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14 | 第116篇:去情绪化情感连接策略——《去情绪化管教》读书笔记3

去情绪化管教的的第一步是建立情感连接,让孩子感受到被感受,并且明白无论他们做什么,爸爸妈妈都会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

作者将去情绪化情感连接总结为一个循环:

去情绪化情感连接循环
  1. 表达安慰

包括语言安慰和非语言安慰。后者有时甚至能表达的更多,并且亲切的肢体接触,还能促成孩子大脑的化学变化。抓住孩子的手,轻抚孩子的后背,温柔的拥抱都可以让孩子放松下来。

在萨提亚的《新家庭如何塑造人》里她建议父母和孩子视线平齐,能更好的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在这本书里,作者也赞同这一说法,并且进一步强调,为了避免让孩子感受到威胁,我们应当低于孩子的视线,摆出放松的姿态,这样更能传达出平静的信息。而这一方法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当我们摆出这样的姿势时,也有助于让自己平静下来。

其次,要注意语言和非语言的统一。不要说违心的话去迎合孩子。当这两者矛盾的时候,孩子会本能的相信无声的那个。就好像我们走进一家商店,店员即便嘴上说着“欢迎光临”,却皱着眉头,眼神还往你身上上下扫视,会激起你本能的反感一样。

  1. 认同、认同、认同

认同主要分两步,一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二是教会孩子他此刻的情绪是什么,最后认同这些情绪。我自己最深刻的例子还是说服宝宝吃药,在他觉得药不好喝而不愿意喝的时候,不是说“就喝一点,很快就不苦了”或者“不苦的,妈妈一口就能喝完”之类的话,而是用力的认同“对啊,这个药好苦啊”,再认同他的情绪“宝宝一点都不想喝”。

要注意的是,认同≠赞成,认同是为了把孩子带出当下的情绪,然后再纠正他的不良行为。我认同你的愤怒,但是不代表我同意你可以随意的拿走小伙伴的玩具或者去伤害别人。

  1. 别再说了,先听吧

说的太多通常是家长的通病,好像只要我们说的够多,孩子就能改正似的,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当孩子感到愤怒、受伤或者失望的时候,他的上层大脑也就是理性脑通常处于关闭状态,而过多的言语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拿成人来说,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难道希望别人对我们说“别难过了,不是什么大事”,或者“谁谁也经历过这种事,过不了多久就忘了”吗?这个时候闭上嘴,听听孩子的想法才能帮助他平静下来并且了解他内心的想法。

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会反反复复的重复相同的几句话,作为家长这时要做的就是不争论、不说教、不辩护、不指导,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抒发。

  1. 反射你听到的东西

反射将我们又带回了情感连接的第一步:表达安慰。这一步是让孩子知道,我们听到了他们说的话,然后将他们说给我们的话传达回去。好好的进行这个步骤就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倾听和理解。还有一个好处是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注。所以在反射的时候不要分神,不要一边玩着手机或者做着其他的事情,而是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和孩子保持视线平等,看着他的眼睛,表现出你的关注和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114 | 第116篇:去情绪化情感连接策略——《去情绪化管教》读书笔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