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

      《解忧杂货店》高一时 看到同学读这本书 我随手翻了几页 没有读下去 身边许多朋友喜欢东野圭吾的书 打算以后也认真拜读一下他的作品 不是从众 有时候喜欢去接触你喜欢人喜欢的事物 有天 即使天各一方 你们还是保留着相同的习惯

        听说《解忧杂货店》拍成电影了 因为不是原著党 没有太多期待 没有为它买一张电影票 曾在寝室点灯看过《悟空传》在看到拍成的电影 心里还是有些唏嘘 所以不太建议原著党 太关注的的电影IP 先入为主的观念 总会难免给你带来落差

      据说除了名字 和东野圭吾的作品没有任何相似 据说评分很低  今天还是看了一下 很喜欢 我觉得对我而言 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 我喜欢上世纪90年代的感觉 无论是街坊邻居围在一起的四合院 摆满CD的音像制品店 还有唱着慢歌的喧嚣舞厅 再加上年代感的滤镜 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故事真的写的很好 一层一层剥开 我以为是蒙太奇的叙述 原来是互为关联的一个整体 背后又是一个很浪漫的爱情故事 彩虹之家和解忧杂货店 他们之间一定有什么连接着 两个老人的庇佑 和一群在人生中遇到瓶颈的孤儿 有逐梦的音乐家 有成功的画家 有蜕变的企业家 他们的命运受到彩虹之家和解忧杂货店的影响 通过一封封来自过去和未来的信 缓缓叙述

      看到了天灾人祸  但在不幸中 总有幸运在生长 最令我感动的 应该是陌生人间的信任和照顾  杂货店的爷爷为别人答忧解惑 还在担心自己的建议会给别人带来不幸 善良而有分寸最为可贵 淳朴而细腻

        这个世界需要心灵鸡汤 我们很难保证 在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里 总有一束阳光照进心里的那扇窗 在迷茫困惑的时候 总想找一个人诉说 尽管心里有了答案 也想找一个倾听者 最好是个陌生人 你可以接受或者不接受那个建议 不会滋生太多的顾虑 如果你是那个陌生人 要保持最大的善意和最合适的理性

      从小到大 应该是说从四年级学会写书信体 我就写过很多信 有对爸爸妈妈的想念 写好贴在床头 有毕业对朋友的不舍 写好夹在自己的书里 有对现在境遇的不公 写好不知丢在哪个角落 后来找不到信 也记不清是为什么事而去抱怨

        写信 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 无论是写给他人 还是留给自己 无论是宣泄还是感恩 在落笔的瞬间 思绪也在慢慢捋清 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更为理性和客观 

      说得神神叨叨些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可以宣泄 一种是酒 一种是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忧杂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