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良心理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身”和“心”是一体的,互相影响。如果心情持续不好,身体也会出现问题。比如长期焦虑、抑郁等会导致食欲不振、肠胃疾病、冠心病等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还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免疫力。
Tips:面对严重疫情,稳定情绪、调整心态,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有利于预防疾病。
二、在这场疫情中,人们会出现那些不良情绪?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基本上所有的人都会产生“应激反应”,主要有:
1、情绪上:焦虑、恐惧、抱怨、委屈、愤怒、失望等,情绪起伏更强。
2、认知上:扰乱自我价值感,认知歪曲,做事开始犹豫不决。
3、行为上:开始逃避、退化、依赖行为,甚至出现了敌对、攻击行为,自我感觉无助和可怜,也会出现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
Tips:如果类似情况持续超过一周以上,或影响了正常生活或工作,须及时向专业的心理人员或向医疗部门求助。
三、在这场疫情中,心情总不好,会不会得“神经病”?
首先,心理学上没有“神经病”这个概念,你所说的“神经病”或许是“精神疾病”或“心理失控”。
其次,心理疾病也是病,及时就医是可以康复的,不要避讳就医,更不应歧视此类人群。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情绪波动是自然现象,所有人面对疫情都会有情绪波动,事物完事,人无完人,你所应该做的就是要学会去接纳。
Tips:在合理范围内的情绪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对于自己的不良情绪应可以接纳但不要纵容。
四、面对疫情,最近一直极度恐惧和焦虑,该怎么办?
在这段期间,你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比如听音乐,看影视剧,和自己爱的人聊天,室内运动等等,专注于做自己喜欢且健康的事情。
Tips:若仍不能放松下来,可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跟着专家一起做放松训练。
五、一直浏览到各种疫情信息,总感觉会有更糟糕的事情要发生,我该怎么办?
每个人一生下来就会出现两个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这两个本能一个代表“战斗下去”,一个代表“算了放弃”,两股力量相互争斗,于是就会焦虑倍增,产生遇事不知所措,盲目从众的心理。尤其是现在信息化越来越繁荣,这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人未必就是有利的。
Tips:控制看此类信息的频率,一切以官方信息为准,防止“信息过载”,不要被“贩卖焦虑”的不良商家绑架。
六、这段时期,总是忍不住拿新冠病毒症状跟家人和自己对比,越看越焦虑,这正常吗?
可以说这是不正常的。你的“意识狭窄”就是:当你遇到病情,首先选择的不是去医院诊疗而是到网上寻找“类似”的答案,越看越像,然后变得疑神疑鬼,然后在身上找到更多符合的“症状”。
Tips:这种现象叫“自我参照效应”(详见百度),如果持续过久,就会破坏心理系统平衡,情绪失控,躯体免疫力下降。
七、“自我隔离”期时间太长,心情郁闷,睡不好觉,我该怎么办?
在这段期间,你可以做以下事情:
1.陪伴老人、爱人和孩子。把平时忽略的爱情和亲情补回来,把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向爱人和家人说一说,唠唠嗑。同时也要接纳家人的这种“应激情绪”。
2.修身养性,回归自然。利用忙里偷闲的时间,体会最原始的心里感觉。可以做正念内观、集体打坐、心理绘画、品茶下棋等等,避免“心理枯竭”。闲余时间,可以做做家务。只有修身齐家,方能继续治国平天下。
3、网络社交,游戏聊天。把现在负性情绪转移到游戏或者社交中,不让自己胡思乱想,也是一种健康的宣泄方式。
Tips:注意,越是在非常时期越要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身边的人,也才能服务社会。
八、身边有人已经被感染,甚至有人死亡,莫名的恐惧和无助,我该怎么办?
在这种环境中,你要做到以下两点:
1、抗疫时期,你要相信科学,相信政府。面对一种灾难,可能过程比较坎坷和痛苦,但一定会过去的。这种倒霉恐惧、孤独无助的负面心理,不利于对抗疾病。
2、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主动寻求帮助。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心理方面,你都要积极主动的寻找医生帮助你了解目前的状态是否健康,听从医嘱,不要因为害怕而自我放弃。
Tips:在此,借用一句经典的网络流行语提醒大家: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坚持,才是胜利,加油,奥利给!
九、这段时间,想在家学习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安抚家人,有什么好的意见吗?
面对网上漫天的心理学知识,你都可以去学习并为己所用,但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权威的机构或专家的心理学科普。比如心理专业的学会协会、专业心理学教学科研机构、知名心理学家、专业心理学刊物等。
2、合理期待,亲身实践。因为心理学流派繁多,相互之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差异较大,非专业人员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检验,看对于自己是否有用。
3、学以致用,升华自我。经历了这次的疫情及抗击过程,甚至被隔离、治疗的日子都是一生宝贵的成长经验。身处疫情的冲击中,你要本着实用主义、拿来主义的态度,学习相关知识,更有利于权衡利弊,为社会造福。
Tips:学不在多而在用,我们要将学到的心理学知识融会贯通,为身边的解忧排难。
十、怎么样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
持有国家二级或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或国家承认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应用心理学方向的学历证书,或卫生系统的心理治疗师、临床精神医学职称证书,或临床方向心理学科研/教学职称。从业者须至少具备前述一项证书。
写在最后的话:
科学防控坚定信心,
就是抗击疫情的最好疫苗。
众志成城,没有我们过不去的坎。
中国加油!世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