐浴露、卷纸和牙膏。

同时我又开始变得“奢侈”。我租住在市中心附近的住宅区,毗邻市场、商圈和交通点,电梯房单人间。虽然房租比边缘地带贵上一倍,但我每天步行上下班、买菜、遛弯,节假日看上一整天的电视,吃饱倒头就睡,睡醒买个菜偶尔顺带捎束花,晚上睡不着还可以起来看书听歌玩电脑,觉得小日子过得可滋润了。

虽然,关于“穷”的烦恼依然很多。

每个月给父母的钱只能替他们分担一半的新房月供贷款。

掏出3k给老爸买手机的时候表面潇洒内心滴血。

假装不再喜欢买小裙子又经常偷偷刷淘宝对着新品流口水。

面对月入三万的好基友大喊“我这个月存款又跌破20万了”恨得牙根痒痒。

还时常为买不起自己的车和房子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但至少,不会再有人能随意将我扫地出门。

经济独立快乐吗?实在太快乐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独立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