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人生几大难题的智慧

我们如何获得想要的东西,如财富、地位?

我们如何透过外界的假象,看透事物的本质?

我们如何消除内心的虚妄,本真的生活?

我们如何在嘈杂的社会中获得内心的宁静?

很多人很迷茫,他们想要的总是得不到,什么原因呢?

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目标不清晰,可能是不懂实现的方法,可能是看不透事物本质,可能是缺少逻辑思维能力......

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的因素太多太多。

但是,有一个东西,可能囊括所有这一切,也就是说,你拥有了这个东西,就能解决生活中几乎一切问题。

它就是“智慧”。

有人说,智慧不就是知识吗,多看书不就行了?

其实,智慧并不是知识。

知道而易行,慧也。

智慧是能够克服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把复杂的知识切实地付诸实践的能力。

所以,并不是人生太复杂,而是我们缺少智慧。

接下来,就看看智慧是如何化解人生难题的吧。

工欲善其物,必有舍得之功,减繁方能存简,去次方能留要,故善舍者不弃,存留简要,以求大成之功,大成者,必有所失,以其善舍,方有善得之成。

舍得有两个要义:

1.舍得舍得,先有舍才有得。

很多人的问题就在于总想一味地获取,而忘记了只有先付出才会有回报。

2.舍得是一种选择。

人总是很贪心,什么都想要,可往往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必须学会做出取舍。

取什么?舍什么?怎么判断?

取舍的关键在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

这里面有一个二八法则:

20%的工作能带来80%的成果,而其余80%的工作只能带来20%的成果。

所以,选择对了,抓住本质能够既轻松又有效。

树生百尺,各得其位,鸟兽相依,自知高下,不唯己意,方可消障,知自及人,方能去碍,故知内者,不执于己,睹他物而及己身,以其识内,而得知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意识,我们要知道且容许他人的不同,比如:意见、想法。

有人会问了,就算我不容许,他人也会依然不同啊?

是的,我们控制不了别人,也没有人喜欢被别人控制,因为人都是有自由意识的。

其实,看似是在说他人,放过他人,实际是在说自己。

我们如果过于执着、偏激,就会去干预他人,这势必会带来他人的反抗,一来二去,矛盾就会激化升级,徒添无谓的烦恼。

所以,我们自己要意识到不同这件事的客观存在性,要有自知之明,放过别人、放过自己,懂得求和不求同,先把自己搞明白才能推己及人,发现普遍规律。否则只是固执己见,一厢情愿罢了。

马行千里,饱食而足,兽积余粮,不逾寒暑。知其用度,不求百年之功,不穷一己之力,不取万丈高台,不穷物之用,是故去外欲,知止而为,以得行定,行定则妄消。

“胜物则穷”,我们要有俭德。

什么是俭德?

取用有度,恭让而行,不穷物力。

当我们有了俭德对事物就有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把握,而不是任由虚妄之心去无限度地扩张自己的行为。

当我们的行为有了节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心性得到了控制。

倦鸟归林,以求居之所,群狼相聚,以谋食之得,是欲意静,先得身安,居有定所、食有常供、衣可易季、家有余财,身安不足,则意难为静,故,不弃实,意不为虚。

欲求心安,必先身安。就像你不能要求一个连温饱的物质条件都达不到的人,总去追求精神方面的高度吧。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有”和“无”的两个方面,简单来说就是有形的一面和无形的一面,这是事物的“一体两面”。

而且,有形的比较容易做到,所以要先实后虚,虚实结合。

寒暑易节,冰散花开,夏秋风霜,冬雨化雪,人察自然万遍,方可淡然而观。人尚淡然,余不以为然,淡而不然,可得万物之机,观世百遍者,淡然而漠之,观世万遍者,知其黑守其白,了然无所驻,一如初见。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万物,经过长时间总结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当看透了事物的本质,人就会开始追寻精神上的享受,觉得自己已经看穿了一切。

但是,有的人经过更长久、更多次的观察却发现了规律中的不一样的变化与生机。

这时候的心态就不再是那种看穿一切的漠然,而会变成了一种欣然平静的感受,一切都在生生不息之中悄然无声地变化。

《道德经》说:

道可道,非常道。

规律是可以被掌握的,规律又在不断地变化。

所以,观世万遍可观日月如初见,听众生如初闻,触诸物如新知,一如初见。

总结:善舍者善得,知内者识外,行定则妄消,身安则意静,观世万遍,方得一如初见。
image.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决人生几大难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