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庆上最尴尬的一幕曝光,但这一次真的不怪她们

01

前天,清华大学举办了110周年校庆,很多优秀毕业生都回母校庆祝。

一位作家兼清华校友,却在网上晒出了一段校庆表演上女学生们跳舞的视频,引起热议。

这些小姐姐们身穿金黄色的亮片流苏吊带裙,脚踩黑色的舞鞋,在铜管乐队的伴奏下舞动。

这位作家言辞激烈地批判道:“看不出艺术的美感、青春的性感、运动的力量。

编排之拙劣,表现之粗糙,配乐之尴尬,不看校名和背景的大礼堂,还以为是坟头蹦迪、赶集卖艺、洗浴中心开业。

别的大学我就不说了,自己的母校,失望。”

说实话,这样的批判有点太过严厉刻薄了,甚至有些上纲上线的味道。

女孩们本来就不是专业舞者,在学习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能编排出这样的舞蹈已经是尽心尽力。

跳了尬舞的学霸依旧是学霸,她们在其他领域吊打了多少只会尖酸评价的网友。

但这支舞蹈的效果,着实令人感到惋惜,很多人觉得“尴尬”,“不敢相信是清华学生的水平”,想必不是这些小姐姐们的本意。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其实小姐姐们长得都挺好看,舞蹈追求的应该是复古的百老汇爵士风格,但为什么放在这种场合违和感这么强?

首先,这支舞如果放在夜晚,在有灯光加持的大舞台上表演,效果肯定会好不止一倍。

但在白天的校园里、后面是大草地和铜管乐队,还有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大礼堂,和这类风格的舞蹈实在不搭。

其次,女孩们的服装,金黄色流苏吊带短裙和黑色尖头鞋,在这种场合实在很难穿出高级感。

对比一下隔壁北京大学的校庆表演,类似的场景,穿简单的T恤牛仔裤就显得朝气很多。

太可惜了。看了那么多嘲讽的评论,真心心疼这些女孩们,花了那么多心力去排练,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但凡社团的组织者、活动的审核人能在审美层面给予一些指导,也不至于让妹子们这样被吐槽。

然而,多少人因为从小的教育和美绝缘,只懂好好读书,成年后又浸泡在缺乏美的环境中,也难怪审美能力匮乏却不自知。

02

吉林大学的一位教授李晓,曾发表过一篇这样的演讲。

他说:“今天,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中国人的标准,基本上就是服饰与行为。

相对于其他亚洲人,中国人的服装搭配比如衣裤、鞋帽、鞋袜等的搭配基本是不合体的,远远一看便知道是中国人。

在亚洲人里,韩国人喜欢穿着鲜艳,穿的素雅且搭配合理的多半是日本人。”

他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在校园里,他发现很多男同学在毕业时,随意的穿着简直让人心生怒火:

下面穿着一条大短裤,露着带毛的双腿,脚踩一双拖鞋,身披庄严的学士服满校园乱窜。

这样美吗?对学校、对知识、对自己坚持了好几年才拿到的毕业成果尊重吗?

审美愉悦,正在成为我们时代的奢侈品。审美力的缺乏,是一种新型的无知。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中国很多东西看起来缺乏美感和质感?”

有人回答:“狭隘的实用主义,让糟糕的设计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使我们无处可逃。”

确实,放眼望去,我们处在一个没有审美情趣的低美感社会中:

比如,这是公司或门店开业时最常用的横幅、竖幅和标语形式。

简单粗暴的大红色,又大又粗的字体,只考虑醒目吸睛,却没考虑到是对路人视觉的暴力污染。

比如,这是市面上销量最好的饮料之一。

用美女身材图为卖点,红、黄、蓝三种高饱和度配色的产品包装,实在土味十足。

比如,这是在书店、文具店里经常能看到的卡通造型圆珠笔。

丑到不忍直视的脸部五官,奇葩的比例,小孩子拿在手上写作业真的不会做噩梦吗?

比如,这是街头巷尾最常看到的宣传单,无数设计师们正在用它做模板。

杂乱无章的素材堆砌,字与背景看得人眼花缭乱。

比如,这是城市里被统一改造之后大为推广的招牌形式。

小吃店配上黑底金字的招牌,竟有种阴间的味道,一排过去可谓丑得整整齐齐。

比如,这是国际品牌巴黎世家认为迎合了中国人口味而推出的新款包包和广告。

大红色的包上印着“他爱我”这3个大字,背景的山水图和大红大绿的花草代表了这个品牌对国人审美的理解。

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奇葩建筑、土味家居、千篇一律的整容脸......

对美的麻木、对实用性的追求、美学教育的缺失、土味低俗文化的流行,都在让我们离提高审美的道路越来越远。

03

暖暖妈曾在文章里分享过这样一件事。

闺蜜楠楠,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小时候穿的要么是哥哥留下来的男生衣服,要么是宽松不合身的棉绸大衫。

有一次在学校,新来的老师竟误以为她是男生,同学哄堂大笑,楠楠无地自容,暗自心碎。

后来上了中学,父母又敦促她不要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好好学习才是正事,不能分心。

于是,敏感又脆弱的青春期里,楠楠的内心充斥着自卑,一直觉得自己与美绝缘。

遇到想要的东西不敢争取,遇到美好的事物只敢远观,遇到喜欢的人就认为他肯定不喜欢自己。

这不就是在追求实用主义、缺乏美学教育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缩影吗?

季羡林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

我们的生活是粗糙务实的。饭菜随便用油腻又缺乏营养的外卖对付一顿就行,出租屋里即使垃圾遍地也懒得收拾,穿的用的更是与时尚绝缘,实用就行。

我们的教育是急功近利的。现在的内卷已经到了幼儿期,学奥数学英语学编程,填鸭似的不停往孩子的脑袋里灌进更多的应试知识。审美教育?不存在的。美术、音乐等与审美有关的课程都是副科,还经常被占课。

我们的娱乐是浅层庸俗的。播放量最高的永远是明星丑闻、带货直播、网红揭秘、狗血闹剧,看完之后没有留下丝毫深层思考。

现在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审美水平却依然令人担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学作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提出:娱乐感和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设计感、意义感等,都是引领未来的能力之一。

而这些能力,与一个人的审美水平有着很强的关联。

可以说,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未来的竞争力。美学教育,刻不容缓。

愿我们都能在平凡生活中,也能拥有感受美的能力,拥抱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共勉。

作者:小椰子,人气专栏作者,椰子陪你一起读书。已出版书籍《你的自律,给你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华大学校庆上最尴尬的一幕曝光,但这一次真的不怪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