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随心》:我在巨幕厅里看这场爱情的表演

大体上,电影都可以称为表演,我特意说《如影随心》是一场爱情的表演,不是只电影这种形式,而是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

女孩开着装修店,爱画画,还偏爱画罂粟,男主是小提琴手,自带气场。俊男靓女,正好来一场灯光下的华尔兹。相遇在巴黎,纠缠在北京,就算是剧情再不咋地,至少还有风景入画。

这场爱情,对文罂来说,是一场自编自导自演还自己欣赏的表演。

文罂,是白色,也是红色。她要纯洁透底的白,一尘不染的白,却奈何自己也好,陆松也好,都早已不是洁白的画布。她是热烈如火的红色,她在自恋的情愫中将自己烧得通红,也在想象的爱情中烈焰如火。如火,还希望永远炽烈。

美人在骨不在皮,杜鹃就是美在骨子里的那一类,她天生有高冷的气质,优雅的韵味,她好像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画上女孩,柴米油盐根本就与她无关。她这种特质正适合文罂。

文罂,或者说杜鹃,更象是片头开始的那场拍卖会上的收藏品。她像一个有雨过天晴诱人色泽的瓷碗,摆在家里挺好看的,看她的第一眼就想拥有她,但是若想拿这只碗来盛饭就错了,可以想到的只有“不合时宜”四个字。

她与陆松的爱情,更像是一场华丽的演出,甚至肚子里的孩子,也是她的道具。她不是一个刻意要做作的女人,但是她的所思所想,都好像是一个生活在灯光下的大女孩。

影片对文罂与陆松爱情的表达,更多的是情欲纠缠的画面,就算是文罂去看陆松的表演,脑海中想象的也是他们火热的亲吻,或者是仙气飘飘的奔跑。反倒让人感觉真实的是刘娟的弃妇日记,更清晰地透出文罂与陆松的过往历程。

刘娟在网上不断更新的弃妇日记,是这场表演中的亮点,充分展现了一个弃妇的歇斯底里。

有人说过,声音是最廉价的表演。自从有声电影出现后,大量的演员就不在表演上下功夫了,因为声音可以传递太多的内容,可以解释环境,可以表达内心,可以传递信息。

《如影随心》里霍建起设计了太多的旁白,甚至文罂的内心都总是由旁白来表达,虽然这契合了杜鹃高冷的气质,但总觉得来得太轻飘了些。

而从剧情上来说,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旁白,或者说是文罂内心里一直在响起的那些文字,听起来好像有道理,而且还带着凄美壮烈的情怀,但实际上一窍不通的语句,在指引着她的行为。影院里我听到后排的男生说“有病吧。”

霍建起是构建画面的高手,在这部片子中依然有出色的表现。

不停变化色彩,唯独红色经常出现的雨伞……大概是导演觉得雨天与文罂的心情更相配,所以设计了很多下雨的场面。而当文罂撑一把血红的雨伞,在一片灰暗的街道上走过,确实是有惊艳的感觉。画面里无处不在的红色,甚至是文罂手上端的马克杯上也有罂粟画,更不用说房间里巨幅壁画上就是罂粟,就算是两个人在餐厅里吃饭,背景里也要放上红灯笼。

美是美的,却匠气太重。

有一些不必要的慢镜头,更像在拍广告片,并不能有助于故事的推进或者情感的表达。

爱情本没有什么好或者不好,应该或者不应该,只是既然要讲爱情,就要讲一场认真的爱情,像这样算什么呢?小三的闹剧?以爱情为名的情欲宣泄?两个小孩子的过家家?

我喜欢在巨幕厅看电影,那种身临其境的音效,更细腻开阔的画面,都在为影片加分,唯独这一次,我感觉这部影片与巨幕厅有些不相符,巨大的屏幕下承载不了这么轻浮的爱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影随心》:我在巨幕厅里看这场爱情的表演)