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心灵深处的一课(z)

早上上班路上听唐老师语音,忽然感慨良多,要有很多可说可写。到现在在公司安静下来,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脑洞忽然大开:微信要是像那个语音输入记录功能,升级出一个思想记录功能就好了:)

唐老师说,如果你生命中缺乏什么,可能是因为你并非真的想要它,你更爱其他的东西。从这个主题生发出去,举了好几个例子,比如对待孩子,对待老公。这让我忽然想起,几十年前的我“霸凌”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小表妹的事。在小时候住的小区旁边有个大公园,我和表妹在那里玩,天色偏暗了,小表妹感到害怕,不停的叫我:彬姐、彬姐,我躲在柱子后面跟她捉迷藏,到后来就升起一种阴暗的快感:她越害怕我越要躲得厉害,不是跳出来安慰她,反而对她的害怕感到隐隐的不可言说的快乐。现在想来,那是不是也是一种爱的畸形:我很爱我的表妹,却要让她感到害怕,让她哭泣,自己才觉得舒服,因为自己也曾那样恐惧、无助,那样需要别人来安抚,我在表妹身上重复自己的模式,得到安慰。对远在杭州已经当妈妈的表妹说声对不起:(

对待老公也是,明明我是想要他的爱,可是我却对他说滚。但看了李雪的几篇文章,又有些迷糊,李雪说,去他的经营亲密关系,她和男朋友经常互骂甚至互殴,还越来越亲密。这也让我真有点缓解对老公的歉疚情绪呢。也许这也是一种我们互相习惯的方式,他也知道我想要什么。

唐老师最后拿我的故事举例,说我纠结于教训儿子给姥姥道歉,其实真正应该做的是,我自己作为女儿,给老妈认可和陪伴。感谢唐老师的指点,我做到了这部分,儿子也最终给姥姥道歉求得了谅解。而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是多么的难受。希望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智慧,遇到这些情况不再手足无措。

今天跟一个卖东西的微信群群主投诉了她卖的乒乓球练习器缺了一半的主要零件,其实并不是要索赔。我告诉她本来我不想说,一是我收到之后好几天才打开盒子的,不想再争执,二是我看到她还在卖这个东西(微信群是那种当日预订限量团购,一天卖几种商品,每天都不重样,过一阵会回头卖以前卖的比较好的产品),觉得她需要提醒大家及时验收,不然可能会被不好说话的客户投诉。

这个群主我认识她就是她张罗一个心理课,后来开始组织一个群卖爆款,所以她以前和我的交流让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她用的一些技巧,类似同理心之类,但今天她一开始很不客气,说,你说不说了,可是你还是说了。还表达说“卖着白菜操着卖白粉的心”,“你为什么不早说”,“作为买家要承担买家的责任”之类,我感觉到她的情绪,我想我表达的虽然是“我并不要求赔付,我只是善意提醒避免下次再发生这样的情况,其他的买家如果较真,会给你添麻烦”,但她似乎担心我向她索赔,感觉到我内心深处的不满。其实如果她像以前那样,表达对我的善意提醒感谢和歉意,我也不会升起情绪。可是她的反应让我不快,因为我确实有不满:这种小渠道的买东西确实不靠谱啊。但我说,我没及时打开是我一贯的行事粗犷的风格,但一直运气比较好没遇到过这样的事。这次被拿走一半关键零件,看来是有个人非常喜欢这个乒乓球练习器。建议她以后提醒大家及时拆封检查,毕竟发生了这样的事。她这时才表示出感谢提醒,并且解释说她和我聊天的时候同事在怼另一个人。她说“别人说什么我都能很清楚的,明白他想表达什么,我只是看想不想怼而已,别忘了我是学什么专业的,我想和他关系好,我就说两句好听的,我不想让你和他关系好我一句话就让他看到自己的问题,难受死。”我一面想如果两个心理学专业的人吵架会是怎么样,一面想她利用自己的专业吵赢很得意,是不是心理学专业人士的低级阶段?一面又和她顺便聊了些心理学的相关问题,最后她说可以找她做专业咨询,我说谢谢,我有心理学专家的朋友,心理暗暗得意。这个过程里,我一直感受着自己被拒绝,被否定,没有得到期望的回应时的不爽,得到期望的回应时的放松,这其实也是把自己情绪的主动权交给了别人。不过进步的是,我能跳出来暗暗觉察自己了。

其实和她的聊天让我又重温了唐老师这些天讲的,一切的关系都是和自己的关系,不要承担别人的情绪,但可以理解别人的感受,道理上我们明白:我们可以不去那么计较,多去看到别人好的一面,更能理解体贴别人,但实践中又经常忘掉这些而任由自己的本能去反应。

我和老公都成长在小时候父母争吵不断的家庭,以至于我们都不自觉的重复这种模式。我现在努力学习,希望能早点跳出来,改变这种模式。总有一天他也会受影响。我努力与人为善,为人着想,并且不求回报,至于对方能够怎么样对待我们,那是他的事,那我们能够做到这样的话,我觉得很多的矛盾和冲突就会迎刃而解。唐老师的话时时在我耳边回响。有时候我怪弟妹对弟弟不够好,就想,我要是怎么希望他对弟弟,就应该自己怎么对待老公

你可能感兴趣的:(触动心灵深处的一课(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